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前妻与人合谋,净身出户的我,靠捡破烂为生供养闺女,买车买房

我叫名远,十年前,妻子与人合谋,我被迫净身出户。我不顾家人反对,带着五岁的闺女,手里攥着仅有的1000元,逃离了带给我无尽伤痛的家。来到陌生的城市里,靠捡破烂,买房买车,幸福地生活。然而,在前些天,前妻却找到了我。

我1974年出生在华北北部的一座小山村。在那个年代,农村家里要是不出一位男丁,就好像这家主人对世界的亏欠,少了德行一般。


终于蒙黄天不弃,父母在40+的年龄里才迎来了我的到来。名副其实的“超生游击队”那么声势浩荡。这使这个家凭添了多少喜悦啊!尤其是父亲,更是挺直了腰板行走在村里的大街小巷,不时还会来两句不在调上的歌,从嘴巴里飘出。

我从小到大,都被这种宠爱包裹着、宠溺着,不论大事小事,都会有人早早地安排妥当,等待着我直取成果。我上面的六个姐姐,则更是不离左右,生怕有什么闪失,而招来父母的一顿毒打。

虽然出生在农村家庭的我,在我童年,却也是衣食无忧,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日子。而我,也没有辜负父母的厚望,成为全村第一个走进大学校门的人。用父亲的话说“以后不用过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了。”同时,父亲依旧如从前,大街小巷的转悠,逢人便会递过去一只“大前门”牌香烟,未曾说话,嘴巴早就咧开呵呵的笑着说“这是我儿子考上大学的喜烟儿,来一根。”

开学前夕,着实令全家人忙碌了一阵子。才买的才买,做棉被褥的做棉被褥,一应大小事物都井然有序。就连卫生纸,大姐也是早早地准备好,塞进了我远行的行囊。

人们常说,大姑子多了婆婆多。就我六位姐姐外加姐夫,十二个人。工作后,娶媳妇的事情,家里又是一团麻,七嘴八舌,她说她介绍得好,她说她介绍的俊儿。一时间,没有一个决策可以力排众议,优胜定局。

最后,还是母亲与父亲商量,定下了远房表姑家的大侄女——秀娟。秀娟虽然没有和我一样,能够吃上“商品粮,农转非”,却也是上到高中。

说实话,经过几次回家接触,秀娟就对我不冷不热地。只是我可能贪图她的漂亮和灵巧,对她却是死心塌地的爱。

要不是远房的大表姑这媒人够硬的的话。我感觉秀娟不会与我结婚。每次从厂里回家相约,秀娟都以各种事物为由,委婉地拒绝。即使到一块,也多半是我没话找话,回复我的只不过是一句嗯或是啊!

现在想来,秀娟更多的则是父母之命不可违。勉强与我结婚。俗话说,“强扭的瓜不甜”。

直到我们的闺女出生,秀娟依旧是对我爱理不理。我的来去从不过问,换季的衣裤从来都是我自己或者母亲帮我搭理出来。更别说给我洗洗涮涮的了。

背地里,母亲和姐姐们说起秀娟,一百个不愿意,觉得亏待了儿子,儿子过得不如意。在加上姐姐们的七嘴八舌,母亲对秀娟更是恨之入骨,时常发生口角。从前家里的一派宁静祥和逃之夭夭。

每逢过年过节,母亲碰见大表姑,都会抱怨秀娟的为人,言外之意更是对表姑择人眼光的质疑。

日子在磕磕绊绊中,女儿五岁了。这一年也是我最为难熬的一年,也是最为悲痛的一年,也是我带着女儿离开家,离开家乡的来到陌生城市的一年。

这一年,秀娟比原来要好的不知多少倍,突然的转变,对于我来说则是求之不得。母亲也在背后不知说了多少秀娟转变变好的事情与姐姐们。

那天,我从工厂回来,秀娟有着说不出的温柔,晚上,与我商量“现在都时兴在城里买房,咱们也攒了积蓄,要不咱也买个,将来闺女上学,也能有高质量的教育,你说呢?”

