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全国多座一线、二线城市为了缓解市区拥堵的问题,一部分市中心的高校纷纷采取扩建校区的形式,或在周边区域建立新的大学校园,以解决这些突出问题。
事实上,放眼全国,新建校区或异地建校区的可不是只有一二线城市,多省份的多所高校都在规划或正在进行着校区的新建。随着全国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和老百姓对于高等教育的迫切需求,新建校区的大学是越来越多。
大学扩招,学生数量陡增,高校面临着巨大压力,师资力量、实验环境、自习环境、教学设备等严重短缺外,校园面积、建筑面积也呈现出严重不足的态势。
新建校区,成为当下不少大学寻求突破的主要途径。
尤其是异地建设新校区,对于高校和当地老百姓来说,都是利大于弊的。一方面,高校可以拓展办学空间,解决硬件上的不足,吸引更多优质生源来报考;另一方面,更多老百姓可以得到高等教育的机会,全面提高基本素质,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吸引甚至留住更多的本地人才。
近日,四川大学眉山校区项目最大单体建筑综合科研楼完成全面封顶,进入到二次结构及屋面施工阶段。
据悉,四川大学眉山校区是四川大学与眉山市在2021年签约拟建,该校区占地面积约3000亩,其中一期用地面积约1000亩,投资规模达到32亿,建成之后将可以容纳8000—10000人在校生的学习和生活,预计在2025年交付使用。
在很多人看来,眉山校区的建设是四川大学加强“双一流”学科建设的重要信号,未来或许会有更多的学科入围双一流。
四川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中央直管副部级,位列985、211、双一流之列,也是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高校之一。
四川大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96年由四川总督鹿传霖创办的四川中西学堂,是一所具有百年底蕴的老牌重点大学。
现在的四川大学是由原四川大学、原成都科技大学、原华西医科大学三所全国重点大学经过两次合并而成,办学实力得到了全国老百姓的认可。
四川大学学科门类齐全,学科覆盖文、理、工、医、经、管、法、史、哲、农、教、艺等12大门类。学校拥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53个,博士交叉学位授权点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7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1个,博士后流动站48个;拥有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1个,全国重点实验室5个(含共建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国家应用数学中心1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2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
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四川大学一共有多达58个学科参评,数量之多,令人佩服。其中,口腔医学获得A+,全国数一数二;中国语言文学、数学、化学、生物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等16个学科为A类;法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考古学、中国史等30个学科为B类。
值得关注的是,学校的数学、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医学、口腔医学、护理学等6个学科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广大考生需要重点考虑。
从学科建设上来看,四川大学是一所符合985水准的顶尖学府,在我国西部地区拥有极高的口碑和知名度,是很多高分考生优先选择报考的对象。
对于国内高校的新建校区,有很多网友表达出了自己的看法。
有的网友就表示,现在的大学追求校园面积越大越好,是不是大学的发展也需要一个度呢。如果学校只追求校园面积大,建筑体多,盲目扩张,在未来考生骤降的大环境下,是不是会导致资源的浪费?毕竟,土地可不是再生资源。
也有的网友表示,大学的校园还是紧凑一点比较好,毕竟教育资源共享才会让学生感受到不一样的校园文化。当然,异地校区发展的好,给原校区带来好处或者给整个大学都带来提高的应该也是有可能的,这应该也是学校的战略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