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兴趣”“不想做”:为什么你什么都不想做,什么都不愿想?

2022年07月04日02:12:22 情感 1424

文|缘来酱子

“没兴趣”“不想做”:为什么你什么都不想做,什么都不愿想? - 天天要闻

《礼记•礼器》:“季氏祭,逮闇而祭。日不足,继之以烛,虽有强力之容,肃敬之心,皆倦怠矣。”

日复一日做着同样的工作,生活上的一成不变,在这过程中不断积累的无力感与挫折感,就会开始产生怀疑与否定自我价值,渐渐对工作产生倦怠,对生活提不起劲,最终丧失工作动力与生活的热爱。


“没兴趣!”“不想做!”这些口头禅都是由这些倦怠感造成的,而这种倦怠感是不是一种病?


倦怠(burnout) ,有燃烧、耗尽的意思。有倦怠感的人会产生无助感和绝望感,这是抑郁症的两个主要症状。严重的工作倦怠会导致个人与客户、顾客、同事甚至最终与家人分离,并由此产生孤立感。


世界卫生组织WHO)正承认这是造成心理疾病的因子之一,它的定义是:长期处于工作压力,却无法成功处理的一种症候群


具体来说它有三个特征:觉得能量耗尽、精疲力竭,对工作或生活有消极或愤世嫉俗之感,和缺乏工作与生活的自我效能感

“没兴趣”“不想做”:为什么你什么都不想做,什么都不愿想? - 天天要闻

倦怠是一种随处可见的状态,无论工作、婚姻还是学业、社交等都会产生倦怠感。 --糖心理

罗伯特•博格(曾17次荣获“微软有价值专家”称号)和特里•博格(拥有30多年护理经验的临床护理专家)夫妇长期致力于改善工作场所、管理组织变革和发展人才方面的研究。


在他们写的《倦怠心理学:为什么你什么都不想做,什么都不愿想》这本书里指出:倦怠并不仅仅与工作有关,同样也会发生在能够给予人们价值和意义感的所有领域中,如婚姻倦怠、学业倦怠、养育倦怠、社交媒体倦怠等等。


而且一个人若长期处于倦怠状态,容易患上抑郁症,并产生厌世的负面情绪。

“没兴趣”“不想做”:为什么你什么都不想做,什么都不愿想? - 天天要闻

摆烂,它会让你的生活越来越空洞

“倦怠常常会使你确信自己什么也无法改变,所以你就会觉得没有做任何尝试的必要,这就是所谓的“习得性无助”,它往往会像野火一样蔓延到其他方面。” -- 《倦怠心理学》

越来越多的不确定性和缺乏经济机会,让现代年轻人感到沮丧,他们正在诉诸一个新的流行词——摆烂或躺平、内卷等新名词,来表达他们对生活的态度。


从客观来说,“摆烂”是开始追逐一种最低品质、缺乏质量的过程,也是最容易迈向毁灭状态的行为。这是一种类似于“逃避”风险的状态,生活就因为时常有这种内心的“摆烂哲学”,导致生活的空洞无限维系下去。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者马斯洛认为:“人类要想积极地和他们自己相安无事地生活下去,音乐家就要创造音乐,美术家就要画画,诗人就要写诗。”


生活就是要能享受到幸福和自由,但是陷入倦怠感的人,连自己应该做的事情都做不到,什么都做不了,想跑却迈不开腿,对事物失去热情,感觉身体被掏空……


作者认为:倦怠往往呈现为一种持续的状态,我们每个人都会处在这一状态的某个阶段。


但是只要能掌握应对倦怠的方法并勤加练习,无论是在工作、还是在学习和生活中,都能有效地抵御倦怠感的侵蚀,拥有更高的生活质量。

“没兴趣”“不想做”:为什么你什么都不想做,什么都不愿想? - 天天要闻

调节自己的认知

作者提出跟倦怠相关的且互补的两个模型:

第一个模型被称为浴缸模型:它能够解释当你对当下和未来进行考量时倦怠是什么样子。这个模型是把你的“个体能动性”比作一个浴缸,它关注的是你的浴缸流入与流出之间的平衡。当你的浴缸“空了”的时候,你就会产生倦怠感。

“个体能动”有感知结果、获得支持和自我关怀这三个来源,感知结果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了解我们的效能和个体能动性,获得他人的支持可以获得更多的个体能动性,自我关怀不仅能补充个体能动性,还能增加“浴缸”的容量。


而你的能动性取决于你看待结果的方式:将结果高看、放大,只能让你凡事总往坏处想,小看了结果则会低估了自身的价值。


第二个模型被称为感知模型,它侧重于你对过去的看法,关注的是你如何看待结果的合理性和你已取得的成绩。通过该模型,你可以将你的感知建立在现实上并进行调整。

这个现实是以“活在当下”为基础,停止总是重复“播放”已发生的最坏情况,对自己愿意和能够为他人所做的事情设定一个“边界”,不完全被他人支配,并且感知到不是每件事你都能做到最好,即使无法创造什么价值,你也是有价值的。

