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阅历越丰富的人,越会提倡利他主义,人性高手都是大善人

2022年07月01日17:37:35 情感 1542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人际交往是一门复杂的学问,这个世界上什么样的人都有,我们无法猜出别人心中的真实想法。于是,很多人研究厚黑心理学来保护自己。

可是终究没有人会读心术,一路走来才发现,所有套路都抵不过真诚,都抵不过“利他主义(altruism)”。

为什么社会阅历丰富的人都提倡利他主义?今天我们就从心理学角度来剖析一下。

心理学家曾经将利他行为分为几种类型,其中包括:遗传利他主义,互惠利他主义,群体保护利他主义。

社会阅历越丰富的人,越会提倡利他主义,人性高手都是大善人 - 天天要闻

而这些都不是纯粹的利他主义,都是涉及到现在帮助另一个人,将来有一天这个人可能会回报你,纯粹的利他主义和前者不一样,它也称为道德利他主义,这种形式涉及到帮助别人,也没有任何回报,存在自身风险,它是由内在道德驱动力驱使的。

尽管纯粹的利他主义存在,但社会心理学家一直有很大的困惑,因为人本质上是利己的。

有句话叫做“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究竟是大脑结构还是某些心理激发了这些善举,让他们冒着牺牲自己的风险去拯救另外一个人,后来找到了一种说法:认知激励(Cognitive motivation):帮助别人可以让自己减少痛苦。

社会阅历越丰富的人,越会提倡利他主义,人性高手都是大善人 - 天天要闻

这是有生理学依据的,美国心理学家约翰·福赛斯研究发现,当一个人帮助别人时,即使是很小的帮助,这个人体内的多巴胺和复合胺的数量也会大大增加,而这两种物质都会让人产生快乐的感觉。

所以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帮助别人和一个人的快乐程度显示出正相关的关系。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人来到这个世界上是为了寻求认同感和归属感,帮助别人,让别人对自己产生认同,产生自我价值和存在感,从而有信心去追寻安全感和归属感,这些都属于认知激励。

社会阅历越丰富的人,越会提倡利他主义,人性高手都是大善人 - 天天要闻

利他主义的过程和一个词语离不开:“移情” ,首先来看看移情的概念,移情来自希腊语“ empatheia”,意为“激情”或“身体情感”,它是理解他人的观点并分享他或她的感受的能力,同义词有同情,志同道合等。

移情具有三种类型:

  • 认知(cognition)
  • 情感(emotion)
  • 同情心(sympathy)

我们心理学上说的与别人共情,就是这里的“移情”。

社会阅历越丰富的人,越会提倡利他主义,人性高手都是大善人 - 天天要闻

其中同情心共情是最高层次的一种类型,在心理咨询中作为最基本的存在,也就是说,它需要在认知共情和情感共情的基础之上,认知共情指具备一定或相对丰富的认知技能 ,对他人的情绪信息进行分析和内鉴的能力,所以核心在于知识,我们现实生活中经常看到的偏见,刻板印象

比如黑人都不招人喜欢;后妈带孩子一定心狠手辣,看到老人摔倒地上首先想到的是讹诈等等。

这些都是因为缺乏知识而产生的偏见,而在社会偏见下,永无幸存者,人们由于缺乏认知无法对其共情,才导致社会悲剧的产生。

社会阅历越丰富的人,越会提倡利他主义,人性高手都是大善人 - 天天要闻

而情感共情相对简单,通常发生在情侣、朋友之间。所以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一些社会上的“高级玩家”,顶尖人士能够去践行利他主义,这些玩家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才能做到认知和情感共情,最后达到同情心共情,三者缺一不可。

但并不是所有有钱人都这样,有些土豪做慈善是基于功利主义或道德口碑,并非发自肺腑。

他们本质上还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且不易被识别,这类人往往做不到三者中的情感共情,他们在感情中容易犯“空心病”,说白了就是缺乏亲密关系,认知激励在这类人身上往往不起作用。

社会阅历越丰富的人,越会提倡利他主义,人性高手都是大善人 - 天天要闻

举个例子,2013年,美国86岁富翁罗伯特自杀身亡,他是美国历史上捐款最多的人之一,在自杀前,他把全部身家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9亿元)全部奉献给了社会,自杀前相伴35年的妻子离他而去,并且一生无子女,这才是对他最大的打击。

罗伯由于缺乏亲密关系的建设,没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安全感和归属感,他只有不断对社会进行奉献产生认知激励,放大个人价值感,同时作为一种补偿机制弥补内心的缺失 。

