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回避型沟通的这个坑,99%的人都踩过

2024年03月22日19:15:19 情感 1043

所有沟通表达的第一目的,一定是让自己达成想要的目标


比如你想让他开心,是目标,你想让他更爱你对你感受更好,也是目标,但有时候这两个目标会冲突,比如他想要静静,你也知道他想自己待着,但是你不愿意,因为你的焦虑它推着你,让你不停的想说些什么引起他的注意,你可能安静几天,但是马上就憋不住了,你也知道他明确提出了想要静静的需求,作为伴侣你应该要尊重他的感受,但是你做不到啊,那怎么办呢?


就不停给自己洗脑,我要让他感受到我关心他爱他啊,我没有想要打扰他啊,我他不回复也行啊,或者回复知道了也行啊,我不说他肯定不知道我这么担心他这么爱他啊!


于是最终又拿起手机不停的发消息,斟字酌句小心翼翼。但是扪心自问你真的是为了关心他吗?(我自己回看,在这一刻我脑子里是没有他的,我只担心我有没有足够表现出我的爱。)


在当下,你只是承受不了自己内心的焦虑然后用一种你认为“合理”的方式把这个焦虑转嫁出去了:你发完了,你这一块表达的焦虑就没有了,至于他看到了会不会觉得被打扰,觉得有压力,会不会陷入不被理解、需求不被尊重的厌烦,你已经顾不上了。甚至如果他厌烦,你还可以下意识让自己站在受害者的角度“我只是关心你呀”


换位思考,你觉得你会喜欢无视你需求一直按照自己意愿来表达的人吗?站在自己的角度理所当然的去预设对方“应该”有的反应和感受,这个是关系里最致命的。


那你说,怎么办呢?这不就无解?


其实也简单,就是我们要学会去判断和决策,到底哪个目标更重要,为了那个更重要的,我们就可以去先放掉那个相对不那么重要的。比如我们的目标是我要他爱我离不开我和他建立长久的亲密关系,那你就要去学会让渡一部分自由,重视他的需求,你要研究他理解他尊重他,你也要研究你自己,这过程会有不舒服,但是因为目标在那,所以我们每一步都是可以对照的。那如果你的目标是我就是要此刻的开心,那你就可以让自己的情绪随意流淌(但在我看来这也开心不了什么,最多那一刻松一口气,后面他不回复或者他反馈不好,只会让你更加内耗)所以解决沟通问题和这种由于无目的带来的消极内耗,最重要的还是搞清楚自己,把自己的生活蓝图绘制成大拼图,然后一块一块往里面填,每填完一块都是成就感。


而且这个过程中,你也可以去审视,他是不是那个可以陪你一起拼图的人。


二, 回避型的6种恋爱神逻辑

我发现我帮助大家解决的80%的和回避型之间的情感矛盾和需求落差都来自于大家还不了解回避型在情感里独特的逻辑和模式,所以咱们今天着重聊下这个


回避型依恋的常见表现:


独立性强烈: 回避常常习惯独立思考和生活,他们可能更愿意自己解决问题,而不倾向于寻求他人的支持或帮助。甚至你想要帮助他这件事会成为他的新困扰(甚至荣升烦恼榜第一名)


情感掩饰: 回避在恋爱中往往会避免表达过多的情感,他们可能会掩饰内心的情感,让作为伴侣的我们很难察觉到他们真正的情感状态。这对他们来说是出于一种自我安全的需求,或者说,某种程度上看到你的感情但他不表露自己的,会给他一种安全感。


独处习惯: 回避在面对问题时倾向于独自思考,独处时间对他们来说是充电、冷静和自我反省的时刻,他们可能会逃避深入交流。(这个部分是需要长期的允许和安全的环境才能逐渐改变的,作为伴侣要做到的就是,不要把这个上生成爱不爱之类)


回避型依恋的惯性思维:


