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教育进行时 | 赛罕区:“四个维度”抓实建章立制 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

主题教育进行时

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赛罕区及时梳理总结好经验、好做法,在整改具体问题中注重补齐制度机制短板,建立“四联四报”“三必访、三服务”两项工作机制,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助推高质量发展。

“四种联系”延伸交流共享的“广度”。赛罕区通过党建引领,确立“处级领导联系市级以上主要领导”“各单位联系上级部门”“镇街道联系属地厅局级机关”“行业部门联系上级行业部门和中小企业”的“四联”工作机制。各处级领导紧密对接上级领导,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明确任务责任,研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项目清单,在争取资金、项目、政策方面下功夫。各部门立足自身职能、发挥自身优势,聚焦大招商大会战,主动靠前服务全区招商引资和产业项目建设。各地区发挥主人翁姿态和责任担当,争取各种支持,做好各种服务,共享有利资源。为填补首府东南区块高端智慧商业空白,盘活空置商业综合体,赛罕区认真听取产权方意见,指导企业完善项目招商方案,引入中商世界里项目,构建集“时尚娱乐、潮品购物”为一体的家庭消费体验中心和社交集会中心。

中商世界里项目开业迎客
“四项汇报”加快高质量发展的“速度”。赛罕区牢固树立制度意识,自觉遵守和维护制度,注重长效性,增强建章立制之“效”。将“四项汇报”工作机制(报对接联系情况、报项目政策资金争取情况、报上级支持情况、报服务驻区单位情况)作为搭建沟通桥梁,争取相关资金、政策,共享各类资源,共解群众、企业急难,共推事业发展和强化执行力建设的重大举措。同时,加强督促检查,于每月15日、30日汇总四类报表,分析研判、精准施策,确定下一步工作方向,以实际行动扛起新使命、谱写新篇章,推动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

人民路街道与新华保险座谈商讨共建事宜

“三个必访”拓宽区域融合发展的“深度”。赛罕区主动构建区域融合发展新格局,组织实施“三必访”(每月必访,重要节点必访,重大节日必访)工作机制,实现共建、共享、共治。加强社区与驻区单位及驻区单位家属区的“零距离”接触,通过上门入户走访中央及自治区驻区单位及家属区、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做到每月必访,充分了解驻区单位及驻区单位家属区需求。健全重要节点、重大活动服务保障机制,全力协助中央及自治区驻区单位,做好服务保障工作。在重大节日必对辖区内中央及自治区驻区单位、驻区单位家属区进行全覆盖走访,强化与驻区单位的沟通与联络。人民路街道主动走访驻区单位新华保险,共同探索社区治理与企业发展的双向互动、双向融合、双向服务的实践路径,全力推进一体化融合发展。

赛罕区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局开展政务服务进商圈行动
“三项服务”增进服务举措的“精度”。赛罕区不断增强服务意识,突出服务重点,实事实办、特事特办,组织实施“三服务”(提供“店小二”服务、“一站式”服务、“点单式”服务)工作机制,为中央及自治区驻区单位、驻区单位家属区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精细的服务。建立《街道服务辖区中央及自治区驻区单位、驻区单位家属区事项台账》,践行“随叫随到、服务周到”的“店小二”精神。积极推进“就近办”“网上办”“一次办”,优化配套设施,升级服务环境,提高政务服务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一体化水平,全力打造“一站式”服务工作新模式,提升社区服务的专业化水平,打造服务品牌。深入实施“点菜单”式服务路径,坚持“民有所需、政有所应”模式,精准实现中央及自治区驻区单位、驻区单位家属区难题“点单突破”“按需上菜”,让为民服务更实,为辖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赛罕区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局开展政务服务进商圈行动,选派党员、业务骨干成立帮办代办服务队,面对面为商户办理现场勘验、颁发证照,实现了从“人找服务”到“服务找人”的转变,把服务阵地开辟到商圈一线。

通讯员/ 冯玥

编辑/乌仁格日乐  初审/宋塔娜

复审/张姝宁        终审/王 鑫 郭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