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子洲头,人们站在江边眺望远处的城市景观,镜头外,观众正通过一场系列慢直播,欣赏这座城市的江边月色。
9月7日至9月21日,每天19:00至22:00,在三个小时时间里,湖南卫视新媒体《我们一起看月亮变圆》中秋特别企划慢直播从橘子洲开启,一江一景,一城一色,当华灯初上,万千观众走进这场慢直播,一起看月亮爬上来。
15场慢直播,15次月升月落,在慢直播中,既有月圆之美,也有诗歌、童话、美文等朗诵。跨越长沙、武汉、海口、贵阳、成都、漠河、拉萨七地,这场在全国展开的慢直播大行动,借助慢直播的陪伴感,以温暖治愈的新媒体影像方式,为中秋之夜带来特殊的祝福和希冀。截至目前,该活动累计观看量近千万,在湖南卫视抖音、微博、视频号等平台,万千网友一起在线“追月”。
五大篇章
在慢直播中触摸文化之美
根据月相变化,横跨半月之久的慢直播《我们一起看月亮变圆》分为《新月》《蛾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五大篇章,直播呈现了月亮从新月到满月的过程,对于不少观众来说,或许这是第一次这么近距离、沉浸式的观察阴晴圆缺的全过程。
水波荡漾,新月初上,城市灯光秀光彩夺目。《城里的月光》《灯火里的中国》《一起看月亮爬上来》《左手指月》等经典歌曲,带领观众回忆起往年中秋之夜的美好之景。
不仅连麦全国,为观众提供云打卡的空间,直播中,张含韵、胡夏、蔡程昱,主持人靳梦佳、刘烨等嘉宾还带来美文朗诵,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余光中的《蟋蟀吟》,老舍所作《四世同堂》的片段等诗词散文,不管是北平之秋的美,还是秋夜蟋蟀的鸣叫,都为慢直播的画面增添意境。同时,嘉宾朗诵内容的引入,也让慢直播带来聆听电台节目的怀旧感,为直播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效果。
此前,湖南卫视曾在官博发起“我们一起看月亮变圆”湖南卫视新媒体童声征集活动,让孩子用诗词歌句祈愿中秋。慢直播中,小小朗诵家们念诵着“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等诗词美文。跨越不同年龄群体,一场慢直播,也在合家欢的观看效果上做出新尝试。
为观众提供特殊的赏月方式,联动全国多地进行直播云打卡,在整个慢直播呈现的静谧氛围中,文学、音乐等不同艺术相辅相成。围绕一个主题,慢直播窗口建立起观众与赏月的情感约定,一期一会,简洁而富有意境的传播方式,为中秋之夜带来持续性的宣传和情绪叠加。
慢直播联动主题晚会
共话“天涯共此时”
15天的连续直播,人们对于慢直播活动的高接受度,逐渐形成追剧般的快感。云游漠河、成都、武汉、贵阳、海口等地,不同城市同屏慢直播,四川观察、长江日报、贵阳网、在海口等全国媒体大号同屏共振,城市地标、人文之景汇聚于此。
慢直播带来的沉浸式视听慢直播体验,让不少网友在观看直播过程中写下对于生活的美好祝愿。9月10日教师节,人们在直播间写下对教师的祝福。9月12日,突然出现的红月亮让大家欣喜。随着满月的到来,人们留下“平安健康、万事如意”的美好祝愿。
此次,慢直播《我们一起看月亮变圆》中秋特别企划还在直播技术上又进行进一步升级,采用5G技术,并配合在核心机房搭建私有云环境,摆脱了慢直播场地网络、电源等硬件条件的制约,在云技术落地方面做出有益探索。万人共同云赏月的震撼,为今年的中秋佳节带来难忘的仪式感,也感染着大家走出室外,抬头看一看城市的天空。
9月21日,慢直播迎来《满月》篇章,与此同时,湖南卫视“中秋之夜”也在同屏精彩上演。“月亮走,我也走”,跟随月亮的脚步,跟随镜头的视野,走入万家灯火,聚焦平凡生活,慢直播的预热陪伴为中秋之夜铺垫下温情治愈的节日氛围,也以系列直播的形式为晚会带来持续性的观众导流,提供赏月思乡的新渠道、新形式。
同时,以户外场景为主的慢直播又与今年湖南卫视“中秋之夜”的户外主舞台互为呼应,多场景、多时空的节目效果,共同传递出“天涯共此时”的节日内涵。
打开慢直播页面,上窗是实时情景,下窗是用户的情绪意见表达,慢直播所形成的直播间,既是一个公共领域,也是技术创新所带来的新情境和新社群。在这个公共空间,人们进行情绪分享和意见交流,当个体价值被放大,当情感输出有所共鸣,观众与直播主体的连接,也通过这一形式越发紧密起来。
创意策划+技术升级
慢直播的破圈传播
这已经不是湖南卫视新媒体慢直播活动第一次受到瞩目。
从2020年10月开始,湖南卫视总编室就在湖南卫视新媒体平台开始慢直播尝试,借助直播平台,慢直播的长记录形式加上贴合的直播内容,新颖的观看体验为融媒体传播带来不少增量。
从去年金鹰节预热启幕开始,截止到本次中秋特别企划慢直播,湖南卫视新媒体慢直播已累计进行了61场,累计观看总人数超2.5亿+,新媒体账号涨粉100万+,相关话题阅读量超20亿+,全网热搜超238个,并获得央视新闻联播、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主流媒体点赞。
现在,湖南卫视已形成一套以内容产品为核心的“直播生态体系”,包括直击大众心理,主题向的“实况慢直播”,以及与热点息息相关的“直播微综艺”两个系列。同时,聚焦公益向的“直播扬‘益’”,又为公益内容的传播打开新窗口。一个既有社会价值,又有话题价值的新媒体直播生态,也让用户培养起了慢直播观看习惯。
首先,结合主题晚会内容的慢直播时常引发网友热议,带来高流量、高热度的传播效果,高密度放大节日狂欢气氛。例如,“2021湖南卫视春晚”红毯互动直播三端累计观看人数2300万+,直播4小时,涨粉超15万+;《湖南卫视抖音新潮好物夜“摩天轮新潮游乐园”直播间》微博单平台累计观看人数达930万+,创下微博单平台数据最高记录。
其次,对于周播、季播综艺节目来说,“探班互动直播”等新颖内容的慢直播策划,又为节目带来新的话题看点,持续刺激用户的注意力。
在此基础上,创意事件的直播发起,又为观众提供了情绪输出的平台。今年初,湖南卫视举行实况慢直播“长沙手可摘星辰——送你一朵云烟花”春节系列活动,一场绵延20余公里的“云烟花”在湘江两岸精彩“绽放”,联动大屏小屏,打通线上线下,透过直播,“云烟花”带来的温暖和能量走进千家万户。
目前,在微博上,#湖南卫视直播#话题阅读量已达2.2亿,全新的直播形式进一步提升新媒体的影响力和品牌形象,接下来,在5G发展的蓬勃助力下,湖南卫视新媒体在传播创新、品牌赋能、融媒体传播上的新尝试,也将会带来更多的“主流新媒体”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