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北寻
图片/网络
心理学家指出,如果在成长过程中父爱母爱严重缺失,会对我们的人格和心理造成很大的影响。
比如,缺乏陪伴的人,会渐渐养成孤僻敏感内向的性格;比如经历过挫折式教育,得不到被爱的人,长大后对感情会比较冷淡;比如长期缺爱的人,在婚姻里会养成粘滞型和害怕型依恋人格障碍。
从小我就寄宿在亲戚家中长大,和父母的相处不多,父母在我人生的很多重要阶段都是缺席的状态,虽然这样的经历让我养成了自力更生的能力,但是我的内向性格和敏感自卑性格也从此形成,持续影响着我的事业和感情生活。
在人群里,内向、自卑、孤僻……这种种问题总是被拿来议论说辞,被人偏见审视,但我们好像很少从本质上去发现问题,去拥抱这些受伤的人。
诚然,我们需要用发展的眼光去面对心理创伤,但是,从小所经历的失望与无助,也同样被重视。
缺爱的人,心里总是被各种负面情绪控制,这不是他们的错误,只是成长过程中缺乏正确的引导,缺乏陪伴,缺乏健康的感情观建设,所以成年后才会持续被其困扰。
关于“缺爱”的创伤,我认为我们需要从“过去、现在、未来”三方面来重新审视,重塑自我。我们无法决定自己的出生,但是我们有自我能动性,我们可以有思维意识去做出改变。
01.审视接纳过往的创伤经历,不要一味把自己当成受害者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的“心理创伤学说”指出,我们很多的心理问题都来自于不成熟不健康的童年经历。童年是人格建立的重要阶段,但由于原生家庭的遭遇,父母的忽视,自我的否定,缺乏指引,那些不正确的价值观就会被自己吸取,久而久之,就让自己变得内向或孤僻起来。
谈起过往的创伤经历,好像大多数人都是失意无助的,会把自己的遭遇抱怨,会哀叹自己不幸福。虽然发泄自我是无可厚非的,但是面对过往的遭遇,我们除了抱怨之外,还缺乏了理性的思考能力。
一味抱怨,一味难过悲伤,只会让自己持续处于灰暗的情绪里,会把自己当成个受害者来寻求安慰感,但归根结底还是逃避心理在作祟,缺乏了突破自我的机会。
就像是很多在现实生活里抱怨这抱怨那的人,他们逢人分享着自己的遭遇不幸,企图获得大家的鼓励和安慰同情,但是然后呢?表面上可以得到别人的关心,实际上还是自欺欺人的行为,无法在内心里建立信心。
就像是太宰治一样,童年父爱母爱的缺失,让他养成了孤僻敏感的性格。他为了获取周围人的注意,靠耍宝扮成小丑来讨取别人的欢心,但是这样却让他越来越迷失自己,最后抑郁度日,荒废生活,匆匆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其实,每个人的经历总是存在偏颇荆棘的,没有谁一生风顺,有些创伤无法避免,这很无奈。但最重要的归根结底还是自己,与其悲伤,不如踏过荆棘去铺垫新的开始。
02.找到自我规划目标,不要用抑郁的态度去荒废自己。
每个人面对过往的伤痛会有不一样的表现。
理智成熟的人懂得把握当下,便会将过往的经历当成一种激励或者警示,从而不断努力去摆脱糟糕的局面。而敏感自卑的人,总是停留在过往的伤痛中,便会被拖拽脚步一无是处,最后碌碌无为,蹉跎着岁月。
我们总以为是出生家庭背景制约着我们的人生轨迹,但是殊不知淘汰自己的不是现实,而是自己太消极以待,是自己把自己当成了个受害者去生活。
生活难免跌撞,消极度日只能限制我们的机会。
《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中松子从小不被父亲重视,她把这种心理创伤深深根植在自己心里,误导了自己一生。她明明成为了一名教师,但因为太期盼被爱,而将自己的幸福放在了男人的手里。她以为自己拥有伴侣的爱就是幸福的,但最后呢?她被欺骗,被利用,被辜负,草草了结了一生。
换个角度来看,松子明明有自力更生的能力,但她却放弃了。她因为缺爱而对爱拥有着太多的幻想,最后在那种不现实的憧憬中遗失了自己。
这样的例子反映在我们的生活中同样如此。有的人盲目追爱,企图弥补童年的创伤,最后却反而被这种无望的遐想伤害,得不偿失。
其实说到底,幸福掌握在自己手里,掌握在当下。一个有能力的人,就有直面问题的勇气,就有获取幸福的机会,但是很多人却对此忽视了,否定了自己,把主动权交给了别人。
03.拓展认知能力:提升眼界,放宽心态
其实在文章中我总强调大家要建立自我认知能力,这不是简单的一个观点思维,而是需要我们根植在内心的能力。
自我认知能力,是对自己的一份认可和尊重。一个人有理性周全的思辨能力,就会用宽泛的眼界来审视问题,不会故步自封,不会把自己局限在狭小的思维牢笼里。
比如说,拥有“受害者论”的人,不懂得重塑自我,就会把认知能力停留在过往的遭遇里,他的世界里就全是伤痛和痛苦回忆。这个时候让他学会往外走去突破,他就会很抗拒,会觉得别人在迷惑他,认为没有人懂他。
其实本质上来看,还是是他自己束缚了自己,所以他怎么也走不出来。
这样的问题还挺普遍的。
我们在面对不幸福的婚姻时,会觉得哪里都是错,但很少有人能够找到问题本质去做出改善;我们在感情中患得患失不敢大胆去爱时,会归因于过往的缺爱经历,最后就默认了那种创伤,逃避去表达自己。
我们总是把自己当成受害者,逃避着,抱怨着,生活也就这样失去了色彩,久而久之,就习以为常,荒废了自己。
其实你看,这都是缺乏拓展思维的后果。总是局限在某一个问题上,学不会调整,学不会跳脱出来,最后就将自己深深捆绑。
创伤无法避免,不幸的经历也无法改变,但我们可以创造新的开始去填充生活。
与其抱怨不幸福不被爱,倒不如重塑自我,趁早规划,有能力有思想的人,不会轻易放弃自己。
你觉得呢?
-END-
我是北寻,90后撰稿人,书写走心文字,解读情感生活,如果喜欢我的文章,欢迎关注我@北寻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