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东省财政厅发布了《2025年山东省教育厅(中共山东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部门预算》。
在该预算中,特别安排了43,063万元用于支持高水平大学和学科的发展,另有122,500万元专门用于省属高校的一流学科建设项目。
此举旨在加快一流学科建设步伐,并重点扶持省内10个具有潜力的学科,为山东争取更多国家“双一流”学科名额打下坚实基础。
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发布了《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鼓励各地根据自身优势自主设定“双一流”标准,适当扩展“双一流”建设范围。面对这一政策利好,“双一流”数量上的突破成为了高教圈热议的话题。
其中,山东、山西、河南、河北四省作为高考竞争激烈的地区,正积极筹备,准备向第三轮“双一流”发起冲击。
回顾教育部于2022年2月公布的第二轮“双一流”名单,山河四省仅有两所985高校——山东大学与中国海洋大学;而“双一流”高校总数也仅8所。
这些省份虽文化底蕴深厚,但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各具挑战。
例如,山东虽然历史悠久,但在第一轮评选后未能新增任何“双一流”高校;山西则因高水平大学及一流学科稀缺备受困扰;
河北唯一的“双一流”高校位于天津,这成为许多河北人心中的遗憾;河南教育资源丰富,但目前仅有两所“双一流”高校,与庞大的人口基数相比明显不足。
尽管面临重重困难,四省并未放弃追求卓越的努力。
以山东为例,通过实施“811”项目,选定9所高校的20个学科进行重点建设。齐鲁工业大学凭借其科研成果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展示了强大的科研能力;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则致力于消除麻风病的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效。
此外,山西、河南、河北三省也在各自领域内努力提升教育质量,如山西的百亿工程计划、河南对7所高校11个学科的大力投资以及河北对于燕山大学和河北大学的支持等。
展望未来,山河四省正全力以赴推动高等教育的发展,力争在即将到来的第三轮“双一流”评选中取得佳绩。我们期待这些省份能够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发挥地域特色,为实现教育强国目标贡献力量。
欢迎您的阅读,请关注本号,持续为您带来有用资讯,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