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汪晓佳 图:来自网络
对面的邻居张大姐,多年老年痴呆症,前天终于撒手人寰。
张大姐工作期间,有几年和我妻子是同事,都在单位幼儿园上班。我妻子是园长,她是专职医护人员。再加上多年的邻居关系,两家相处融洽。
比如,我们家无论谁有个头疼脑热的,不管白天还是夜间,只要去找张大姐,她都会立即带上听诊器和温度计来到我家,一番问诊后,临了还开了药方,嘱咐我们去什么地方去买药,连口茶也不喝我们的。
一次,张大姐有病了,妻子知道后,专门送去几百块钱,让她买点水果和其他营养品补补身子。两家的红白喜事,知道了,也都相互积极参加。
知道张大姐去世的消息后,妻子代表我们全家,及时地前往吊唁,还询问她的家人有没有忙不过来的事情需要帮忙?比如帮助撕孝布什么的。
当我妻子行过丧礼钱之后前往灵棚吊唁的时候,灵棚内竟空无一人,于是,她找到张大姐的女儿说,你妈妈的灵棚里怎么没有人守灵?
谁知,张大姐的这个女儿一脸不高兴,满脸乌云地冲着我妻子就是一阵迎头暴击:“你哆嗦什么哆嗦,没看见我们都在忙着吗?多管闲事!”
落地能砸成坑的这句话,着实让我妻子顿时愕然结舌,哑口无声,无趣地回避了。
有了这个教训,说话理应该谨慎,能少说就少说,能不说就不说,缄默是金。
然而,我妻子并没有接受刚才被冲撞的教训,三分钟没过,又犯了老毛病。
她从灵棚出来时,听见张大姐的儿子正和几个人商议,届时让谁摔劳盆之事。我妻子近前爽言快语地说,那还用说吗,咱这里都是孙子摔劳盆,这是老一辈遗传下来的规矩,能让谁摔,让你儿子摔呗!
张大姐唯一的儿子在外地工作,如今早已是某大城市医院的专家了,她的儿子学业有成,也去了国外深造多年。别看是门邻,张大姐的儿子我们几乎没见到过,她儿子的儿子的情况就更不知晓了。
“我儿子在美国,总不能为了给奶奶摔个劳盆,让他专门坐飞机从美国赶来吧?”张大姐的儿子冲着我妻子又是一番牢骚。显得她特别无趣无味,便怏怏不乐地回来了。
回来后,我问她去吊唁时的一些情况,她唉叹一声说,别提了,惹我一肚子气!接着,她便给我叙说了上述两件令她难堪和尴尬的事来。
经过分析后,我对妻子说了以下一番宽慰她的话,让她很快从低落的情绪中走了出来。
我说,也许张大姐的儿子和女儿,为了操劳妈妈的丧事,身心疲惫,精神不振,才对你急不择言,语气不恭,他们是晚辈,是看着他们长大的,喊我们阿姨叔叔呢,权当是咱们的孩子,看在张大姐和我们两家平时关系相处不错的份上,别计较,别太往心里去就是了。
接着我又说,他们年轻人,面对前来为其母吊唁的所有人,哪怕是平时有矛盾的亲友,按理说,都应该以礼相待,即使心里不高兴,也不应该使在脸面上来。
再说,你说话也太不假思索,不分青红皂白,张口就来,像这种场合,咱们是去烧纸的,去了,上了礼钱,烧把纸,作个揖,安慰一下逝者家属就行了。你说多了,那就好比国家与国家的关系,你干涉他国“内政”了。
一席话说得妻子脸上露出了笑容,连声说,对对对,你说得很有道理。
这天正好是国庆佳节。她去为张大姐烧纸,我便在家张罗中午的饭菜,妻子平时不喝酒,吃饭时我特地给她斟了一小杯白酒,对她说,来,我给你压压惊,干杯!
其实,我的内心还是想让上午那件不愉快的事情,让她尽快忘掉,劝她以后少管闲事,一心一意地过好咱自己的日子,愉愉快快地过好每一天,尽可能地身体无恙,延年益寿。
老不问少事,尤其是他人之事,才是我们这些老年人应该遵循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