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开学后,营造良好师生关系全靠这两点

大家觉得考研难,其实读研也不容易。第一关面临的就是导师关系梳理。第二关就是如何提升学术能力。所以我会开两期视频分开讲。这期先说导师方面,很多同学说给导师发邮件,导师不回,那你就需要反思一下,自己的邮件内容是不是让导师理解你的目的,是不是有给他提供一些回复的契机,是不是长篇冗繁很占用别人时间等等。这些感受,都会让导师对你有先入为主的印象,这在后期很难改变。所以,尽可能给自己创造机会跟导师互动,多展示自己,让他能够更了解你,这样就能够更帮助你。大家不要过于畏惧与导师交流,现在网络上传播力量很大,像去年华中师范学生、今年北邮学生告导师事件,也让很多导师越来越注意自己的言行了。

第二点,你已经读研了,所以你可以直白的让导师了解你的规划和缺点,这点很重要。比如说,老师我呢有继续申博的打算,或者导师,我打算在读研期间发两篇核心,或者是导师我这个人有的时候特别马虎,但是我会尽量的去避免。这样当他知道你的规划的时候,他可能就会少安排你去做一些实践工作,多去关注你的学术锻炼。同时呢你告诉他你马虎了,他会做好这种心理的预判。这样一旦你真的马虎出错了,他会降低这种失望落差,或者尽量不安排需要极大细心才能完成好的工作。反而你前期跟导师不说自己的任何缺点,然后真正犯了错误后,导师会觉得你表里不一,以至于会觉得你展示给他的其他优点,是不是也是不真实的。

最后鼓励大家要以平常心去看待师门关系,假如后期你努力了,但是师门关系依然不够好,你不妨看看其他同门师兄弟,如果他们和导师关系还是很好的,那你就要找自己的原因了,但是如果大家普遍和导师的关系都不好,问题很可能出现在导师身上,那你更不要自责,不妨过好自己,学会让自己在不安定的环境中平静生存也是很强的能力。毕竟你读研的目的,只是为了拿个更好的学历而已。

再接下来,说的就是准研究生们关注的第二个重要话题,那就是:到底如何提升自己的学术能力。可能会有很多博主告诉你,想要提升学术能力,又看文献、看论文等等,但是你知道吗?你和那些博主讲的专业是一个专业吗?专硕学硕又一样吗?如果这些你都搞不懂的话,就去盲目的跟别人学看文献、画导图只会浪费时间。至于文献你可以有选择的看,对于跨专业上岸的学生,这也是有必要的。

你不妨可以管导师要一个关于你们专业他推荐的文献清单,说你想要在这个阶段里边做一下文献的积累并打一些基础,尽快的进入状态。我跟你说,你只要问了这个问题,99%的老师一定会很开心的,觉得自己招了一个如意的弟子。那当然,你不要忽悠导师,你要实际的去钻研,这样做下来,一般三个月就可以积累几个小的话题下面的基础文献了,而这些文献呢,对你日后定出具体的计划,想出选题,开题有非常大的帮助。

其实我认为我们读研究生完全可以功利一点,以自我需求为核心去努力。比如你打算毕业之后就就业,那科研对你的意义真的不大,你只要满足毕业论文最低的要求就可以了,虽然说企业也会看你发表的文章,但是时间和精力都有限的情况下,实习更有价值。反之,如果你想继续读博的话,那就疯狂的卷文章,不要想文章质量得有多好,先把量堆出来,早些年我曾经指导过一个学生申博,虽然他手里没有什么特别厉害的核心,但是他有十二篇影响因子也不错的普刊,竟然也申请成功了。

而且读研期间,你还要学会利用好自己身边一切的资源,包括导师和各位同门。如果说笃定不需要他们帮助的话,那对于师兄师姐他们的一些要求你也可以不用太理会。但假如你有需要他们的地方,那还是要跟他们建立好联系,尤其导师,比如说有时候你申请一些CSC啊,然后你要去自己找学校的时候,很多同学都会拜托自己导师引荐,或者找他们帮助写推荐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