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爱情是风花雪月,婚姻是柴米油盐,但很少有人敢捅破那层窗户纸:
男女关系的本质,从来不是爱恨情仇,而是人性与利益的博弈。
翻开《毛选》,教员说:“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
这句话说的是一种思维,我们换个场景。
谁是婚姻中的既得利益者?谁在关系中暗自收割?这才是爱情的真相。
那些被伤害后哭诉“遇人不淑”的人,往往从一开始就没看懂规则。
01
婚姻的本质
北上广的相亲角里,学历、房产、户口被明码标价;
婚礼上交换戒指的男女,心里算盘打得比司仪的台词还响。
有人痛斥“物化感情”,但现实的耳光永远响亮。
婚姻从古至今,都是一场价值匹配的生意。
农耕时代,彩礼是买断女性劳动力的押金;
现代社会,房车存款是抵御风险的保证金。
你嫌弃相亲市场“谈条件太俗”?
但看看那些“嫁给爱情”的姑娘:
婚后伸手要生活费时被丈夫甩脸色,带孩子累出病却被婆家骂“矫情”。
爱情是感性的幻觉,婚姻却是理性的账本。
你能提供什么价值,直接决定了对方愿意“合作”多久。
毛选中说:“革命不是请客吃饭。”婚姻又何尝不是?
美貌是贬值资产,再惊艳的脸也扛不住岁月折旧;
财富是浮动筹码,经济下行时,恩爱夫妻也会为房贷反目;
情绪价值才是硬通货,毕竟没人愿意回家面对一个行走的负能量炸弹。
那些高喊“真爱无关物质”的人,往往在离婚官司里抢财产最凶。
人性的残酷在于:嘴上说“我爱你”,身体却很诚实。
你的价值下滑一分,对方的耐心就减掉十分。
02
自私是本能
其实这世上本没有“变心”,只有人性从荷尔蒙的迷雾中清醒了。
毛选中讲“矛盾论”:婚姻的本质就是一场资源争夺战。
热恋期,ta熬夜陪你聊天,不过是多巴胺在为自己买单;
蜜月期,ta包容你的作闹,只因新鲜感还未消耗殆尽;
这不是善恶问题,而是人性趋利避害的本能。
爱情在人性面前,脆弱得像块玻璃。
那些“永远爱你”的誓言,翻译成人话其实是:“只要你还值得被爱。”
更肮脏的真相是:人性永远在计算成本。
对方不离婚,未必是还爱你,可能只是分割财产太贵;
甚至“忠贞”,都可能是权衡利弊的结果,因为出轨的收益抵不过身败名裂的风险。
所以千万别考验人性,就像别用利益考验信仰。
03
给三个生存建议
毛选中说:“主动权不是任何天才家所固有的,只是经过斗争争取而来的。”
放在婚姻里,关系的主动权,永远攥在“不怕失去”的人手里。
第一个建议,戒掉救赎心态,婚姻不是慈善机构
多少人把婚姻当成逃离原生家庭的救命稻草?
结果却是:匮乏者吸引匮乏者,吸血鬼专找献血包。
缺爱的女人遇上“暖男”,最后被PUA到失去自我;
自卑的男人跪舔“女神”,婚后却因心理失衡拳脚相加。
婚姻从不是雪中送炭,而是锦上添花。
第二个建议,修炼“反脆弱”内核。
看看那些婚姻里的赢家:董大姐被问“是否遗憾没婚姻”时,笑着展示格力帝国;
强者的逻辑永远是“我若盛开,蝴蝶爱来不来”。
她们深谙一个真理:当你把自己活成一座庙,姻缘只是锦上添花的香火。
第三个建议,学会“灰度管理”。
非黑即白的人,最容易被现实打脸。
抓大放小,紧盯核心利益:
交工资卡,偶尔撒谎就当没听见;
孝顺公婆,偷偷补贴娘家就睁只眼闭只眼。
这不是妥协,而是看透人性后的降维打击。
就像毛选中说的:“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写在最后:
最高级的爱,是“敢深情,也敢无情”
爱情最讽刺的真相莫过于:越渴望被爱,越容易被收割。
那些在婚姻里哭哭啼啼的人,总在纠结“Ta为什么不爱我”。
而清醒者早就算清了账:“我能从关系中获得什么”。
这不是 cynicism(犬儒主义),而是成年人该有的清醒。
记住:
你的价值,是对方不掀桌子的唯一理由;
你的独立,是面对任何结局的底牌。
毕竟,关系的最高境界,从来不是“永远相爱”,而是“我随时有转身离场的底气”。
粉丝福利:
《读史悟道:可实操的毛选方法集》
(在历史案例中解读教员的思维,并转换成解决工作、生活实际问题的方法)
获取方法:
关注公众号“周亦见圈子”,会告诉你老周的名片
读《毛选》必读两论,写了个精讲专栏,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