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语启思,“瓶”心筑绿梦 ——二十五中“新三好”社会实践行

5月18日,武汉市第二十五中学七年级师生代表参加的一场以“陶语启思,‘瓶’心筑绿梦”为主题的师生亲子共读与环保实践活动顺利开展。活动以陶行知《创造宣言》为核心文本,通过深度阅读与跨学科实践,引领青少年感悟创造精神的内核,探索环保与创新的融合路径。

活动中,学生们围绕《创造宣言》展开沉浸式阅读与热烈讨论,从“教育者造真善美的活人”的教育本质出发,结合“敢探未发明的新理”的创造精神,驳斥“环境平凡论”“年龄能力限制说”等观点。学生韩依姌以“教育核心是创造”为切入点,阐释文本中“行是知之始”的实践观;伍星则以“纸与笔”为例,论证平凡事物中蕴藏的创造可能;陈美琪通过莫扎特、爱迪生等古今案例,反驳“年纪小不能创造”的偏见。家长现场以陶行知“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崇拜的学生”理念呼应,师生家长共同喊出“以青春点燃创造烈焰”的铿锵宣言,在思维碰撞中深化了对文本的理解与认同。

随后,学生们将阅读感悟转化为实践行动,以废旧塑料瓶为核心材料,通过填充石子、活性炭、纱布等物品,制作节水分层过滤装置,并成功演示污水净化过程。这一“变废为宝”的实操案例,不仅直观诠释了《创造宣言》中“处处是创造之地”的理念,更将文本中的创新精神具象化为可触摸、可感知的环保实践,展现了“阅读—思考—创造”的完整链条。

活动尾声,学生们表示将以陶行知创造精神为帆、环保行动为桨,在生活的海洋中持续探索。此次活动以共读《创造宣言》为起点,既培养了青少年“带着问题读、联系生活悟”的深度阅读习惯,又通过“文本研读—思辨交流—实践转化”的闭环,让陶行知“行是知之始”的教育思想落地生根:不仅厚植了“垃圾减量、循环利用”的环保意识,更在跨代际的共读共行中,构建起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的生动场景,为新时代青少年兼具阅读素养、创新能力与社会责任感的成长路径提供了鲜活范本。

指导老师 刘艳

活动花絮

附展演剧本

陶语启思,“瓶”心筑绿梦

一、共读宣言

【画外音:“同学们,明天我们将学习陶行知先生的《创造宣言》这篇文章,你们今天回家后自己先预习一下啊!”】

【场景转到学生韩依姌的家里,四名学生凑在一起,热烈讨论着,手里拿着翻开的语文书。这时,学生韩依姌的家长从外面回家。】

家长:“你们几个小家伙聚在一起干什么呢?”

学生韩依姌:“妈妈,我们正在读陶行知先生的文章呢。他说:我们每个人,都能成为别人的骄傲!”

家长:“陶先生的话太有力量了!那你们从这篇文章里还读到了什么有意思的?”

(1)学生韩依姌(眼睛发亮,站起身来):

“陶行知先生在《创造宣言》里讲得特别深刻!‘教育者不是造神,而是造人;不是造石像,而是造真善美的活人!’这就是教育的核心,也是创造的意义所在啊!而且,先生还说‘敢探未发明的新理,即是创造精神;敢入未开化的边疆,即是开辟精神。’我们要有这种敢于探索未知的勇气!”(眼神坚定,语气激昂)

(2)学生伍星(也跟着站起来,拿起桌上的书挥舞):

“‘有人说:环境太平凡了,不能创造。’这简直是大错特错!(随手拿起一支笔和一张纸)就像这纸和笔,再普通不过了,可那些大作家却能用它们写出流传千古的佳作!陶先生还提到‘创造时,目光要深,开辟时,目光要远。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我们不能被平凡的环境束缚,要凭借创造精神,发现新的可能!”

(3)学生陈美琪(皱着眉头,模仿质疑者说话):

总有人觉得“年纪太小,不能创造”“我太无能,没法创造”。(不屑地摇摇头)可事实并非如此!莫扎特五岁谱曲,爱迪生幼年钻研,鲁钝的曾参传承孔子道统,不识字的慧能光大黄梅教义。玄奘历经八十一难取经,哥伦布粮水断绝仍发现美洲,冻饿病缠身的莫扎特还写出《安魂曲》。他们就是最好的例子!只要努力、发扬创造精神,我们也能成就非凡!

(4)学生税煜轩(眼睛一亮,加入讨论):

“陶先生痛心疾首地呼喊‘创造之神!你回来呀!只要你肯回来,我们愿意把一切——我们的汗,我们的血,我们的心,我们的生命——都献给你!’这是对创造多么热切的渴望啊!我们也应该怀揣这样的热情,去探索、去创造!”

(5)家长(再次强调,语气坚定):

“你们理解的真不错,陶行知也说过: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我相信,你们在老师的引导下一定会成为让老师骄傲的学生,不辜负陶行知先生的期望的。”

(6)四人(同时向前,站成一排,高举书本,齐声高呼,声音响亮):“以青春为火种,点燃创造的烈焰!用行动回应陶先生的期许,让平凡的人生绽放璀璨光芒!”

(7)学生韩依姌税煜轩:我们领悟了陶先生的创造精神,决定付诸行动。环保就是我们的“试验田”,快来看看!

二、实验展示

(1)学生韩依姌手持废旧塑料瓶和滤网,学生伍星协助摆放石子、活性炭、纱布等材料。

(2)学生韩依姌(指向材料,认真讲解):“这是一个塑料瓶,我们要用这个来做一个节水分层过滤装置!就像陶先生说的‘处处是创造之地’,这些废弃瓶子在我们手中也能变成环保神器。”

(3)学生伍星配合递材料,学生韩依姌依次填充材料,屏幕同步展示原理动画。

(4)学生陈美琪(拿着一杯污水):“现在,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让污水通过三层过滤!”(倒入污水)

(5)清澈的水流了出来,学生在一旁鼓掌。

学生韩依姌:“同学们,环保其实没那么复杂,只要我们发挥创造力,就能用简单的材料做出大贡献!”

三、总结

五名学生(整齐站成一排,面向前方):“让我们以陶行知先生的创造精神为帆,用环保行动为桨,在生活的海洋中继续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