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人相处最舒服的关系,要有边界感

2022年08月25日23:27:30 情感 1191

生活中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


朋友向你借钱,你却不知道如何拒绝;


遇到烦心事了,总是想一股脑向他人诉说;


亲人总是打着关心你的旗号,插手你的生活,你却不知道如何去解释;


如果类似的问题也发生在你的身上,那么你可能就是一个边界感不清晰的人。


我们生活在人情社会中,比起那些冰冷的规则,我们更在乎情义,这也使得我们为各种道德绑架、不懂拒绝和不知如何去说付出了巨大代价。


著名作家邦达列夫说:“人类一切痛苦的根源,都源于缺乏边界感。”



01

舒服的关系,要有边界感


人活在世,并非是一座孤岛,我们每个人有自己的关系网络,或是亲人、或是朋友、或是同事。


在与人交往过程中,我们总希望彼此的关系亲密无间,而往往忽略独立的个体。


虽然我们有很多共性,但是,每个人的思想却是独一无二的,这也使得我们要有自己的空间,而边界感正是自己与他人之间的界限。


边界感不是疏远、而是尊重,是与他人相处时不触及别人内心的底线。


心理学家塔瓦布在《界限》一书中说:“所谓边界感就是分寸感,它是我们在不堪重负的时候做自我保护的一种措施。”


当我们在人际关系中,界限不清或者未划定界限的时候,就会让我们感到苦恼,甚至让生活不堪重负。


女作家萧红是鲁迅的粉丝,她逃难到上海的时候,鲁迅给了她很多关心和帮助。


这是鲁迅的一番好意,但是,萧红却三天两头往鲁迅家里跑,倾诉自己的心情。


那时鲁迅正值晚年,许广平在照顾鲁迅的同时,还要分出精力陪伴萧红,这也使得许广平经常疲惫不堪。


萧红心眼不坏,许广平碍于情面,只能将个人感受写在文章中,但是迟钝的萧红并没有感知到。


很显然,萧红就是一个缺少边界感的人,而许广平碍于人情往来通过含蓄的表达并未换来对方的理解。


如果我们缺少边界感,当被人打扰时没有明确地表态拒绝,很容易让别人侵犯我们的界限成为一种习惯。


要想建立一种健康的人际关系,就得拥有边界感,这样才能让我们从中获得安全感。


与人相处最舒服的关系,要有边界感 - 天天要闻



02

关系再好,不戳人短


生活中总有一些人他们边界感模糊,不顾忌对方的感受,让人倍感压力。


朋友聚会时,他们常常会显摆自己的优越感,向众人展示自己工资有多高,开什么车,买了几套房,孩子有多优秀。


在讲完自己的事后,他又会问一些你无法回答的问题:你每月挣多少钱?怎么还不结婚?这么大了还不要孩子?


这些他们想要知道的答案,可能是别人想要遮盖的伤疤。


心理学家丹尼尔·戈尔曼在《情商》一书中说:“你让人舒服的程度,决定着你所能达到的高度。”


总是揭人短,没有边界感的人,往往会让人想要疏远,久而久之就成了陌路人。


三国时期,曹操许攸在年少时就是很好的朋友,两人无话不谈,关系非常好。


后来,在官渡之战中,许攸献计火烧乌巢,帮助曹操打败了袁绍,立下了大功。


从那以后,许攸自以为有功于曹操,开始居功自傲,连曹操都不放在眼里。


有一次,许攸在邺城门口,直呼曹操小名,说:“阿瞒,如果没有我,你能拿下冀州吗?”


曹操的小名叫阿瞒,曹操表面上陪着笑脸,但心里非常不高兴,他觉得许攸越来越可恨。


后来有一次吃饭,许攸跟自己的手下说:“你们不要看曹阿瞒现在是如何威风凛凛,小时候我们在一起偷鸡摸狗,赌酒骗钱,好不快活。”


曹操听到后大怒,最终在忍无可忍,下令将许攸收押,不久便杀了他。


人们常说,打人不打脸,揭人不揭短,再好的关系也要学会尊重对方,保护别人的隐私。


随便拿别人的隐私说事,在别人的痛处扎针,友谊的小船可能随时会翻。


与人相处最舒服的关系,要有边界感 - 天天要闻


03

亲密关系,要有分寸


西方有一则寓言:


