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起离婚将设冷静期?婚礼隆重点,比冷静期好使!

Hi!有兴趣离个婚吗?想去得抓紧啦,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

根据民法典,明年1月1日起,离婚要设“冷静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将于2021年1月1日起实施,为了贯彻民法典有关离婚冷静期制度的规定,民政部对婚姻登记程序进行调整,在离婚程序中增加冷静期。新调整后的调整离婚登记程序包括申请、受理、冷静期、审查、登记(发证)等。

这条消息引发大家的讨论、调侃,自在情理之中。

谁都有不冷静的时候,哪对夫妻吵架,没口头提过“离婚”二字?

当然,只是说说而已,离婚意味着改变,意味着跳出婚姻的“舒适区”,这对谁都不容易。

很多时候,两个人即便内心深处不想离开婚姻的舒适区,表面上还是在激烈对抗。事情的发展、走向,并不是由理性决定,而是被感性、被冲动架着往前走。

如果有三两闺蜜、四五好友撺掇,那么,自己的婚事,又会被别人绑架。

有趣的是,如果朋友和你没有深交,只是几面之缘、酒肉朋友,他们一般会抱“宁拆一座庙、不毁一桩婚”的原则,劝合不劝离;

深交的朋友,堪称知己的,反倒无所顾忌,怂恿你离婚。

总之一句话:除非出现家暴等恶劣行为,或者出现重大变故,多数情况下,你是否离婚,最终不是取决于你,而取决于你的情绪以及朋友。

朋友圈多重要,现在你看到了。

更有趣的是另一个事实:

婚礼规规模越大,婚姻关系就越持久;反之亦然。

你可能发现过类似现象:某些不常见面的朋友,忽然听说他结婚了;过了一段时间,你对他“已婚”的属性还没熟悉过来,就听说他离婚了。

这不是我的猜测。出处是《纽约时报》,是研究人员调查得出的结论。

原文是这样的:

那些举办了盛大婚礼的夫妻,比婚礼规模小的夫妻维持得更长久,也对自己的婚姻更满意。

原因在哪里呢?

无非这么几方面:

第一,规模盛大的婚礼,说明双方相识的时间较长,“闪婚”概率较低。

认识时间长,双方家庭相对熟悉,才有条件去准备规模宏大的婚礼。

这意味着双方对性格、家境、工作等各方面的情况比较熟悉,磨合期较长,婚后“柴米油盐酱醋茶”的过渡期也会比较顺利。

同时意味着,新人已经认识了配偶家族的不少亲戚,有了固定的“配偶方朋友圈”。这对婚姻的巩固,十分重要。

第二,婚礼规模大,说明双方(至少一方)经济条件较好,毕竟婚礼是要花钱的。

一般来说,经济条件越好,离婚的障碍就越多:比如财产分割、离开富裕家庭后的不适应等等。

经济条件差,离婚概率反倒更高,因为无所顾忌,桌子柜子茶几,家产就那么几件,净身出户也无所谓。

第三,婚礼草率,说明这对夫妻(至少其中一方),可能属于冲动型人格,做事比较感性,缺乏理性。

尤其“奉子成婚”的,更是如此。做事情不考虑后果、只看眼前,导致婚礼仓促、草率;这种性格之下,草草结婚、草草离婚,也就没什么好奇怪的了。

高金国,笔名高了高,教育学者,研究员,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专栏作者,高级编辑,著有《好父母养出好孩子——给家长的35堂教育思考课》《写给孩子的趣味中国历史》《人生是一场修行》《乔布斯告诉中国》《唐朝那层窗户纸》《齐国那些事儿》等图书23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