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岁过来人:退休之后,不要纵容子女的三个习惯,老人才会有后福

前言

人的一生,在青年、中年这两个阶段,大部分的人都忙于工作,忙于照顾家庭。

到了50岁以后,大家陆续退休,终于有了自己的闲暇时光,但有很多老人,明明退休金很多,但仍然感觉不到幸福。

老人的幸福感来源,主要是经济实力、自身满足感、子女。

不管怎么说,晚年的幸福,还是掌握在自己手里;

常言道:种什么因,就得什么果;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晚年想要幸福,老人应该如何与子女相处?而且老人最好不要纵容子女的三个习惯。

案例分析:

(64岁过来人的经历)

我姓罗,今年64岁了,我退休4年了,在我的意识里,退休后我应该是优雅又清闲的,跳跳舞、学学美食;

但是我现在的生活,却与理想相差太多,主要还是子女的事,让我真的操心太多了。

我和老伴只有一个儿子,我从小就注重教育,除了学习,我什么都不用儿子操心;

同学会、郊外旅游那些活动,我从来不允许儿子参加,浪费这些时间,有这时间,还不如多做几道题。

但是,等儿子长大工作之后,我才发现:我的教育有问题,儿子社交有障碍,处事不够圆滑。

自从儿子研究生毕业,我就托人给他找了份稳定的工作;

儿子从小很乖巧,从来不主动要求什么,但在选择恋爱对象上,他十分固执,非现儿媳不娶,没办法,看儿子态度坚决,我只好答应。

儿媳非常叛逆,不工作不带娃,每天只想潇洒,快30岁的人了,还承担不起养家的责任;

我儿子是个老实人,今年35岁,他特别宠爱这个媳妇,几乎做到了说一不二的地步;

虽然我看不惯,但作为老人,我除了劝劝儿媳,还能做什么事呢?总不能真的去逼迫儿媳。

因为儿子不够圆滑,所以入职好多年还是个小职员,明明这个工作非常有晋升空间;

儿子工资不够花,儿媳不赚钱,目前我在儿子家帮带孙女,每个月的退休金也全部补贴他们;

于是我就让儿子再读博,希望以后在工作上更有竞争力,早日晋升,能够养家糊口;

儿子是非常听话的,现在辞职在家专心学习,而照顾孙女,承担开销的重担,就全都落在了我的头上;

对于儿子,我管得太多了,只要碰到事情,儿子就会给我打电话求助;

虽然我很想甩手不管,但毕竟是亲生的,实在是狠不下这个心来。

我不知让儿子继续进修,这个决定是否正确?

我和老伴的退休金大部分都用来补贴儿子了,我现在特别累,我已经64岁了,也不知道还能管儿子多久。

我现在唯一希望的,就是自己身体能够健康,多帮助一下儿子。

点评:

这一代的年轻人,大多数有一个通病:习惯于依赖父母;

这也不仅仅是年轻人的问题,也与社会风气、父辈的教育有很大的关系;

这代年轻人小时候,都是被灌输:你只要好好学习就行,别的事不用管,只有念书好了,你才是有出息的。

督促子女好好念书没有错,但是不要过度“神化”读书,生存的基本技能,还是要掌握的。

父母老了,转眼到了养老的年纪,那为了晚年幸福,老人应该怎么做呢?

退休之后,不要纵容子女的三个习惯,老人才会有后福

第一:不要纵容子女啃老

子女啃老的现象,在当今社会很常见,这到底是父母的纵然,还是生活的无奈?

据我观察,很多老人都太纵容子女,对于老人来说,“放手”也是一门必修课;

尤其是子女成家之后,老人要让子女独立;

当然了,必要的时候,老人帮衬一把是可以的,但不能让子女完全依赖父母。

像案例中的罗大妈,在儿子小时候,她就让儿子养成了依赖父母的习惯;

如今儿子30多岁了,罗大妈还是没能放手,这样一来,大妈晚年有多累?儿子又何时能学会自力更生?

第二:子女不务正业,老人不要纵容

督促、并帮助子女成家立业,这是老人的责任;

而子女只有事业稳固,收入稳定,才会有能力去照顾老人的晚年;

看着子女日子越过越好,子孙昌盛,老人的晚年才会幸福。

年轻人阅历不足,很容易误入歧途,作为老人,应当起到规劝作用,帮助子女去稳固事业。

第三:子女对家庭不忠,老人不要纵容

退一步说,子女有时犯错,这也是正常的,毕竟年轻人阅历少、心性不稳;

作为老人,应该起到监督的作用,如果子女有对家庭不忠的想法,老人要及时制止;

老人的纵容,不仅会毁掉子女安稳的家庭,还会毁掉晚年的安定和幸福。

所谓“家和万事兴”;

家中的成员之间和睦相处,每件事都能好好商量,每遇节假日,大家也能坐在一起吃顿团圆饭,这才是老人所期望的晚年生活。

夫妻,是一个家庭的根基,夫妻和睦了,后代才能繁茂,父母才能安稳幸福。

而子孙的兴旺,关键还是在于一个“和”字;

子女对家庭不忠,就容易导致夫妻矛盾,这个家庭的根基也就不稳固了。

综上所述,老人要想晚年安稳,那在与子女的相处中,就不要纵容子女的坏习惯;

对此,您有什么补充呢?

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