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40岁的蔡依林一组照片上了热搜:
紧致的脸,结实的胸腹,怎么看都不是四十岁的人啊!
真如她在《舞娘》中所唱的,时光的沙漏被我踩碎。
想起有人看了《乘风破浪的姐姐》后说,我再也不怕老了。
确实,女明星们身体力行地告诉我们,哪怕30+,40+,50+,一样可以活得像18。
可是,为什么看了这档节目,我的年龄焦虑和身材焦虑却一点儿没减少呢?
其实,有个残酷的现实被忽略了:
30+,身量纤纤,皮肤吹弹可破的,叫“乘风破浪的姐姐”;
30+,身材臃肿,皮肤蜡黄的,叫“披荆斩棘的阿姨”!
女明星用大把金钱和精力,编织出岁月无痕的幻象,普通人就真的以为,只要喊两句口号,自己的中年也可以如此美丽。
然而环顾身边真正意义上30+、40+、50+的姐姐、阿姨,现实感才扑面而来。不禁感叹:
我们所接受的大龄女性,是不是只能披着光鲜亮丽的外衣?
如果舞台上的女人身材走样、脸部松弛,我们还能抱着同样的尊重和耐心,欣赏所谓内在美吗?
追根究底,人们对大龄女星的追棒,都是建立在她们“不像大龄”的基础上的。
这个节目的初衷,看上去是极力消除年龄歧视和压力,但本质上依然是在迫使成熟女性对“少女感”妥协。
在艳光四射的屏幕之外,别忘记真正需要我们关怀和尊重的女人们,绝大多数都站在不被人看到的,没有镁光灯的舞台之下。
而真正值得倡导的生活态度,绝不仅仅是让自己永远看上去18岁这么简单。
不得不说,这个世界对30岁以后的人,真的恶意很大。
30岁前,穷、丑、矮、笨都不可怕,因为年轻是一层厚厚的滤镜,让人透着“未来可期”的模样。
而一旦跨过30岁这个槛,就再也找不到开脱的理由,能赤裸裸地接受面目可僧的自己。
纪录片《剩女》中34岁单身女性邱华梅的生活状态可谓掀起“大龄剩女”残酷现状的一角。
她从山东拼搏到北京,从农村姑娘逆袭为精英律师,因为长期单身,却被父母说成“读书读傻了”,姐姐的孩子嘲笑她“光棍姨”。
另一边婚介所直接说“你年纪太大了,又不是大美女”,把她的自信打落到冰点。
她想不通,明明自己在大城市站稳了脚跟,逍遥快活,为什么在别人眼里,却一文不值呢?
其实,单身焦虑、生育焦虑、年龄焦虑,绝不仅仅存在于30+女性中。
有调查显示,38%的单身男女首次相亲年龄不足23岁,24%的单身男女为23-25岁。
越来越多的95后、00后也争先恐后涌入婚恋市场,等待“上车”。
然而进入婚姻之后的30+女性,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吗?
不,结婚仅仅是一个开始。
进入母亲角色,就是第一场艰难的蜕变。
从怀孕到生产,孕吐、肿胀、失眠,止痛针、侧切还有产后抑郁乃至后遗症,生孩子,说搭上性命一点也不为过。
而当妈妈们窘迫地在公共卫生间挤奶,被夜夜哭闹的孩子搅得焦头烂额,耳边充着的却很可能是这样的声音:
“你怎么连个孩子都带不好?”
“哪个女人不是这样过来的,就你矫情。”
“又请假,别人家就没你这么多事!”
难怪有人说,女人不是慢慢变老的,而是生完孩子的那个瞬间,突然变老的。
当你看到一个脸胸松垮、肚腩突出的女人,憔悴地背着塞满尿布奶瓶的大包,记得她也曾是穿着高跟鞋和紧身裙的少女啊!
英国作家蕾切尔卡斯克认为,女人一旦成为母亲,个人的重要性如同暴跌的股票,一路跌停。
连姚晨、宋丹丹都曾痛陈,结婚生子后身心、事业全部面临危机,更何况是我们普通女人呢?
正如一名知乎网友所言:
已婚妇女最大的悲哀是,孩子叛逆期,丈夫不理解上有老下有小压力倍增,不敢生病不敢放松时刻紧着弦。
20多岁的年纪,可以恣意可以洒脱,但是30岁的警钟一响,“放飞自我”的资本就被瞬间收回。
一地鸡毛之中,除了暗自崩溃和一声叹息,你是否还有勇气收拾狼狈的自己,突破自我,乘风破浪?
《乘风破浪的姐姐》开播时,杜华“青春靓丽、漂亮美丽”的成团标准,就被喷得很惨。
既然要选青春靓丽的,《青春有你》不香吗?何必用20+的标准,折腾30+、40+、50+的姐姐们呢?