为什么在高级玩家眼里,利他等于共赢,实际上可以从两个角度去分析,第一个是个人认同角度,当我们去帮助一个人的时候,对方肯定会感谢我们,并对我们进行肯定,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就是真诚,人们常会挖掘施善者身上的美好品质,哪怕你不知道这个人曾经是个杀人犯。

社会阅历越丰富的人,越会提倡利他主义,人性高手都是大善人 - 天天要闻

所以帮与被帮之间是救赎与被救赎的关系。同样,社会上的一些顶级富豪和高手。

绞尽脑汁走向金字塔顶端,功过是非我们都不予评说,至少每个人都会犯错,势必做过一些“违背良心”的事情,有些事便成了生命中的疙瘩,所以帮助别人实际上是一种变相的自我救赎。

另外,从社会认同角度,人与人之间是有一种能量和磁场的,当我们真心去帮助了一个人,他会带着这种能量传递到社会各个角落,就像蝴蝶效应一样,而围绕在我们身边的人际磁场,也会对我们自身产生影响。

社会阅历越丰富的人,越会提倡利他主义,人性高手都是大善人 - 天天要闻

一部名叫秘密的纪录片中就讲过:吸引力法则,宇宙之间存在着一个巨大的磁场,虽然我们肉眼看不到,当我们想要什么不断释放这种磁场和能量的时候,有一天便能如愿以偿。

从心理学角度解释就是自我期待效应,帮助别人后,我们会产生积极和幸福的能量,这种能量也会反过来带到我们身上,这就是所谓的共赢。

利他主义本质上还是一种价值互换,当我们处处留心,养成一种思维习惯的时候,价值互换就能体现在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共赢状态也就时刻存在。

- The End -

作者 | 汤米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Bruk, A., Scholl, S. G., & Bless, H. (2018). Beautiful mess effect: Self–other differences in evaluation of showing vulnerabilit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15(2), 192-205

微信公众号:第一心理

情感分类资讯推荐

心底的疑惑!男足抵韩着手机低头,难道是自信心缺失? - 天天要闻

心底的疑惑!男足抵韩着手机低头,难道是自信心缺失?

韩国迎来了一支男足队伍,只可惜他们全程都没精打采地低头玩手机,似乎在掩盖心底的不自信。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最近在韩国,一支男足队伍来了,可是他们全程都没精打采地低头玩手机。你会觉得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就来揭秘。
我和壮硕岳父的故事(二十六) - 天天要闻

我和壮硕岳父的故事(二十六)

**我和壮硕岳父的故事(二十六)**“小豪,我这段时间得住院了,糖尿病,可能得麻烦你天天来陪陪我。”岳父躺在病床上,脸色略显苍白,但声音依然洪亮有力。我走过去,握住他的手,说:“爸,您别担心,我会一直陪着您的。我现在正好失业,也没什么事,正
因为一根老冰棍,她恨了大姑40多年,那年大姑打了她一巴掌 - 天天要闻

因为一根老冰棍,她恨了大姑40多年,那年大姑打了她一巴掌

40年多前,她年纪不大,才学会骑自行车那一年她放暑假,家里人叫她批点老冰棍去卖。她的家里一贫如洗,父亲懒惰,母亲神经有点不正常。批发老冰棍的村子是她大姑村,又和大姑家是邻居。她和一个同伴到达大姑村后,发现今天批发冰棍的人很多,都在排队。
男人自私有什么表现! - 天天要闻

男人自私有什么表现!

男人自私有什么表现!我们时常会听到这样的话:“他太自私了,只顾自己。”这句话用来形容某些男性再恰当不过。自私的男人在行为上总是先考虑自己,不顾及他人的感受。这样的行为往往会给伴侣带来伤害和痛苦。那么,男人自私的表现究竟有哪些呢?让我们一起来
女人,当你变得足够狠,爱和钱都会被你吸引 - 天天要闻

女人,当你变得足够狠,爱和钱都会被你吸引

一个磁场弱的女人,好运都会对你绕道而行。爱情也好,钱财也罢,都不会来到你身边。当女人足够狠,你想要的一切都会接踵而至。爱和钱,从来不是讨来的,而是自动被你吸引来的。不被情爱牵绊爱情,应该是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
我53岁,为了老了有个依靠我再婚了,现在只有后悔 - 天天要闻

我53岁,为了老了有个依靠我再婚了,现在只有后悔

我53岁,为了老了有个依靠我再婚了,现在只有后悔我叫李秀莲,今年53岁。我的人生,就像是一条曲折的小溪,有过清澈的欢笑,也有过泥沙俱下的悲伤。我曾经以为,再婚会是我晚年生活的依靠,却没想到,这依靠竟成了我无尽的懊悔之源。我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