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被亲戚瞧不起了”引热议,揭示中国式亲戚难以启齿的阴暗面



五一长假,一位网友选择回家放松身心,却不想这趟回家非但没能如愿,反而令她身心俱疲。

作为即将年满30岁且失业的“大龄未婚单身女青年”,她成了家里亲戚无差别攻击的绝佳对象。

网友的姑姑今年50来岁,是当地儿童医院的一名护士。

虽然不是正式职工,最近却喜迎工资上涨,加之她一直在做微商,收入方面在当地算是中上水平了。

在她刚回到家的那天,姑姑也恰好造访了。

见到自己的外甥女之后,姑姑先是说外甥女的皮肤连自己都不如,然后提到自己新提了一辆车,女儿最近刚刚考了教师资格证,字里行间都是春风的得意马蹄疾的骄傲。

鉴于外甥女事业爱情上双双失利,姑姑慷慨地表示要送她六字人生哲理,优越感十足。

本想趁假期回到老家休养身心的网友,遭到了好一顿来自长辈的吐槽和冲击,内心十分郁闷。

她心里很不是滋味:为什么自己的姑姑也会这么损自己?

况且我也在努力的生活,为什么要挨损?


为什么要拿自己50岁达到的人生成就,去跟小自己20岁的晚辈PK呢?

难道暂时落魄的普通人就不配活着了吗?

网友心里非常难过。

好好的一个假期,被一个专门来家里耀武扬威的亲戚,搅得一团糟。


事实上,这位网友的遭遇并不孤单,几乎每一个中国家庭都存在一个甚至好几个这样的亲戚。

他们打着关心你、爱护你的名号,四处打听你的消息,可以说无微不至,但最终的目的却不是为你着想,更不要说帮你解决问题。

他们要的,只是通过跟你的对比得到的优越感。




参加过考试的人都能体会成绩发布之后,查询分数之前的焦虑和紧张。

一位参加省考的网友便是如此,出分的当晚,她紧张到不敢查分,连妈妈给自己发信息问询都假装没看到,为的就是平复自己紧张的心情,等第二天再登录查询。

令她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一觉醒来,妈妈发送了一段聊天记录,说昨晚三姨爹已经帮自己查了分数。

对此,网友的反应也很真实:真的很讨厌!


本来就对自己的成绩非常紧张和在乎,只有在面试成绩出来之后才能松一口气,结果竟然被别人输入自己的身份证号,提前查到了自己的笔试成绩,在她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


更过分的还有几百年不联系,一联系就是打听“在干嘛”、“在考什么”、“学得怎么样了”的军情刺探。

这种毫无分寸感的问候,让网友直呼“摸不着头脑”。


一些亲戚表面上关心你,实际上是为了自己显摆铺路。

就像网友吐槽的,八百年不联系一次的亲戚,当自己女儿上岸事业编之后,开始频繁关心正在准备考公的网友,又是关心她事业编的分数,又是打听她的省考成绩,还要给网友妈妈建议:让孩子报偏一点,别报市里胜算不大......可以说忙得不可开交。

不过,好在这位网友是懂得拒绝的,她非常明确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谢谢您的关心 ,下次别关心了。





世上没有分寸感的亲戚千千万,一半在借着关心炫耀,另一半则仗着这层关系四处白嫖,熟练运用占便宜的心理实施道德绑架。

网友在跟家里人通电话的时候,听说自己二姨夫阳康之后,咳嗽还是很厉害,出于善意,送了点梨膏糖过去。

结果,对方不但连一句谢谢都没有,甚至还嫌弃网友送的份量太少:

“你姨夫吃了,效果很好,就是有点少呀,才寄了两罐。”

网友表示,喜欢的话可以多备点,并表示可以给亲情优惠价。

谁知,二姨接下来的一句话让人瞬间无语:

“都是一家人,还谈什么优惠价。”

要不是她接下来的一句“家里人刚阳完你又不是不知道”,网友还以为姨妈是要自己不打折扣地卖给她了。

但网友并没有被道德绑架,她直言这个糖的成本并不低,用的都是好梨和中药。

本以为话已至此,对面的亲戚应该收敛懂事了,谁知她依然不依不饶,坚持要白嫖的原则不变。

在她的眼中,这两罐可以有效缓解病症的的药是“小零嘴”、“不值几个钱”,紧接着施展起了画饼大法,承诺网友下次回老家的时候,给她包大红包。

如此为人,难怪被评论区的人怼:微信又不是不能发红包,她倒是发啊!

