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今日头条原创首发内容,七十二小时内请勿转载!)
2024年3月23日,生活在上海的陈兴玖老师家来了几位远方的客人,他们一行三人,来自云南的西双版纳。陈兴玖老师和张芳群大姐夫妻俩到机场迎接,西双版纳来的一位中年妇女上前扑到张芳群大姐怀中,哽咽着叫了一声妈,张芳群大姐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抱着那位中年妇女失声痛哭,在场的人都潸然泪下,泣不成声。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一幕,事情的详细经过,听我慢慢给大家讲述。
西双版纳来的这三位客人,其中两位七十多岁的老人是一对夫妻,那位扑到张芳群大姐怀里叫妈的中年妇女就是这对老年夫妻的养女,她也是张芳群大姐和陈兴玖老师的亲生女儿。文章开头令人潸然泪下的一幕,是亲生女儿和亲生父母相认的情景。
陈兴玖和张芳群是初中同学,他俩也是一起到云南支援边疆建设当的知青,当时也叫兵团战士。有关陈兴玖和张芳群的支边往事和情感生活经历,还要从1970年春季说起。
图片来源网络
据陈兴玖回忆,他们是1970年春天在上海北站乘坐火车离开上海的,火车经过了三天三夜的行驶,来到了云南省的省会城市昆明,他们临时被安置在云南大学吃住。在云南大学休整了两天,他们又乘坐解放牌大卡车继续前行。
长龙般的车队在连绵起伏的群山中昼行夜宿,途径杨武、墨江、思茅,经历了一个星期的长途跋涉,他们来到了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勐腊县,最终,陈兴玖他们几十名上海知青被分派在云南水利二团的下属连队,陈兴玖和张芳群分在了同一个连队,那一排排简易草棚,就是他们连队的营房。
那时的云南水利二团刚组建完成,有的连队才有几十名战士。水利二团下属的十几个连队,沿线驻扎在南腊河畔的十几个地方,水利二团的主要任务是在南腊河畔开挖一条引水渠,工程全称叫大树脚引水工程。当时工程建设还没开工,战士们的首要任务就是扩建营房,为后期到来的战友准备住处。还要平整场地,开垦荒地准备种菜养猪,为日后的生活提供保障。
几天后,新来的战士经过短暂的学习训练,连长把他们分编到各班排,陈兴玖分到了二排一班,张芳群分在了炊事班。对于这个分派结果,陈兴玖还是比较满意的,毕竟炊事班不用到工地干活,相对稳定又安全。因为在来云南时,张芳群的母亲就拜托陈兴玖,让他多关照自己的女儿,张芳群的母亲还送给了陈兴玖一袋白猫洗衣粉和两管牙膏。
水利工程开工建设之前的那段时间,陈兴玖他们连队的战士开垦了大片的荒地,种植了花生和多种蔬菜,还养了十几头小猪。熬过了漫长的雨季(版纳的雨季从4月开始到10月结束),到了1970年的10月中旬,大树脚水利工程建设拉开了帷幕,战士们的苦日子也就开始了。
大树脚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工期紧任务重,战士们都起早贪晚奋战在工地上,繁重的生产劳动,再加上伙食不好,战士都有些吃不消。每次连队改善伙食的时候,张芳群就会给陈兴玖的饭盒里多盛一点肉,毕竟一个月最多才能吃两顿肉。陈兴玖心里明白张芳群在关爱他,可他心里也不踏实,有的战友看出了端倪,就偷偷问陈兴玖:“陈兴玖,那个张芳群是你家亲戚还是她喜欢你呀,我发现你饭盒里的肉比我的多好几片。”
后来陈兴玖就偷偷告诉张芳群,不让她额外关照自己,张芳群嘴上答应着,可每次改善伙食,陈兴玖还是发现自己饭盒里的肉比别人多。
