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爱两年,分手3个月,每天按部就班地生活着。看似已经淡忘了分手最初的痛感,只有没来由地掉眼泪,再装作无所谓地抹掉,这些反复的动作清楚地告诉我,我还是没有走出分手的后遗症。看到网上一篇文章说,分手后很快就走了出来的女生真的存在吗?留言全是“这样的女孩好酷啊”“希望成为这样的女孩”…我发现,当下时代的爱情标准是风过了无痕的,我们总说爱情要慢慢来,那爱情的流逝不也应该成正比的逐渐退减吗?很快就走出来不一定是酷,很慢才彻底走出来也不是不酷。
分手的第一个月,睁开眼就会想起我们之间的相识、暧昧、告白、热恋、矛盾、分开。
不适应是真的,不愿意接受一个明明那么爱你、喜欢你的人突然就不再时时粘着你更是真的。
没有恋爱前,看别人分手时发朋友圈的字字句句都只觉矫情,可失恋后自己也陷入同样的情绪。
会在深夜时回想起当初他是多么在意我的一举一动,所以偶尔会作妖地试探性地加回他的微信,测试分手后的他是不是和我一样忘不掉彼此。
有人说,不是所有的喜欢都能走到最后。
我初次读时,真的觉得离谱又扯淡,没有走到最后不就是不爱了吗,直到现在,我才发现,这句话里藏着多少惋惜和现实。
曾经相爱过的人真的很难彻底从生活割裂开。
上课看到从前和他固定坐着的座位会想起他陪我上课的场景,我打瞌睡时头枕着他的左手,他就会帮我记笔记,而现在,我却不敢在课堂上犯困。
路过奶茶店会想起他时常挂在嘴边的“少喝加冰的奶茶,多喝热水,认真的”,然后我一定会打趣他说“你是直男吧”。
后来,他送了我一个保温杯,情侣款的,我养成了每天必喝三大杯热水的习惯,哪怕已经分手了,不需要他的监督,我也会把保温杯带在身边。
喜欢一个人最大的威力,是心里不断告诫自己你们已经是过去式了,可身体还留着对彼此的肌肉记忆和熟悉感。
我和他之间对学习、生活的规划与期待越来越不同,他爱玩游戏,而我屡次因为这个理由和他吵架,加上实习、课业等压力,我们从无话不谈到相对无言,也只不过两年时间。
我不想一整天泡在图书馆,学习那么累还要分心思应付他的脾气,也不想逼着他和我一起啃天书,更不想在节假日学习和兼职,还要计划把时间留出一大部分和他出去游玩。
当生活的重心从恋爱状态调整回自己身上,猛然发现我是多么不适合恋爱的一个人,或者说,恋爱时的纯粹简单,我早已不配拥有,我也不应该消耗着他。
成年人的世界里,对感情哪怕是犹豫不决,也只能是到此为止。
不同频的两个人终究是会走到人生的分叉口,分手也只是基于生活不再同步的顺势而为。
分手后的第二天凌晨,他打来电话,生怕打扰室友的休息,我心惊胆战地下床,戴着耳机听着对方混乱地抒发苦闷。
他喝醉酒,借着酒精的刺激大肆放大不舍与自我责备,我的眼泪止不住地流,抽泣地回应对方,严重到用嘴大口呼吸,告诉他,不要伤心。
假装不在意的口吻在听到对方的声音时,纠缠不清的感情卷土重来,而最后我们也只能站在前任的立场上劝对方一句,“好好休息,不要再想那么多。”
分手后,最忌讳的就是再度见面和联系,我们像是约定好了一样,在学校里完全把对方当成陌生人。
尽管有些课是在一起上的,座位却隔着两条走道,淹没在同学堆里的,尽管还是会猝不及防地碰面,在把脸相对之前就假装没看见一般地躲过。
忘掉喜欢过的前任,是需要努力的,而克制自己把生活中的一切和对方割裂开,需要时间和忍耐力。
恋人教会我们去热烈地爱一个人,也教会我们勇敢地伸手接住他人给予的爱。
分手后能不能走出来,多久走出来也不是浮于表面地看到他后完全当他是个陌生人一般冷漠。
允许自己伤心难过,不用假装很好。
真正地走出来,是接受我们确实不合适的现实状况,明白我和他是真诚对待彼此,未来逐渐对这段恋情释怀,没有不舍,没有留恋,不再惯性地想起他的存在与照顾。
有人说,分手了还没走出来的,是心里对他还有幻想。
其实不是这样的,人不是机器人,如果一段感情真的用心,那分手后势必会阶段性地困在“不舍”或“不适应”的境地走不出去。
记得我在宿舍收拾与他有关的东西时,看着他为我夹的娃娃,我们参加活动的奖牌,一起旅游的照片,一起攒钱买的纪念品,偶尔就会冒出要不再坚持试试的冲动。
可最终我还是退缩了,因为我清楚地意识到我们之间的感情,即便复合,也有弥补不回的缺失。
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都需要一个适应期去包容自己来不及收起的依赖与不舍,甚至是遗憾。
遗憾我们怎么走到需要分开的地步,遗憾人生那么长,我们携手相伴的时间竟也那么短,遗憾没有好好告别,就匆忙说分开。
遗憾并不一定要挽回,因为彼此都了解,多余的挽留改变不了渐行渐远的两个人。
刚在一起时有多甜蜜,分手后平静的背后是是保留体面的离开。
分手后要花多长才会彻底走出来没有绝对的时间限制,它没有满分答案。
如果伤心难过,那就多宽限自己几天,如果已经放下,那就继续更好的生活。
请坚信自己有被爱的价值,不要因为分手而否定认真付出的自己。
文章来源:花椰菜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