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越老,为什么越怕死?82岁的奶奶,给了我答案

作者丨窗台

每当和年轻人聊起晚年这个话题,我总是发现一个通病:反而是年轻人,说起老了以后的规划,总是有着一种视死如归的气概在里面。

比如,他们经常说这样的话:我认为活到60岁(这个数字不绝对固定)就好了,人活在这个世上,谁都有一死,我到时候肯定自己悄悄走,不拖累任何人。

等等。

说个实在话,每次听到年轻人这样说,我都认为他们把事情想得太简单。

为什么他们现在说起老去和死亡这么轻松?是因为普遍情况下,年轻就意味着距离这些东西很远,因为隔得很远,所以没有任何的危机感,才可以如此地肆无忌惮。

如果,生命真的走到了这个阶段的话,不见得真能有这么潇洒。

人嘛,基本如此,当事情没有落到自己身上的时候,谁都是大道理一套一套的,理智得不行,但真的不得不面临某件事的时候,才发现自己也不过是这芸芸众生里的普通人,有着最为常见的情感。

也就是说,让大家都感到害怕的东西,你在想象中以为你不会害怕,其实真正面对,你多半同样会害怕,真的不必高估自己。

我在生活中看到的现实往往是:一个人越是随着年纪的老去,反而越是怕死,真的甚少有人,能够特别坦然地面对死亡。

以前,曾经和一个朋友讨论过这个话题:人越老,为什么越怕死?82岁的奶奶,给了我答案。

奶奶年轻的时候,脾气不怎么好,经常和我妈吵架,当时她同样说过自己老了以后,可以不靠孩子之类的话,还说自己到时候生病了,也不要孩子花钱给她治,自己不会花孩子的钱,更不需要我妈去照顾。

但是现在年纪真的大了以后,我奶奶面对生老病死四个字,依旧无法避免地产生了各种担心和忧虑,同时特别谨慎,谨慎到孩子们都有点无语。

比如,有时明明没病,就连医生都说没事,是心理问题,奶奶还是非要住院,说只有住在医院她才放心,要是出了什么事,可以第一时间得到救治。

当然,此时的奶奶面对亲情,也比年轻的时候更加渴望一些,不再说不需要我妈照顾这样的话。

因为奶奶生病的时候,去医院送饭的人基本都是我妈,所以对我妈的态度也好了起来,我妈虽然对于奶奶年轻时候为难过她依旧耿耿于怀,但是在真正遇到事的时候,还是从来都不含糊,没少照顾奶奶,更不会阻止我爸爸的孝顺,还有我们对奶奶好。

奶奶家里的药,真的可以用堆积如山来形容,奶奶把药当作饭一样,一日三餐都在吃。

作为小辈,肯定也不敢去说什么,但就连我爸和我叔叔都很无语,认为平时的小感冒去拿药就算了,就算有时打个嗝,或者是肚子吃撑了,反正只要身体有一丁点不舒服,奶奶都非要去拿点药回来吃,不让吃我奶奶还不愿意。

我妈说,奶奶比他们爱惜生命多了。

首先,这种害怕是面对未知的恐惧吧,并且这种恐惧因为年岁的逐渐拉近,彻底有了一些真正的感悟。

尤其是这两年的时间,奶奶的朋友已经去世两三个,都是原本看着好好的人,突然岁数大了,因为一点小毛病就可能发展成大毛病,很快人就走了。

我奶奶的一个好朋友,以前她们经常聚在一起说话,去年我见到她的时候,她和一堆老人坐在楼下烤火,当时看着身体挺硬朗,我还打了招呼。

结果今年夏天,再看到的时候是在医院,老人已经完全不认识我了,并且自己基本没了自理能力,一直躺在床上,儿子请了假和老人的老伴一直在医院照顾,直到前段时间老人去世了。

身边老朋友的一个个离世,让奶奶说起来的时候免不得多了很多感悟,说生命很脆弱,可能自己也哪天说没就没了,所以面对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会比以前更加谨慎。

其次,这是对于生命的一种自然敬畏吧。

普遍情况下,人的本能绝对是求生,关于生命的渴望会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渐变得更加强烈。

记得曾经在网络上,看到一个在养老院当过志愿者的网友说,以前自己一直以为人老了以后,面对死亡应该是很从容,也能坦然接受的,但当自己亲自去照顾一些老人过后,才发现并不是这样,那些老人时刻都把药揣在兜里,生怕出了什么事的时候,药没有带在身边。

也正是与此,所以这个网友才认为,每个人都不要低估自己对生命的渴望,也不要去嘲笑别人的怕死,这是生命的本能。

正当年轻时,大家感受不到蓬勃的生命所带来的惊喜和意义,等到失去的时候,再来感到惋惜却为时已晚。

人都有一死,这个结果谁都无法改变,我们能够决定和控制的只有如何活着这件事,尤其是正当年轻的时候,应该好好珍惜生命里的美好岁月,因为曾经在你看来不屑一顾的日子,已经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生活。

-END-

和每个来这里的人谈爱说情,但无关风月。点击上方关注,欢迎来到我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