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才明白,这两种礼随了也白随,不值得

【原创不易,抄袭必究,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这是出自《礼记·曲礼上》的一句经典名言,被很多人所认可。

诠释了人际关系中,有来有往,才是维持的关系的关键;如果有来无往,则是破坏关系的导火索。

所以人到中年人,要学会做减法,若不能在同一个水面上交流舒适,或者对方戴着有色眼镜看人,就应学会放下这段关系了。

有些圈子的人情世故,总是绑架别人的人生,从而达到取得愉悦感。

遇到这样的人或圈子,真的没必要再维持,守住底线,懂得取舍,才是对余生的负责任。

所以,人到中年,这两种礼不要随了,不值得!

一、交情不深的礼

无论是亲人还是同学朋友,总有那么一个从小和我们一起玩到大的。

人生中,总会遇到那么几个在一起玩时,留下深刻印象。

还有一些工作之后,遇到的酒肉朋友,吃吃喝喝的时候一叫就到,遇到困难一叫就躲的。

总之,就是以前玩的好,或者后来遇到玩的好,但交情并不深的,只是暂时性的这种,就没有必要深交。

很多人有顾虑,为了避免日后见面尴尬,打脸充胖子去随这种礼,日后你干什么别人又不来。

所以,如果交情不深的,那么在随礼的这件事上,真没必要上赶子去随礼。

案例:

小贺在深圳打工时,遇到了好朋友小美,两个人一起在厂子里上班两年。

开始的时候,两个人形影不离,去哪里都一起,宿舍也是住同一个宿舍。

后来因为谈恋爱的原因,两个人生疏了,原因是小美暗恋的对象,转身追求小贺。

小贺和对方谈了半年恋爱也仓促分手,由于都在一个车间,抬头不见低头见,两个人又和好了。

后来小贺回到家乡,在家人的介绍下,和现在的丈夫结婚了。

小美知道后,随了1000块,两个人的友谊也是偶尔在电话上维系。

快到了结婚的日子,小美高兴的给小贺打电话,小贺表示知晓。

可真正到了小美结婚的时候,小贺没有还礼,连句祝福都没有。

小美很难过,两个人的感情也随之破灭了,直到现在两个人再也没联系过。

可见,往日小贺和小美关系再好,但两个人并没有深交。

虽然小美因为自己的小心眼,嫉妒暗恋对象追求小贺,闹了这一段插曲。

后来想要尽力维系两个人的关系,可显然两个人已经回不去了。

要不然也不会在小美随礼完后,小贺却完全没有祝福,连礼都不回了。

所以说,在随礼的这件事上,除了看交情与否之外,人和人之间的人品也是很重要。

如果一个人人品过关,最基本的礼尚往来不会懈怠,更何况还是曾经的朋友。

二、只为求财的自私礼

疫情以来,大部分人提高了自身的素养,听从国家号召,除了丧事和喜事之外,不再办客。

这对于很多地方的农村来讲,非常的不理解,觉得别人家办的那些客,随了礼要不回来。

古往今来,老一代人讲究礼尚往来,其主要原因除了维系人际关系外,还有的就是促进感情的交流。

可很多人却迷了心窍,硬是把这美好的传统,演变成了求财的自私行为。

案例:

小伟是村里的年轻小伙,父母经营一个小卖店,家庭条件比较好。

与同龄人相比,小伟结婚也比较早,受到了大家的羡慕。

很多家庭因为家庭条件不好,说不上媳妇的小伙大有人在。

作为父母的独生子,小伟养成了好吃懒做的习惯,天天在家坐着也能吃饱。

结婚两年来,就这样一直和媳妇啃老,反正父母还能挣钱,他们也不着急。

小伟结婚办酒无可厚非,后来生了女儿,小伟办满月酒;买了一辆汽车,小伟也办酒;父母给小伟在村子里建了两层的楼房,小伟也办酒;就连父母买了两头羊,小伟也办酒。

而别人家办结婚酒的时候,小伟都因为抠门,当不知道不回礼。

小军因为家庭情况不好,还照顾瘫痪的母亲,在小伟买汽车办酒的时候随了80元,为此被小伟瞧不起。

类似的事情,除了小军还有其他人,小伟会因为看对方的条件,或随的多少礼来评判。为此,小伟现在也是出了名的不合群。

可见,小伟不仅啃老,还要啃亲朋好友。

对于以办酒为由,收取礼钱的自私行为,实则就是只为求财,是可耻的。

总之,人到中年,以上这两种礼不要随了,除非你钱多花不完。

随礼本着礼尚往来的原则,必办的办,非办的就不要办了。

很多人把随礼当成积攒人脉,甚至过个生日都要收红包,其实真的毫无意义。

一个人的成功富贵与否,并不是随礼积攒的,而是脚踏实地,努力靠自己创造的,才被别人认可。

“随礼”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更应该是:你懂我的情,还你的意。

这种情意多少钱也买不到,正所谓“随礼见人品”,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人到了中年,先以家庭为重,拒绝无效的社交,谨慎莫要随交情不深的礼,远离只为求财的自私礼。

--END--

【作者:芈粒,一个热爱写作的90后少数民族姑娘,专注和大家分享情感领域创作,品人生百态,写走心文字,如果你也喜欢我的文章,欢迎在评论区与我互动。谢谢你这么美还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