一切的噩耗由此而生,不想秀娟另有意图。一席枕边风吹昏了我的头脑,吹掉了我的灵魂,将自己与父母多年的积蓄全部拿出,在城里购置了秀娟名下的一套商品房。

一时走不出困境的我,在失败了婚姻里一天天的以酒成为朋友,以烟成为伴侣,消磨时光,叫父母看着落泪,叫姐姐们为我担心,就连五岁的闺女,都在偷偷地抹着眼泪,默默地帮烂醉的爸爸,拿开酒杯,倒掉烟蒂。

三个月的颓废时光里,走出来的我,更加的骨瘦如柴,尚喜精神状态一切如旧,眼神里却多了些许坚定和深邃。

没了媳妇,又被辞退工作的我,毅然带上女儿,走上一条陌生的、又全新的道路。未来是什么样子,我一点都不敢去想。害怕想象中的顾虑与不舍,熄灭心中的这团熊熊火焰。

鲁迅先生曾说过:世间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有了路。

我相信世界上没有比人更高的峰,没有比脚更长路。我相信,没有过不火焰山,没有趟不过的河。没有她,天不会塌,地不会裂。

来到陌生的抚宁县城,车水马龙,店铺林立。在这个举目无亲的县城,我要在这里扎根,在这里展开我的未来。

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闺女五岁早就到了入托的年龄。

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第一件大事,就是闺女去哪里入托,以现在手里的钱,怎么样才能即解决入托,又能解决食宿问题,成了我,当下最重要的难关。

一家一家托儿所的打听询问,一处一处的好话说尽。

这个世界上,还是好人多。令我们感受到这个世界的温暖,感觉到人情的真诚可贵。

徐姐的出现,给了我和闺女很大的帮助。徐姐中等身材,体态圆润,一张苹果样的脸上,眼里带着温暖和笑意。

徐姐开了一家名为天使宝贝的托儿所,距离街面有点远,需要经过一条一米见宽的长长胡同。正在寻找一位晚上打更看门的,经过与徐姐商量,徐姐免除了孩子的入托费用,而我则也是义务干起了打更的活儿。并且,徐姐知道我们爷俩的情况后,很是主动地将托儿所门的门房又腾出一间。我们爷俩个,算是在这个陌生城市里,有了一个安稳的家了。

人们常说,出路,出路,你只有走出去才会有自己想要的生活与意想不到的的收获。

由于白天没有事情可做,一则是为了熟悉这座陌生的城市,二则是寻找更为安身立命的活儿。三则是凭借我一个大学毕业生,能找不到工作吗?

最多的一天,我应聘了十家招聘启事,很多都是很礼貌地告诉我,回去等我们的消息,需要会第一时间给您打电话的。说实话,那段时间,手机成了了我对未来无限的寄托,把美好生活的憧憬装进了手机,一遍一遍地拿出来观看,害怕漏掉一丁点的信息。

日子日复一日,一分一秒地煎熬着我这颗因焦急而又充满渴望的心。没有经济来源,将面临着手机都被停机的事实。再说了我可以不用花销什么。可是闺女在幼儿园里,看着其它小朋友穿着漂亮的衣服,带来可爱的娃娃,她幼小的心理,不知道有多么的羡慕和爱。

最为艰难的时候,我一边寄托着可以找到一份体面的工作,一边红着脸,在回来的路上,开始翻捡垃圾桶的水瓶之类。第一次把卖水瓶的六毛钱,全部给闺女买了三颗糖果。直到现在,那三颗糖果纸,还在闺女写字桌的玻璃板下面压着,没有一点点的褶皱和破损。

后来,我不再脸皮薄,见人也不再害羞。并且已不再满足于垃圾桶里废品。开始走街串巷,到各个小区里收购。而很多人家,都将各种旧物当做垃圾一样,甚至直接扔掉,或者直接送给我。这也减少了我很大经济支出。

如今,在城里已生活了十一年了,现在我在郊区开了一家,废品回收站,每天也能有500元左右的流水。闺女马上就参加高考了,希望能够考上她自己理想的传媒大学吧,我靠收废品走上了我现在曾无数次憧憬的生活。我也曾无数次地感谢老天,恩赐给我一双勤快的双手和双脚,感谢好心的徐姐在最开始的时间里,给予我的帮助,以后,我也将延续这种乐善好施的品格传递下去。

十一年的时间,弹指一瞬。前几天,不知道前妻如何知道了我的电话,话里话外地,想要回归这个缺席很久的家。各位网友朋友们,你们说还让她回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