“脱口秀”致力于“把流动的生活搬上舞台”,线上线下深度融合,使其消费爆棚成为可能。线下线上演出与网络综艺相辅相成,从“开放麦”到训练营,再到本土俱乐部的闭环运作,让脱口秀的门槛不再那么高不可攀。
原本小众的脱口秀,正以势不可挡的姿态迅速进入了大众视野。在我省省会南京脱口秀演出一票难求,无锡、苏州、扬州、镇江、泰州、盐城等地也都有了脱口秀演出。从最初的“三四线城市无李诞”,到今天各式各样的脱口秀俱乐部和演出不断扩容蔓延、异常火爆,仅仅用了三两年时间。
虽说脱口秀在国内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其市场潜力不容小觑。据《202 1年全国演出市场年度报告》数据显示,去年脱口秀市场全年演出场次达1.85万场,票房收了3.91亿元,比2019年增长一半以上。受疫情影响,一些行业或市场主体举步维艰、经营不景气,而脱口秀为何能一枝独秀、逆势而上?这为挖掘消费新潜力、打开消费新空间有什么启示呢?
在新消费赛道上,说“得年轻人得天下”恰如其分,并不为过。年轻消费群体追求归属感、个性化,注重生活品质,强调自我表达。他们主动寻求消费升级,崇尚个性消费,不断催生新的市场和产业机会,也代表着消费增长的新趋势和新方向。如何吸引数量庞大、消费能力不断增强的年轻人,围绕“Z时代需求”进行前瞻性布局,继而提升一个行业乃至一座城市的“年轻指数”,成为当前提振消费、推动发展的一道必答题。
尽管当前脱口秀线下表演门票水涨船高,但依然热情今夏持续高温炙烤火热无比,演出场场爆满、一票难求。不难看出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为内容、买单为体验付费,没有贵不贵,只有喜欢不喜欢。深受欢迎的脱口秀段子大多数是职场困境、婚恋矛盾,中年危机等生活的镜像,触摸时代和个人的重点,幽默感和共情度兼具,称为纾解焦虑和压力的“精神出口”。用户购买的不仅是产品,还有解压、快乐、疗愈等附加情绪价值,甚至是一种生活方式。某种程度上,精神需求是新消费的刚需,精准捕捉用户需求、提供良好用户体验,是达成共识有效对接的必要前提。
我们不妨从脱口秀火爆入手解剖麻雀,创新消费场景、优化消费体验、构建细分市场,以期形成带动力强、能与产业升级共振的消费新增长点,为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活力与动力。(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