而我们想看的,不就是成熟女性独立、从容、自信、洒脱的味道吗?
少女固然是美的,她们娇艳欲滴,但多少带着脆弱、浅薄和慌张。而历经岁月洗礼的女人,美得更加淡定、丰富、充满质感。
马伊琍不止一次晒素颜硬照,死亡角度,高清镜头,毫不避讳一个40+女人该有的细纹、泪沟、黑眼圈和斑点。
马伊琍的自信从何而来呢?
她的底气,从来不在于样貌身材。
30岁才成名的她,比谁都清楚过硬的能力、扎实的储备和踏实的品质,才是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
从籍籍无名到白玉兰影后,从“且行且珍惜”到冷静离婚,稳当而坚定的每一步,都是岁月和阅历的馈赠,更是她自我打磨、不断成长的见证。
正如她自己所说:
在“少女感“当道的年代,从明星到平民,每个女人都陷入了深深的焦虑,不敢老、不敢丧、不敢胖。
屏幕上千篇一律的“初恋脸“美则美矣,毫无灵魂;而硬凹出来的”少女感“,更是让人尬到汗毛倒竖。
然而,只有无惧岁月,与衰老坦然相对的人,才是时间的赢家。
记得章子怡专门拍了一组“老年妆“,编剧史航特地转发了她的无修硬照,表达赞赏之情。
或许这张脸一点也不青春,但深邃的眼眸中透露的,是她饱经沧桑后的坚毅、坦然、智慧,这是18岁的章子怡远远不及的。与其说她老了,不如说她改变了。
美国作家安娜·昆德兰说:
有时回望自己曾走过的道路,你会发现飞转的年轮带给女人的不只是沧桑和衰老,它会让女人变得从容而有韵味,而这些是我在没有经历过时体会不到的。
太年轻,注定无知,盲目,仓促。而经验、智慧、知识、慈悲,都必须透过艰苦而漫长的人生体验和学习,才能够积累。
所以当我们一味崇拜青春时,何尝不是在变相地歧视生命本身呢?
作家艾小羊说得好:
真正不会被岁月打败的年轻,不是PS、水光针,而是力量感。
俗话说,美人在骨不在皮。这不仅指的骨相,更是风骨。
有了风骨,无论什么年龄,都能挺拔而立,无惧年轮。
年初,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大放厥词,宣扬“华为威胁论”,67岁外交官傅莹立即以流利的英文犀利回怼,一跃成为“国民女神”。
尽管满头白发,傅莹依然以优雅、谦和和风度,让人完全忘却,她已经是年逾花甲的老人。
傅莹的人生很曲折,16岁辍学,白天劳作晚上读书,20岁考入北外,之后不断攻读英语、法语、罗马尼亚语,磨砺出深厚的业务能力和人格素养。
与一般印象中肃穆沉闷的外交官不同,她在穿搭上也别出心裁,亮色正装搭配精致配饰,端庄优雅,笑语盈盈之间,令人如沐春风。
与40年前相比,老年的她眉眼间依然不改青年的热盼,甚至多了几分潇洒和神采。
难怪有人说,30岁之前,脸蛋是父母给的,30岁之后,是靠自己塑造的。
皮相再美,也有衰老松弛的一天。
值得女人终生追逐的美,绝不是肿胀僵硬的“假脸”,那不是美,是出于对衰老的恐惧。
只有内心充盈,精神丰富,以及眼神中闪光的好奇和谦逊,才是一个人永不褪色的化妆品。
当然,女人的美需要呵护和支持,在爱里滋润的女人,会绽放得更加从容、蓬勃。
38岁的万茜在节目中说,她特别幸运的一点在于结婚生子之后家人的支持。
无论是父母、老公还是公婆,没有人要求“你应该做什么、你应该是什么样的”,而是说“你想做什么就去做,我们全力支持你。”
所以,万茜才有足够的力量,毫无顾忌地探寻所爱,从荧幕到话剧,再到女团舞台上,认真演戏,忘我歌唱,一出场就收割了无数人的偏爱。
一个被爱滋润、淘养的女人,就是这样从内心散发出光芒,少了一丝焦虑造作,多了一分坦然平和,让人讨厌不起来。
诗人叶芝在《当你老了》中写道:
多少人爱你青春欢畅的时辰,爱慕你的美丽,假意或真心。只有一个人爱你那朝圣者的灵魂, 爱你衰老的脸上的皱纹。
愿每个女人,都能为镜子里每一刻的自己感到骄傲,与年龄和岁月握手言和;
愿所有人,都能为不同年龄的女性鼓掌,透过她们的双眼,欣赏那份不加修饰却力透纸背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