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专稿 | 从车间“国手”到职教“灯塔”!这位嘉定教师再获荣誉

编者按:春深风暖,夏近绿浓。在这个礼赞劳动、致敬工匠的时节,嘉定区总工会与区融媒体中心联合推出“匠心筑梦”系列报道。今年,嘉定区共有2人获得全国劳动模范、14人获上海市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6家单位获上海市模范集体。即日起,嘉定区融媒体中心推出系列报道,聚焦部分获奖代表,通过深入讲述这些奋斗者扎根嘉定的故事,展现新时代劳动者锐意进取的拼搏精神、精益求精的工匠品格和敢为人先的创新担当。

二十年光阴,能书写怎样的职业传奇?上海市大众工业学校教师王文强拥有属于自己独一份的回答:20年,足以从普通中职生成为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优秀教师,从车间实习指导员成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在漫长的岁月中,王文强凭借始终如一的坚守,诠释出新时代工匠精神的深刻内涵。

5月9日下午,在庆祝上海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上海市模范集体、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王文强荣获“上海市先进工作者”称号,为职教生涯再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嘉定职校教师圆“全国技术能手”梦

2001年,王文强从湖北老家踏上来上海的求学之路,第一站便是上海市大众工业学校。那时的他不会想到,嘉定将成为他施展才华、成就梦想的舞台。

在嘉定这片热土上,年轻的王文强展现出非凡的天赋。他先后五次代表上海参加全国数控技能大赛,这项全国制造最高等级的赛事,每两年举行一次,每个工种各省市仅能派一名顶尖选手参赛。

2004年,20岁的王文强作为首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中唯一的中专生选手,代表上海站上国家最高竞技舞台,并获得优异成绩。然而,“想要夺得金牌”的念头始终挥之不去,2018年,他带着“最后一搏”的决心参赛。在这场比赛上,他的技术能力取得重要突破。该赛项包含三维设计、制图、软件编程、五轴加工、3D打印、喷漆、装配调整、竞赛测速等模块,经过不懈努力,最终与搭档以两项破上海纪录的成绩斩获一等奖,圆了“全国技术能手”梦。

“当时为了比赛,我们天天训练在车间、睡觉在办公室,没日没夜地攻破技术难关。”提及备赛艰辛,王文强记忆犹新。而正是这份执着的工匠精神,换来了累累硕果:先后获得“上海市首席技师”“嘉定工匠”“上海工匠”称号,并创建了“智能制造工匠创新工作室”和“王文强上海市技能大师工作室”,成为行业领军人物。

独创“三三原则”,培育多名国手

而手握多项技术荣誉的王文强,面对企业抛来的橄榄枝,他选择登上职教讲台,“当时我国的数控产业刚刚起步,我有着更丰富的参赛和实战经验,希望将经验传递下去。”

初为人师时,学历和资质的限制让王文强只能担任车间实习指导。他一边工作一边进修,白天指导学生实操,夜晚攻读本科学历,在2012年取得本科毕业证和教师资格证。“这里是我成长的地方,我认为教书育人更有意义。”王文强始终心怀感恩,坚守教育初心。

在校期间,王文强创新提出“三三教学原则”——每套零件制定三种加工工艺,每天提出三个问题并加以解决。“前者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后者则有助于强化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套方法让其学生的数控中级考证通过率达95%以上,远超上海市平均水平,更是培养出7名全国技术能手、36名上海市技能大赛金牌及以上荣誉得主。

如今的王文强身兼教师、教练等多重身份,带领学校数控专业连续三年蝉联教学质量监测第一,并被授予“全国职业院校金牌教师”“上海市教育年度新闻人物”等荣誉称号。作为嘉定区职业技能推广大使,他的工匠精神宣讲惠及3000余人次。

从车间到讲台、从赛场到学校,王文强用二十年如一日的坚守证明,技能依然可以成就精彩人生,工匠精神永远闪耀时代光芒。“未来,我会继续坚守在教育一线,努力提升自己,用更饱满的热情和更扎实的专业知识去教导学生,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王文强说。

撰稿:奚柔

原标题:《“5.1”专稿 | 从车间“国手”到职教“灯塔”!这位嘉定教师再获荣誉》

阅读原文

来源:上海嘉定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