经历了三年多的艰苦奋战,水利二团圆满完成了大树脚水利工程建设任务,到了1974年8月份,上级取消了水利二团的兵团建制,水利二团的战士们除了病退上调的,基本都归并到地方国营勐捧农场,陈兴玖他们三营的战友有一半分到了七分场,陈兴玖和张芳群分在了一个生产小队。
取消了兵团建制以后,也就结束了军事化管理,农场不像兵团管理那么严格,星期天还能歇一天,男女工友之间也可以自由谈恋爱了。经过了近四年的朝夕相处,陈兴玖和张芳群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他俩早就相互爱慕了。
陈兴玖和张芳群所在生产队的副队长姓黄,叫黄启功,当年二十四岁,已结婚两年,他夫妻俩都是湖南籍,是小时候跟随父母支援边疆建设来到西双版纳的。黄启功性格随和,为人善良,陈兴玖很快就和他成了好朋友,黄启功还经常请陈兴玖和张芳群去他家吃饭。黄启功的爱人也很随和,张芳群认她当姐姐。
1976年冬季,陈兴玖和张芳群一起回上海探亲,回到上海,张芳群的父母请陈兴玖去家里吃饭。吃饭期间,张芳群的母亲一个劲给陈兴玖夹菜,还问陈兴玖和张芳群相处的好不好,还说实在不能回上海,就早一点在云南结婚吧。
得到了双方家长的同意,陈兴玖和张芳群的恋爱关系也就公开,他俩也打算再过一两年就领取结婚证。
转眼就到1978年初夏天,张芳群发现自己怀孕了,陈兴玖就听从了黄启功两口子的建议,赶紧和张芳群领取了结婚证,举办了简单的婚礼。因为那时的年轻人未婚先孕是遭人耻笑的,张芳群也怕被别人笑话,她对外一直保守着这个秘密。
1979年春天,张芳群生下了一个女孩,她还没出满月,知青可以回原籍的消息就如三月春风,吹遍了西双版纳的各个角落。可后来一打听,和当地农场工人结婚的上海知青,也就是配偶不是上海知青的,还没有回城政策。陈兴玖和张芳群总算松了一口气,幸亏他俩都是上海知青,要不然,真想回上海,就得离婚。
等张芳群满月后,陈兴玖他两口子就开始商讨回上海的事情。因为当时政策没有提及孩子落户的问题,陈兴玖夫妻俩最担心的是回到上海,女儿的户口要是不给落,可就麻烦了。实在拿不定主意,他夫妻俩就抱着孩子去找黄启功两口子商量这事。
黄启功也不明白知青回城的政策,他也是有这个担心。因为他们队的上海知青为了回城,有一对夫妻(女方是湖南籍农场工人)选择了离婚,还有的夫妻为了回城,把孩子送给别人抚养。更有甚者,竟然把自己幼小的婴儿遗弃在橡胶林里。他们队一个工人去胶林割胶,就捡回了一个女婴。
黄启功结婚后一直也没有孩子,后来去医院检查,医生说黄启功生殖系统有问题,不能生育。得到这样的诊断结果后,他夫妻俩就有了抱养一个孩子的打算。陈兴玖夫妻俩纠结了好久,决定把自己的亲生女儿送给黄启功夫妻俩抚养,因为他俩都知道黄启功夫妻俩的人品,把孩子送给他夫妻俩抚养,他俩肯定不会虐待孩子。
起初,黄启功夫妻俩都有顾虑,担心以后孩子长大了,陈兴玖两口子会回来要孩子。陈兴玖夫妻俩一再表示,无论什么时候,也不会和孩子相认的,以后这个孩子就是黄启功夫妻俩的亲生闺女。
图片来源网络
就这样,黄启功夫妻俩收养了这个女孩,陈兴玖和张芳群夫妻俩顺利办好了回城手续,他夫妻俩含泪吻别自己的亲生女儿,默默离开了美丽的西双版纳,回到了久别的大上海。
回到上海,张芳群的母亲听说外孙女夭折了,她搂着张芳群失声痛哭。陈兴玖的父母也为此事难受自责了好久,陈兴玖的母亲难受地说,她要是亲自照看孙女,也就不会出现这样的事情了。
回到上海的第二年,张芳群又怀孕了,第三年夏天生了一个白胖的男孩,张芳群的婆婆和母亲轮班伺候她坐月子,特别是陈兴玖的母亲,对自己的亲孙子特别呵护,真是捧在手心怕冻着,含在嘴里怕化了,一个月子给张芳群熬了好几次鸡汤。她还给孙子起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叫陈向晖。
