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城市化与贸易:为什么外娶浪潮开始燃起?

中国婚姻市场巨变时刻到了,因为洋媳妇正在用超低价彩礼,横扫中国婚姻市场,一场大戏,正在上演。

在过去五年,中国有一大批省份涉外婚姻数是急速增长。

广东福建云南这些省份靠近国外,认识外国人容易,增长也正常,但现在连河南,四川,安徽这样的内陆省份,涉外婚姻同样爆发式增长。

就比如安徽涉外婚姻,在短短三年内增长了6倍。

而且最有意思的是,过去我们说起涉外婚,那就是小姑娘嫁老外。

但现在形势已经彻底逆转。

在2018年时,中国男性娶洋媳妇的数量就已超过嫁老外数,到2019年时,中国涉外婚姻里更是有60%,都是男人娶洋媳妇。

而到了2020年后,形势再度生变。

河南,河北两省娶洋媳妇比例已达到70%,而广西、云南两地,娶洋媳妇比更达到80%以上,换而言之,在这里每100个中国人和外国人结婚,里面就80个以上是男人娶外国老婆。

有些地方,甚至一个乡镇里面,都是洋媳妇。

那么究竟发生了什么,让中国男性宁愿向外找语言文化都有差异的洋媳妇,也不愿意找文化语言相同的本国媳妇呢?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这几年国内的婚恋市场,正在愈发封闭,畸形和内卷。

现在国内一个普通女孩,要想结婚,她可以什么都没有,可如果一个男生什么都没有,他连被正眼看一下的机会都没有。

即便一个普通男生拥有不错的学历、收入,在婚姻市场也依旧要被挑挑拣拣。只有学历没有房子,被淘汰,只有房子没有存款,也会被淘汰。总之房子、车子、学历、颜值、收入缺一不可。

说实话,任何一个有丰富社会阅历的人都知道,要同时满足这些条件,谈何容易。

不过抛开事实不谈,就算一个男性,满足了前面的所有条件,他们在结婚后还要背负各式各样隐形的责任,既要承担传统婚姻中的供养者角色,还要满足新时代好男人的要求,他们被要求分割房产、上交工资、提供情绪价值等等等等。

要付出巨大成本,才能勉强维系一段婚姻。

可他们也回过味来了:我付出这么多,那回报又是什么?

最近制造出“回答我”热梗的大网红小明剑魔,就是最典型的例子,钱都转给老婆,自己兜里穷的只剩500多,可即便如此,他却连一口热的外卖都吃不到。

他能回答出网友的各种奇葩人生哲学问题,却始终答不出自己为何要,走入婚姻。

另外,这几年一些地方的彩礼可谓愈发离谱,根据数据,有些城市彩礼在短短五六年内翻了好几倍,男方家庭得掏空六个钱包,花上100万才勉勉强强结得起一次婚,但女方只用陪嫁三床被子。

所以现在对很多男生来说,现在与其在国内婚姻市场里玩命内卷,倒不如去开拓海外,就比如去俄罗斯、乌克兰,韩国等地。

开眼看世界的男生发现,这是完全不一样的世界。这里没有各种PUA、没有天价彩礼,更多的有的只是互相扶持,互相包容的淳朴婚姻。

在国内月入不到1万,会被百般嫌弃,但在这里,月入5000就是香饽饽。

在国内,他们被嫌弃赚钱少,没情趣,不够帅。但在海外,中国男生可是自带滤镜的。

他们没有欧美男性的懒惰放荡,没有日韩男性的大男子主义,没有中东男性的男权思维。

在家他们甚至会自己洗衣做饭,在外面竟然可以帮忙拍照拎包,吃饭买单,吵架还会跟自己讲讲道理,下班还知道按时回家。

这在外国女性眼中,这不是男人,这是男神。

所以国内男生,在打开局面之后,难得有被尊重和被认可的感觉。

抛开男欢女爱,人类社会有个核心铁律,那就是人口一定会从经济落后地区,迁徙向经济发达地区。

过去三十年中国农村,小镇人口,挤破头皮涌向经济发达的大城市,不少小镇女孩是希望能找个大城市的如意郎君。

那今天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周边国家的人也希望来中国发展,这些国家的女孩也希望嫁个中国如意郎君。

而现在,国内实际上也已经为外娶铺平了道路,以前娶外国老婆,得回老家民政局、开一堆证明、搞跨国认证,光材料就得折腾一两个月,签证不对还得出境重办。

但自从婚姻登记条例修订后,全国随便找个民政局,带个身份证就能登记,外国媳妇的材料能线上提交,当天就能拿证,外娶成本大大降低。

虽然现在外娶比例,相较于整个婚姻规模,还是少数,但如果这股外娶之风能够持续扩散,那国内性别失衡的窘境就会大幅改善,国内扭曲的婚恋观,也会快速转变。天价彩礼、舔狗经济、捞女市场也会逐渐崩塌。中国的婚姻,也会逐渐回归到最淳朴的面貌。

这次,你支持中国男生外娶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