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农大樊高琼博士走进新世纪光华,同话科技赋能,共谋乡村振兴!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指导方针,进一步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新世纪光华学校特邀请四川农业大学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樊高琼博士莅临学校,开展了一次“走进农学世界 共谋乡村振兴”为主题的讲座,师生代表们怀着满腔热情,共同开启了一场趣味盎然的科技探索之旅。

讲座上,樊教授为同学们讲述了传统农业“面朝黄土,背对青天”的劳作方式到现在机械化、信息化的转变,她用亲切的语言、真实的案例使学生了解到农学就是研究从“作物基因”、“农田”到“餐桌”产业链各环节问题,是解决人类“吃饭、穿衣”大事的学科,是“安天下,稳民心”的重要工作。

接着樊教授介绍了农学中作物遗传育种、种子科学与技术、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工作,让我们了解到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一粒种子改变世界。为了这些种子,无数科学家为此前赴后继,为农业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例如从事杂交水稻的袁隆平院士与周开达院士,他们的科学研究精神以及锲而不舍的品质令我们敬佩。在作物栽培学耕作学中,樊教授为我们介绍了现代机械化、信息化的精确农业以及它的应用,像大数据预测产量这样的栽培与耕作方式不得不令人感叹它的便利和发达,更让我们明白了“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

最后樊教授为大家讲述了为强农而奋斗的新农人的事迹。他们虽然都拥有较高的学历,但却毅然返回乡村,为乡村振兴学习新农业,也值得我们敬佩。

通过这次讲座活动,大家对农学有了全新的了解与认识——农学已不再如我们想象中的一样,仅仅是凭借人们辛勤的劳作。被科技赋能的农学已成为科技革命的先锋专业,正加速推动着乡村振兴,让人们的生活质量得以保障,并越来越好。作为青少年的我们也应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未来科技发展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班宇亮

为了进一步了解种子科学与技术,在樊教授的带领下,同学们有幸参观了四川农业大学的西南作物基因资源发掘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大家跟随志愿者老师一起走进组织与细胞分析室、元素分析室、代谢分析室、蛋白分析室、基因分析室,认识了里面的先进仪器,了解了陈学伟教授在Cell和Science关于研究故事和中国农业现状的文章。

#戢俊臣书记为大家介绍国家重点实验室#

#樊高琼博士为大家讲解种子的培育#

在参观过程中,讲解老师的一句话让人印象深刻:“你可以不选择农业,但你不可以轻视农业。”确实,没有农业,就没有我们现在饭桌上可口的饭菜,人类也难以生存下去。虽然我国一直强调农业是国家的根本,但是我们的同学当中有谁愿意长大做一位农民呢,为农业做出贡献?又有哪些人愿意像袁隆平教授一样钻进农田里去钻研?中国知名农业大学遍布大江南北,而真正愿意为农业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奋斗一生的人,其实寥寥无几!甚至许多人认为农业研究是一个很底层、贫贱的职业,没有人愿意去做这份职业!所以我们现在应该树立对农业的正确认识,明白农业的重要性。然而,粮食的自给自足和研发,并非一朝一夕,也并非轻而易举,它投入高、见效慢,如果我们只靠资本的力量,这样很难实现对西方国家的超越,把农业发展起来。

可能我们长大并不会从事农业相关的工作,但是我们要永远记住,在背后能够支撑着我们前行的一定是农业,是它给予了我们奋斗的力量。农业,是国家重要经济命脉,是国家稳定的保证,是一个国家能否独立于世界民族的根本需求。所以说:“农,天下之本也。”——何浩成

科技改变生活,科技给农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这一系列的科技节活动,让同学们了解了科技在农业上的运用,培养了学生对科技农业的兴趣,激发了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热情。希望新世纪学子能乘着科技之翅,发挥科技想象,挥舞创新之笔,向着成为新时代党和国家需要的人才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