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在河北省的一个偏僻的村庄,家里兄妹三个,一个姐姐一个弟弟,我是老二,都说老二比老大精比老大滑,而我恰恰相反,弟弟小,全家人都疼弟弟,包括我也是。
爸爸妈妈都是四十年代的人,妈妈是初中毕业,在当时算是有文化的,爸爸属于文盲,只上到二年级,不过爸爸头脑聪明,会来事,十七八就当家了,爸爸运气也好,当时生产队有推荐进工厂的名额,爷爷当时是个小队长,大家就推荐爸爸进了县城的工厂,干了几年,爸爸心灵手巧,转成了正式工(吃商品粮),当时轰动了整个村,人人都羡慕。爸爸和妈妈结婚以后,就包产到户了,爸爸在外面上班,当时在村里也算是有头有脸的人物,所以我们姐弟三个从小也没受多少苦,家庭条件在村里属于中上等。
长大以后,农村的条件也改善不少,姐姐考上了大学,我初中毕业以后就不上学了,当时弟弟也上初中,妈妈爸爸供姐姐弟弟也吃力,我就出去打工补贴家用。
姐姐大学毕业以后,搞了一个南方的对象,当时家里不同意,太远,可是姐姐非去不可,没办法了,只好同意,当时弟弟也考上了大学,我就供弟弟上学。姐姐走了以后,妈妈想姐姐每天哭,天天两个眼都肿着。当时自己就想,一定要留在妈妈身边,陪伴她们。
所以,到我搞对象的年龄,我也不想走远,爸妈说什么也不让我走远了,有介绍邻村的妈妈就不应,也不跟我说,本村的才让我见见,见了几个本村的,当时,爸妈也不挑条件,也不看家庭,只要是一个村的就行,自己稀里糊涂的也就应了,定了一年就结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