“没兴趣”“不想做”:为什么你什么都不想做,什么都不愿想? - 天天要闻

用成功引领自己度过满意的每一天

“要想看到自己给这个世界带来的价值,关键是要意识到自己已经足够好了。” -- 《倦怠心理学》

“只要用心,再枯燥的工作,也能做出不一样的成绩。”当你机械化重复每天的工作时,很容易产生倦怠感。如果你能主动调整,做些新的尝试和改变,就能恢复新鲜感


尽管有时候我们无法改变自己工作的内容,但是没有人说你一定要用同样的方式完成这个任务,若你每天都做出一些小改变,你可能会发现其他更高效的方法。


例如,运用一些工具,让你在处理数据的时候更高效;或者整理一份 SOP,让作业流程更顺畅;整合自我形象,展现自己独特的能力,可以获得内在力量与复原力。


有倦怠感并不可怕,它就像二十一世纪的职场感冒一样,是一种流行病,没人能够幸免,也没有特效药可以完全根治。


你需要学会和倦怠感打交道,当它阶段性出现的时候,正视它、调节它,克服内在阻碍,提升自我效能感。

“没兴趣”“不想做”:为什么你什么都不想做,什么都不愿想? - 天天要闻

《倦怠心理学:为什么你什么都不想做,什么都不愿想》这本书的内容,在每一章的结尾都留有一些讨论题,就像是“倦怠自救”,通过一些问题来帮助你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生活经历,加深对这本书的理解。


尽管过去的你一直对工作感到兴致勃勃,而且用心投入,但是现在,你觉得自己所做的事,已经不再让你有成就感,或者说你有种倦怠的感觉,建议你可以参考这本书提供的方法,有意识地转变自己的行为,能够帮助你重燃对工作与生活的热情。


只要能够转变你的行为,你的热情和精力就会出现,这能够帮助你在一个更适合你的环境里,达到内外和谐。

“没兴趣”“不想做”:为什么你什么都不想做,什么都不愿想? - 天天要闻

情感分类资讯推荐

田朴珺曾问蔡澜:你介意太太有蓝颜知己吗?蔡澜答:我不吃醋的 - 天天要闻

田朴珺曾问蔡澜:你介意太太有蓝颜知己吗?蔡澜答:我不吃醋的

田朴珺跟蔡澜一起吃饭,问他:“你会介意太太有蓝颜知己吗?”蔡澜并没有正面回答,而是巧妙地答非所问:“我很多东西都很喜欢吃,但我不吃醋,不吃酸的东西!”看样子蔡澜跟太太的婚姻是开放型的,太太方琼文职业是电影监制,也是个独立大女主的样子,所以两
结婚35年丈夫出轨50岁闺蜜转账18.6万,她仅追回4.3万,律师:法院不告不理 - 天天要闻

结婚35年丈夫出轨50岁闺蜜转账18.6万,她仅追回4.3万,律师:法院不告不理

据中国裁判文书网,上海浦东法院审理了这样一起案件:胥女士和沈先生1989年登记结婚,共同生活三十多年后,不料丈夫竟然和自己的闺蜜陈女士有了婚外情,并多次大额转账给陈女士。该事件引发网友广泛关注和讨论,登上微博热搜榜。△相关事件登上热搜2024年7月,62岁的胥女士和67岁的沈先生离婚,结束了35年婚姻。离婚后,胥...
回顾:公公扒灰,儿媳嫁给公公,结果,一人被杀,一人喝药而死 - 天天要闻

回顾:公公扒灰,儿媳嫁给公公,结果,一人被杀,一人喝药而死

有些事儿搁在老黄历里早该翻篇了,可有些事却好像在生活的旮旯里长了根,不会翻篇。就说江苏盐城一个小村子里的旧事,搁到现在听着都觉得刺得慌——公公跟儿媳妇搅和到一起,最后闹出人命,这事放到八十年末的农村,跟拿钝刀子割肉似的,疼得人直抽气。女子吴
以自由之姿,共赴爱的山间茅屋,潺潺小溪 - 天天要闻

以自由之姿,共赴爱的山间茅屋,潺潺小溪

村上春树曾言:“你不是我权衡利弊后的选择,而是我怦然心动后,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坚定。爱情中最好的心态,大概就是深情而不纠缠。我做好了跟你一辈子的打算,也做好了随时要走的准备。我是爱你的,但,你是自由的。”这番话语,恰似一缕清风,拂过爱情的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