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生绵长,不卑不亢;勿争人先,莫惧人后

[微风]风吹草木,生活有度[微风]

​[浮云]愿借一文,与友共渡[浮云]

“此为绝处逢生之象,几度风雨见彩虹。”

好友振振有词地读着。

握着一本小册子,仿佛有天大的把握。

微微一笑,告诉他:

“这倒挺像我,慢慢学会了不卑不亢。”

他一听,得意起来,

挥着重金购来的“老书”:

“看吧,早就说很准。”

见他“信奉”至极,我也不便多言。

若干年前,相似的场景有过亲临。

曾于人生迷惘阶段,

求助于所谓“断命”、“算卦”……

好在最终,并未身陷其中。

如今,

数十年的历练,坚定了一份信念:

“先天命格轻易断,后天造化千万般。”

人虽然,无法逆天改命,

但努力与奋斗,总能为心灵带来启迪。

否则,再好的命数,

也有“坐吃山空”的风险。

或许,前辈总结的金句,

并非引导后生,甘于先天之命。

恰恰相反,是在劝诫后人:

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好命。

即便,对自己的命数略知一二,

依然要有,愈挫愈勇的决心,

发扬“事在人为”的勇气。

争夺

老师傅收徒,最忌讳一类人:

心术不正之辈。

表面来看,

所学之物,不用于正途。

深层去看,

他们却是把控不了,内心“争”的欲望。

倘若世上,真有“读心术”存在,

指不定,老师傅会发现:

自己的徒弟,、

没有一个人,心灵完全“纯粹”。

但有些徒弟,

偏偏后来,成了德高望重的“圣人”。

论及原因,他必定:

将内心“争”的欲望,

化作了,积极处事的动力,

而并非,满足私欲的工具。

对于争夺,鲁迅先生早有一言:

“不为最先,不耻最后。”

运动会上,风靡全场的长跑冠军,

自然值得称赞、祝贺。

但也别忘了,落后的选手中,

依然有人战胜自我,坚持到了最后。

因此“争”的欲望,人皆有之。

然而,

对于“争”的含义,必须鉴别。

一类,是不惜一切代价地“夺”。

一类,是合情合理地“求”。

前者专指:“利欲熏心”。

为了虚荣,跨一步去“争”。

后者体现:“稳扎稳打”。

辛勤耕耘,静待收获。

世人都知,应该弘扬后者,

但真正能够避开前者,却少有几人。

大概,还是缺了一份警醒:

不劳而获的窃喜,

终有一日,会成为“哀悼”自己的主旋律。

歪门邪道,得来一个千斤重的“帽子”。

而你只有,百十斤的肉体凡躯,

如何,承受得起?

惧怕

前文的唠嗑,总结为四字:

“勿争人先”。

自然,又能生出:

“莫惧人后”。

此处的“惧”:

尤指恐惧、怯懦。

随着年龄的增长,

对于“先天命格”一说,很难全盘否定。

但这必然,不是消极。

细心观察,便会发现:

不论是谁,一生之中,总有不如意。

通俗来说:

“好了这头,折了那头。”

想到某些前辈,

留下只言片语,劝人“中庸”。

却惹出,一片嘀咕声:

“中庸,何时竟成了‘真理’?”

想要解开此惑,还得正视人心:

自古以来,世人都在求一个“安稳”。

对于天下,讲究“国泰民安”。

对于住所,讲究“家和万事兴”。

这本是,美好的期许。

可惜,

不知何时,掀起一股浪潮。

对于“一动不动”的怯懦,大加赞许。

这哪是明智?分明却是恐惧。

惧怕脱离“舒适圈”的结局,

轻则蹉跎光阴,重则失却灵性。

世间寥寥几人,是真正含着“金钥匙”出生。

倘若为了生存,较同龄人:

多添了几缕白发,黯淡了几分目光,

只要没有失去,做人的骨气,

实在不可称之为“耻”。

但若是有人,高举“命由天定”的旗帜,

游手好闲,肆意挥霍光阴。

他人问起时,全然归咎于“命不好”。

那么此类人,才真可以称之为“耻”。

从来相信:

落于人后,并不为悲。

只要无惧坎坷,迎向属于自己的前路,

一定算作人间,真切的光明坦途。

智慧

人间没有完满:

“武夫少谋,秀才缚鸡。”

因此智勇双全,常被世人盛赞。

借用此意:

人生沿途,逃不过披荆斩棘。

但凡称作智慧,不可或缺“韧性”。

当“洪水”呼啸而来之时,

你是选择,一味“筑堤”?

还是选择,机巧“疏通”?

无论是“堵”还是“疏”。

都不妨看作,一种处事之道。

其实,哪有对错?

真正能被,誉为“智慧”的行为,

恰是你,在“堵”或“疏”失败后,

依然能够:

重整旗鼓,适时调整、完善,

直至解决问题。

仅此一个,稳定的心境,

就是多少人,毕生需要修行的课题?

更无须多言,不卑不亢的坚韧,

便是人生此行,

坦然面对“打压”的底气、智慧。

人生路上,不论何事;

纷繁世间,不论何物;

红尘之中,不论何人。

谨记:

怦然心动,不是答案;

恬静安然,才是归途。

勿争人先,静守初心;

莫惧人后,做好自己。

故而,心中所愿:

余生绵长,不卑不亢。

风霜过后,知足“中庸”。

顺水推舟,唯求一个“平”字。

往期唠嗑(´•ω•̥`)

人间来时,百两重;待到去时,三两轻

人间一程,几个十年?别离常在,重逢难有

关于我

出生四月,取名有度。

愿借一文,与友共渡。

相遇即是有缘人,感谢关注!

工作日不定时更新,周末必更。


本文图片来源于版权方,任何网站、报刊、电视台、公司、组织、个人未经版权方许可,不得部分或全部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