在寒冷的冬天里,两只刺猬要相依取暖,一开始由于距离太近,各自的刺将对方刺得鲜血淋漓。


后来它们调整了姿势,相互之间拉开了适当的距离,不但互相之间能够取暖,而且很好地保护了对方。


这就是心理学上著名的“刺猬效应”,即使再亲密的关系,如果靠得太近,也会伤害到彼此。


我见过很多家庭,父母总是打着“为你好”的旗号,插手孩子所有的事,并要替他们做主,最终孩子要么成了巨婴,要么成了仇人。


父母可能不理解,我付出了那么多,不但没有回报,却换来这样的结果。


其实我们要明白,父母过分干预孩子的生活,会让他们变成一个毫无主见,无趣的人。


所以在一个家庭中,缺乏边界感的父母,很难培养出拥有幸福感的孩子。


杨绛的父亲杨荫杭在亲密关系中就是一个很有分寸感的人,当杨绛有疑问时,他不会擅自替杨绛做主,而是鼓励她独立思考的能力。


读中学时,杨绛各门学科都很优秀,对于学文还是学理,她拿不定主意,于是,回家问父亲。


父亲说:“你自己做主,喜欢什么,就学什么”。


杨绛觉得父亲太纵容自己了,父亲却说:“喜欢才是自己最适合的,不要在乎外界的评价。”


最终,杨绛按照自己内心的想法选择了文科,成为了著名的作家。


为人父母,我们总是害怕孩子受到伤害,于是,对孩子大包大揽,越俎代庖。


其实,我们要明白,在我们为孩子付出的同时,也要学会体面地退出孩子的生活,帮孩子丰满自己的羽毛。

与人相处最舒服的关系,要有边界感 - 天天要闻


04

写在最后


作家周国平说:“一切交往都有不可超越的最后的界限,而一切麻烦和冲突都源于想要突破这界限。”


与人相处要掌握好分寸,不侵犯别人界限的同时,也要保护好自己的界限不被侵犯。


与人相处最舒服的关系,就是有边界感。

(更多文章关注微信公众号:于行在路上)

情感分类资讯推荐

我对朋友吝啬消费观的鄙视,藏着自己内心深处的秘密 - 天天要闻

我对朋友吝啬消费观的鄙视,藏着自己内心深处的秘密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感受:看到身边朋友在消费时斤斤计较,买瓶水都要货比三家,心里就忍不住泛起一丝不屑,觉得他们太“小家子气”,而自己似乎在消费上要更豁达、更有格局?但你有没有想过,这种对他人吝啬消费观的鄙视,背后可能藏着自己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呢
前男友去世,姑娘替其照顾家人、还债60万元:我不能让他背负着失信的骂名离开 - 天天要闻

前男友去世,姑娘替其照顾家人、还债60万元:我不能让他背负着失信的骂名离开

4月11日湖南衡阳县金兰镇金家村曾家组来了一位时髦的90后美女沿途不断有乡亲与她打招呼只见她熟门熟路地走进曾祥再老人的家送上牛奶等礼品,并掏出300元钱然后陪老人聊天拉家常,其乐融融……▲王婷与曾志的伯父。这位90后美女名叫王婷,是曾祥再老人已故侄儿曾志的前女友,因他儿子患有精神疾病,生活无法自理,王婷每年都...
人老了,走不动了,有三件事最好守口如瓶,这才是真聪明 - 天天要闻

人老了,走不动了,有三件事最好守口如瓶,这才是真聪明

在人的一生旅途中,当我们步入一定的年纪,就会被过往的记忆所包围,如同海浪不断拍打着心灵的岸礁。这便是我们逐渐变得柔软和宽和的奥秘所在。正如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所言:“岁月的流转中,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肩负起越来越沉重的记忆重担。”这种记忆,尤其
55岁大妈丧偶后频繁相亲,并开出4个条件,大叔直呼:无法满足 - 天天要闻

55岁大妈丧偶后频繁相亲,并开出4个条件,大叔直呼:无法满足

阅读此文之前,请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每天给您带来不一样的故事,感谢您的支持,这厢有礼了~01我姑妈也是丧偶后开始相亲,要求男方有房有车无贷款,还得会跳广场舞,结果遇到一个大爷说房子车子都有,就是跳广场舞会踩脚,最后
想用爱感化“治愈”NPD?别多想了!这是上帝才能完成的任务 - 天天要闻

想用爱感化“治愈”NPD?别多想了!这是上帝才能完成的任务

面对NPD的各种精神打压和情感虐待,有些朋友“心胸宽广、内心强大”,认为自己可以“包容”。另外,还有圣母拯救者心态,总认为她的本质是好的,相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爱能治愈一切”等,希望自己能用爱感化、疗愈NPD。不过,“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NPD是一种人格障碍,她们的大脑部分结构异于常人(请参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