这样的亲戚,就差把“我爱占便宜”几个大字印在脑门上了。


过年期间的家族大聚会,往往更是“塑料亲戚”现形的集中期。

春节回老家祭祖,是许多人家的传统。

一位网友原本是和父母、妹妹一家以及舅舅一家人开车祭祖,没想到计划外有了状况——

舅妈的一个侄女听说了他们一家人回老家祭祖的消息,表示想搭便车一起回去。

于是,原本刚刚好坐下全部人的两部车,硬生生分别塞进额外的两个人,空间显得拥挤起来。

从县城出发,整整200公里的路程,每辆车上都只有一个会开车的人,旅途十分辛苦,于是他们选择在服务站休息。

休整完以后继续开车上路,当车子开出高速路口的时候,距离搭便车的两夫妻目的地还有15公里左右。

网友本以为他们会自己打车回去,毕竟接下来他们要上山祭祖,作为外人的两个人完全没必要跟着一起过去干等。

结果,两夫妻“大度”地表示,没关系,我们可以等你们祭祖回来。

网友无奈,一个小时后,当他们从山上祭祖下来的时候,两夫妻还站在车旁,耐心等待。

接下来的情况更加尴尬,网友的舅舅已经提前订好了附近的农家乐,现在凭空多了两个人,饭菜明显不够,于是不得不临时加多了两个菜。



吃饭后休息的时候,网友的妹妹终于忍不住吐槽起来:

真的是奇葩。下了高速还不自己打车回去,居然还能厚着脸皮留下来继续吃午饭!



这种令普通人叹为观止的举动,其实在许多亲戚关系中都能看到。

在大多数人的认知中,欠钱好还,而欠人情则难还。

能用钱办到的事情,通常不愿意去麻烦别人欠人情,可惜就是有一些不懂事的成年人,偏偏选择反其道而行之,给他人造成了极大的困扰不便,自己却不自知。



说得难听些,人家也不欠你的,你要坐顺风车倒也罢了,但起码的眼力见是不是要有?

知道别人要上山祭祖,自己还不识趣地自己想办法打车回去?

知道自己打乱了他人已经预定的就餐计划,那就不要选择继续呆下去让人家还要管你的伙食。

最后网友感慨了一句:真的是不拿自己当外人啊。

这样的行为,除了给自己惹来旁人的腹诽和白眼,还会把自己的亲戚推得越来越远。


亲戚关系不能作为分寸感尽失的挡箭牌。

亲戚之间,适当地保持边界感,才能保证关系长久的健康,大家相处起来才会舒服。






在电视剧《心居》里,顾清俞这句话曾经引起无数人强烈共鸣:

“亲戚也要有边界感。”

人与人之间需要边界感,也就是说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需要掌握好分寸。

有些关系再亲密,但有些话还是不能说,有些事更不能随心所欲地去做。


前段时间读了一本《世界很喧嚣,做自己就好》,书中对“成年人的边界感”做出了非常恰当的定义:

成年人的边界感,是一种点到为止的默契。


如果我说我在忙,你就不要多问“忙什么”;
如果我说我在吃饭,你就不要追问“跟谁吃饭”。
要是能说,我早就说了;
又或许不是不能说,是不想说;
又或许不是不想说,是不想跟你说。


我所理解的“边界感” 就是,
和前辈、领导亲密无间,倾听但不唯命是从;
和晚罪、下展亦师亦友,关爱但不越俎化庖;
和家人、合作似伴辱齿相伐,紧密但不混淆公私;
和朋友、恋人肝胆相照,理照但不越雷池半步。


但现实中,我们因为传统文化的影响,无法在日常与家人、亲戚乃至朋友和同事之间,真正贯彻“边界感”。

事事讲人情的社会潜规则,让我们在保持清醒独立的路上举步维艰。

因为关系越界而导致的紧张关系,更是处处可见,我们很多人都曾经深受其苦:

“年龄到了该结婚了”;

“大家都是朋友,别计较那些”;

“亲戚之间,多大点事”;

“还不都是为了你好”;

......




改变他人过分的越界很难办到,但我们可以通过加强自身的边界感建设,减少此类的困扰,比如:
1)弱化对方:那些你认为不得不接的电话、不得不回的信息其实并没有那么重要;
2)态度鲜明:直截了当,向对方直言你不感兴趣、不喜欢、不愿意;
3)必要时候可以绝交:如果一个人多次冒犯你的界限,你可以考虑直接切断跟对方的来往,这没什么。



每个人活在世上,根本上说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价值,而并非是为了满足另外的什么人的愿望,不要说是亲戚了,就算是父母,也没有实施道德绑架的权利。

当我们明白了这点,并勇敢跨出说不的第一步,我们的人生才能真正舒展开来,为自己而活。


END


#男子阻止插队遭两女子疯狂输出#

#居民装修砸承重墙 200户居民被疏散#

#乃万回应单手脱衣甩向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