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龄女青年,再不把婚姻恋爱当回事,就真嫁不出去了!

女孩长相不错、身材不错、工作不错、学历不错、家庭也不错,就是年龄稍微大点,咱不求靠嫁入豪门实现阶层跃迁,也不求杰克和露丝那般浓烈的爱情,可找到一个与自己条件匹配,哪怕条件一般般,只要是能看对眼、聊得来的,也行,怎么就那么难呐?

近些年,“女大难”成了中国社会的一个普遍性问题,根据网络数据,上一年度,全国有多达3800万的大龄女性未婚,虽然网络数据未必可信,但身边大把大把优秀女士一剩再剩的故事却在不断地上演着,造成了许多家庭不可言说之痛。眼看着把黄金拖成了白菜价,不禁令人扼腕叹息,深感遗憾。

“女大难”背后的深层次社会原因是什么?根据日本官方人口调查,其全国范围内18-39岁女性中不结婚,不恋爱的比例在近20年间不断攀升,目前这一比例已经突破了4成。众所周知,日本是全世界典型的低欲望社会,可以断言,“低欲望”带来的最直接影响就是适龄人口的不恋、不婚,尤其是女性。

所谓低欲望,就是对外界的任何人任何事都感到无聊、无趣、无味、无感,但也正是因此,低欲望下的人们不再沉迷于眼前的感知,转而更加注重自己内心的塑造和精神的养成,完美主义和精神洁癖越来越左右着女性的择偶观念和择偶行动,越是在受教育程度高的女性身上,这一点就体现得越为明显。随着人口出生率的下降和老龄化时代的到来,中国社会也逐渐步入了“低欲望”,“女大难”问题的发生将不可避免,绝非简单的“恐婚症”所能诠释。

但不论怎么讲,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观念在这片土地深入人心,婚姻早已被视为一种天然的秩序,在传统文化和社会风俗的强大势力之下,新时代女性小小的倔强简直不值一提更不堪一击。面对七大姑八大姨的催逼和唠叨,姑娘会说,“与其嫁给不喜欢的人,还不如我自己过”“我的幸福我做主,别人无权干涉”“我自己挺好的,为什么非要结婚”。但是,即便姑娘对“不婚主义”论证得再严密、再科学,也敌不过年迈父母泛白的双鬓和眼角落下的一滴泪。

其实,嫁人与否绝不单纯的是一个理论问题,它更是一个自由选择和传统婚姻观之间的价值优先级问题。不嫁人固然有不嫁人的好处,但嫁人更有嫁人的好处,这种好处直接作用在自己身上,也作用于家庭、社会和国家。一定程度上,嫁人就是孝敬父母,嫁人就是对家庭负责,嫁人就是奉献社会,嫁人就是为国家长期繁荣稳定进献绵薄之力。那么,作为一个各方面条件都不差的女性,如何才能把自己顺利嫁出去并且嫁得好呢?

首先,要实现从甲方思维到乙方思维的转变。优质女士越优质,相应的优质男士就越稀缺,根据“甲女丁男”理论,男士只会往下找比自己逊色一些的异性,因此,与优质女士条件匹配的优质男士数量会再打折扣、更加稀缺。靠守株待兔是等不来幸福的,要果断摒弃静待花开、蝴蝶自来的幻想,该主动出击一定要主动出击,对于亲朋好友的牵线搭桥更不要随意拒绝,没有数量,何来质量,不妨把相亲作为逛街,这样就不怕累、不嫌烦了。

其次,要合理设定择偶门槛。27岁是一道分水岭,过了27岁,女孩在择偶这件事上的“议价空间”就越来越小,不管你承认不承认,现实就是如此。如果设置过高的条件门槛,不仅别人进不来,自己也跨不过去,一旦作茧自缚,就会在不尴不尬的相持中错失良机。就类似于目前的房市,该出手就要出手,及时止损最重要,千万甭指望涨价,能保值就已经谢天谢地了。

最后,要学会自我营销。低欲望社会,女生高冷,男生也“宅”,谁先起心动念,谁就掌握了主动权,对看准了的人,就要千方百计去满足他、迎合他,瞄准他的需求痛点狠狠发力,他喜欢萝莉你就萝莉,他喜欢御姐你就御姐,解决当下的问题最重要,千万不要不好意思,这么做甚或还能起到以小博大的奇效,待签字画押大婚已成,对他还不是手拿把攥?此外,低欲望社会下其他女性同样如你一般低欲望,你不仅主动,而且大力营销自己,一大批还在孤芳自赏的潜在竞争者怎么可能是你的对手?你又有什么理由找不到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