陈向晖在百般呵护下一天天长大,再加上忙于工作,陈兴玖和张芳群也就渐渐忘了送给黄启功夫妻俩抚养的亲生女儿。可能是出于某种考虑吧,陈兴玖夫妻俩很少和黄启功联系,黄启功夫妻俩也很少和陈兴玖夫妻俩联系。
一晃陈向晖就十岁了,他都上小学三年级了。那天去学校送孩子上学,张芳群看到了一个漂亮的小姑娘,她突然想起了留在西双版纳的亲生女儿。第二天,张芳群就去了西双版纳。
到了西双版纳,黄启功夫妻俩热情招待了张芳群,张芳群也见到了自己的亲生女儿。黄启功给女儿起名叫黄颖,黄颖长得和陈兴玖很像,她见到张芳群,显得格外亲,一口一个姨,叫的特别亲切。张芳群把从上海买的衣服给黄颖穿上,把她搂在怀里贴了贴脸,就转过脸抹起了眼泪。
在农场待了两天,张芳群就匆匆赶回了上海。黄启功给张芳群买了返程车票,还送了钱和云南特产。看女儿生活得很好,张芳群也就放心了。
黄颖结婚的时候,陈兴玖夫妻俩带着儿子赶到了景洪,黄颖大学毕业被分配到景洪的一所中学当了老师。黄颖结婚现场,张芳群把一个金锁戴在了黄颖的脖子上,泪眼婆娑地在黄颖脸颊上亲了一口,黄颖搂住张芳群,很亲切地喊了一声姨妈。那年是2005年初夏,黄颖26岁。
黄颖结婚后,黄启功夫妻俩也征求过陈兴玖和张芳群的意见,黄启功夫妻俩都同意让孩子和亲生父母相认。陈兴玖觉得当初已经承诺永不相认,就不能违背诺言,这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今年过春节的时候,黄启功的老伴和张芳群视频聊天,两个人说起了黄颖,说着说着,张芳群呜呜哭了起来,她说总觉得对不起自己的女儿,她很想弥补对女儿的亏欠,可又不知该怎么办才好。
三八节那天,张芳群通过微信给黄颖转了五千块钱,还发了一个三八节快乐的问候。黄颖回信息说问候收下,这么多钱实在不能收,她回头给张芳群发了一个红包,还发了一句问候:恭祝姨妈节日快乐!
那天吃晚饭时,黄颖跟她妈说起了姨妈转钱的事情,她妈对她说:“黄颖,姨妈的心意你收下吧,不收下她会难过的……”那天,黄启功夫妻俩把收养黄颖的事情如实告诉了黄颖。知道了自己的身世,黄颖哭了。其实,黄颖早就怀疑自己的身世,因为她的血型跟父母不相关,她的长相也和父母没有相像的地方。黄颖的爱人还说过一句:“黄颖,我看你和你姨爸姨妈倒有几分相似之处。”
纠结了一个多星期,黄颖才决定和亲生父母相认。买好机票后,黄颖和张芳群视频聊天,她说:“姨妈,我和爸爸妈妈买好了去上海的机票,我想去上海看望您和姨爸,还有向晖弟弟……”
就这样,四十五岁的黄颖带着七十四岁的养父母来到了上海,也就有了本文开头的一幕。时隔四十五年,张芳群总算和自己的亲生女儿相认了。
黄颖和她养父母在上海待了六天,游览了上海的多处景点,因为是串休年假,黄颖不想超假,只好依依不舍地离开上海,飞回了西双版纳。
图片来源网络
有关陈兴玖老师夫妻俩的知青往事和情感生活经历就跟大家分享完了,和亲生女儿相认了,也就了却了陈兴玖老师夫妻俩的一桩心事。这件事,也让陈老师夫妻俩愧疚自责了几十年。陈老师说当年做事欠考虑,做了不该做的事情,好在黄启功大哥夫妻俩没有亏待孩子,好在孩子没有记恨亲生父母,要不然,他夫妻俩会自责愧疚一辈子的。
事情有了圆满结局,衷心祝福陈老师一家和黄启功师傅一家以后的生活幸福吉祥,健康快乐,再也没有任何烦恼,开开心心度过每一天。
作者:草根作家(讲述人:陈兴玖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