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嫂子,给我带下孩子怎么了”“我跟你没血缘关系”

有位哲学家说过这样一句话:“当我们爱别人的时候,我们也希望别人也爱我们。”

所以,互相理解,彼此尊重,不仅是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基本原则,更是亲人之间的基本相处之道。

就算是以家庭为单位,最基本的换位思考能力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能丢掉!懂得照顾对方的情绪,能相互包容及站在对方的立场想问题,彼此的关系才能长久融洽与和谐。

如果忘记了这些最起码的交往规矩,太好意思麻烦对方、将占便宜当成了自己的一种权利在使用,可能最终连亲人都没办法做。

在接下来的这家人之间,这样一些道理便非常具有代表意义。

听过当事人的诉说之后,相信大家会同意这一点。

01

大家好,我姓郑,今年33岁。我跟我老公结婚8年时间,有一儿一女,大的6岁,小的4岁。

我老公下面还有一个弟弟,小他4岁。今年29,结婚两年多时间,一年多前生了一个儿子,现在才1岁多一点。提起小叔子这俩口子,我真的有一肚子的话想说。

总的来说真的是天造地设的绝配!成天在家啥事不干,不想带孩子就往我们家一扔,然后自己跑出去吃饭喝酒,其余什么也不管。

如果说他们在外面有什么正事要处理,实在是脱不开身,作为兄嫂,帮着带一下孩子也无可厚非。

但每次两个人酒瘾玩性一起,不喝到、不疯到晚上九,十点钟连个电话都记不得打回来。

这种情况多了,我们觉得作为一家人,家中的身份还比他们高一点,为了他们好,也是觉得小孩子可怜摊上这么一对不负责任的父母,有时候也想规劝一下,想让他们收敛一点。

但对方的那种反应就真的让人很寒心了,我老公的想法我不太清楚,但我真的不是太舒服。

02

记得有次我老公说了自己弟弟几句之后,小叔子的脸立马就垮了,眼角都懒得瞟我一眼,就盯着他看。

那个意思他不必解释我都明白,大概就是埋怨他哥连“这么点小事都计较,你好意思吗?”差不多是这个样子。

他老婆,也就是我们弟妹也不高兴了,不敢对自己大伯(也就是我老公)耍态度,嘴里就嘟囔地对我说道:“反正你的两个孩子上的上学、进得进幼儿园了,现在身边又没有孩子在家里需要带,自己也没有什么事做,帮着我们带一下怎么了?”

说话的时候还一脸的理直气壮直冲我翻白眼……

你说谁见了这种情形、听了这种话语之后还会不往心里去?把别人当成给他们看孩子的保姆都当成是理所应当的,没有一句感谢的话就算了,还说那话,好意思的人究竟是谁啊?

当时我就回怼她道:“不好意思,这不是我的任务,我们之间没血缘关系。”对方还恼了,人前人后说我见外、生分、小气、厉害什么的……

03

后来我索性不给看了,谁让他们爱咋滴咋滴。只要打电话过来一说这事,我们就说自己要外出,没空。

不打电话直接过来,我就呆在家里不吭声,不开门。随他们敲多久,我可铁石心肠了,一点“恻隐”之心也没有。

我们又不是他们聘请的保姆,也没天生欠对方什么。自己的孩子都不上心,凡事都指着别人,我认为这样的父母得重新培训学习一下才行。

本来我以为他们会为了这件事跟我们记仇闹翻,但是没想到的是,从前我们总是一口答应、回回都如对方意的时候,他们反而觉得一切都是顺理成章,越麻烦越顺手。

当我们开始懂得拒绝他们的放肆的时候,对方反倒是开始变得对你客气了。

再之后如果实在是遇到什么困难与问题需要我们帮助的时候,才终于有了对你感恩、懂得感激与回馈的意识了。

经过这件事,我觉得吧,亲戚就是亲戚。在节假日期间有个礼仪感,相互串个门就行了。

千万不能走得太近,破事太多,自找麻烦,出钱出力招来不必要的累赘还讨不到好,容易莫名其妙伤了和气!

结语:

哪怕是家人与亲人之间,保持距离也是一种对彼此的尊重;保持距离也是一种对彼此的爱护。合适的距离能产生美感,能保留让彼此感觉舒服的空间。

亲人之间的关系,不远不近最合宜。两者之间最好的一种关系,就是不过分热情,打交道也不失礼貌。

不过分关注与依赖对方,自己能够将更多地关注与重心放在照顾好自己的生活之上。这样的相处方式,才正常,才会始终知分寸、懂得该如何与对方相处。

不会因为过于亲近而搞混了彼此之间的关系,生出一些不合时宜的贪婪与误解出来。

亲人之间的相处,其实主要就是追求一种轻松无负担、舒服自在的这样一种感觉。

为什么非得打破这种和谐与平衡呢?所以,假如对方不懂分寸,那么另一方也得用冷淡与拒绝让他们明白彼此之间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帮他们找回分寸感,自己才能从一种完全不合理也没必要的束缚与绑架当中解脱出来。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