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巷人家:哪怕她上了大学,也逃离不了原生家庭的痛

珊珊是一个比较让人同情和怜悯的女孩儿,她在不大不小的年纪失去了母亲,和父亲老吴以及弟弟小军相依为命。

老吴在棉纺厂工作,厂里的人看他一个人拉扯两个孩子不容易,给他介绍了带着女儿的张阿妹。

如果老吴没有二婚,可能珊珊的生活虽然苦点、累点,至少她还能有自己的自主选择,不用看人脸色生活。

自从她有了后妈之后,明面上她们家里有了一个女人操持生活,但实际其中冷暖,也只有她和弟弟小军能够体会。

张阿妹嫁给老吴,也不过是看上他有房子,是正式职工,可以帮她养孩子,搭伙过日子而已。

张阿妹只顾自己的女儿小敏,珊珊并没有从张阿妹那里得到母爱或者亲情,反而受到了不公的待遇和偏心。

珊珊大冬天要站在冷风中排队买肉,她只是张阿妹眼中一个干活的工具人。

黄玲给他们家里送去一碗红烧肉,张阿妹首先就给自己的女儿小敏夹了一块儿,珊珊想要吃却不敢动筷子。

老吴让珊珊夹肉吃,她鼓起勇气去夹,张阿妹却用眼睛撇着珊珊,生怕她多夹一块。

珊珊看着图南学习成绩好,考上了一中,她也想要像图南一样考上一中,以后上大学。

可张阿妹却不愿意珊珊报考一中,更不希望珊珊以后读大学。

张阿妹的女儿小敏读书不行,只能勉强上个中专,她自然不愿意给珊珊多花钱读书,毕竟,以后还有小军要读书。

老吴考虑到张阿妹的想法,不经过珊珊的同意,偷偷地把珊珊填报的志愿给改了,改成报考免费师范中专。

珊珊在收到中专录取通知书的时候,非常伤心,直接离家出走了,她一个人坐在雨中哭泣。

图南和栋哲找到她时,她浑身都湿透了,她见到图南的第一句话就是,她收到了中专录取通知书,眼神中充满了伤心和绝望。

图南和栋哲把珊珊带回了他们小院里,黄玲和宋莹都在安慰和开导珊珊,告诉她,其实中专也不差,好好努力读书,出来就是人民教师了。

黄玲还劝珊珊不要恨她的父亲老吴,老吴其实也很爱她和小军的,只是出于各种无奈罢了。

想想黄玲说的也挺对的,珊珊有那样一个后妈,她父亲老吴在家里没有话语权,为了家庭和谐,只能听张阿妹的。

珊珊后来还是去读了中专师范学校,她无法改变,只能如此。

如果珊珊没有被偷改志愿,考上了一中,也去读了大学,她依然无法走出原生家庭给她带来的困境。

珊珊上了中专后,她逐渐有了自己的想法,她想要改变家庭现状,想要摆脱原生家庭给她带去的伤害,但她却一直困于其中。

她去读中专时,原本她已经去学校住了,但当听到小敏想要拆掉房间的隔间自己一个人住的时候,珊珊又搬回家里住了。

她这么做,是想要为弟弟守住房子,不给张阿妹和小敏霸占去了,毕竟那套房子是棉纺厂给老吴的福利房。

珊珊从小就被剥夺了很多原本属于她和她弟弟的东西,她小时候没有办法改变这种情况。

当她长大之后,已经有意识去守护属于自己的东西,在觉察到某种危机时,她会下意识去争取和守护。

她选择结婚的对象,不是找自己喜欢的类型,而是找有钱有权的人,至于喜不喜欢,已经不重要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