拒绝接受依赖: 回避可能会在心底告诉自己,依赖是弱点,他们需要自己承担一切,甚至在感情中也不愿让自己变得太过依赖。


情感回避: 他们可能会默认情感是无法控制的,所以宁愿将情感回避,以免受伤害。这种惯性思维常常导致他们在恋爱中不愿开诚布公地表达情感。看起来会显得非常冷漠。


安全感误判: 回避往往会过度强调独立性,却忽视了情感的安全感。他们可能会误判伴侣的意图,认为伴侣的亲近是对他们的束缚。渴望爱但是又不习惯爱,所以常常无故逃跑。


回避在恋爱中的表现和惯性思维经常让人困惑和内耗,大多行为是源于和我们不同的经历和保护机制,很多的表现并不是我们做的不好,也不是因为漠不关心。


同时这些机制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改变的,我们需要梳理好自己的底线需求,然后在底线之上多给予一些理解和宽容,拥抱他们的独立性,并找到彼此的需求平衡点。(回避绝不是永恒不变的,找到合适的沟通技巧和时机,他们也会有脱胎换骨的改变,毕竟他们自己绝对是回避模式的第一受害人)


当然,带着渣属性的或者对于自己的现状自觉舒适,并不承认也不介意对伴侣有所伤害的回避,我就只有一个字:跑

和回避型沟通的这个坑,99%的人都踩过 - 天天要闻


和回避型沟通的这个坑,99%的人都踩过 - 天天要闻

情感分类资讯推荐

我对朋友吝啬消费观的鄙视,藏着自己内心深处的秘密 - 天天要闻

我对朋友吝啬消费观的鄙视,藏着自己内心深处的秘密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感受:看到身边朋友在消费时斤斤计较,买瓶水都要货比三家,心里就忍不住泛起一丝不屑,觉得他们太“小家子气”,而自己似乎在消费上要更豁达、更有格局?但你有没有想过,这种对他人吝啬消费观的鄙视,背后可能藏着自己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呢
前男友去世,姑娘替其照顾家人、还债60万元:我不能让他背负着失信的骂名离开 - 天天要闻

前男友去世,姑娘替其照顾家人、还债60万元:我不能让他背负着失信的骂名离开

4月11日湖南衡阳县金兰镇金家村曾家组来了一位时髦的90后美女沿途不断有乡亲与她打招呼只见她熟门熟路地走进曾祥再老人的家送上牛奶等礼品,并掏出300元钱然后陪老人聊天拉家常,其乐融融……▲王婷与曾志的伯父。这位90后美女名叫王婷,是曾祥再老人已故侄儿曾志的前女友,因他儿子患有精神疾病,生活无法自理,王婷每年都...
人老了,走不动了,有三件事最好守口如瓶,这才是真聪明 - 天天要闻

人老了,走不动了,有三件事最好守口如瓶,这才是真聪明

在人的一生旅途中,当我们步入一定的年纪,就会被过往的记忆所包围,如同海浪不断拍打着心灵的岸礁。这便是我们逐渐变得柔软和宽和的奥秘所在。正如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所言:“岁月的流转中,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肩负起越来越沉重的记忆重担。”这种记忆,尤其
55岁大妈丧偶后频繁相亲,并开出4个条件,大叔直呼:无法满足 - 天天要闻

55岁大妈丧偶后频繁相亲,并开出4个条件,大叔直呼:无法满足

阅读此文之前,请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每天给您带来不一样的故事,感谢您的支持,这厢有礼了~01我姑妈也是丧偶后开始相亲,要求男方有房有车无贷款,还得会跳广场舞,结果遇到一个大爷说房子车子都有,就是跳广场舞会踩脚,最后
想用爱感化“治愈”NPD?别多想了!这是上帝才能完成的任务 - 天天要闻

想用爱感化“治愈”NPD?别多想了!这是上帝才能完成的任务

面对NPD的各种精神打压和情感虐待,有些朋友“心胸宽广、内心强大”,认为自己可以“包容”。另外,还有圣母拯救者心态,总认为她的本质是好的,相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爱能治愈一切”等,希望自己能用爱感化、疗愈NPD。不过,“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NPD是一种人格障碍,她们的大脑部分结构异于常人(请参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