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科学渣的福音:要是早读了这本书,我的理科八成会及格

1、相见恨晚

作为一个理科学渣,我从来没看过量子力学、C6H6,不知道薛定谔的猫有什么特异功能,更搞不懂为啥巴西的一只蝴蝶和美国德克萨斯的龙卷风有什么关系。

学生时代,我是年级有名的“瘸腿”——严重偏科。所有的文科学科老师们从不担心,唯有数理化,及格都难。数理化老师们都年轻,他们或声嘶力竭、或慷慨激昂、或风趣幽默,可惜对我这样的理科学渣来说,就是浪费。我无数次心底涌上浓到化不开的羞愧:老师们,实在对不起,我虽然坐姿端正,笔记做得完整,可我真的听不懂呀……

工作后,虽然发现生活中的许多现象都可以用理科知识来解释和处理,可我当年脑海里存储的数理化知识太少,遇到相关问题,只能装聋作哑。

直到拿到这本《薛定谔的猫——漫画大科学家的小萌宠》,从第一页到最后一页,半小时看完,一口气看完,并对每一种动物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且,还能记得其代表的含义。

这可太难得了,不由得生出感慨:

若是我初中高中时,能遇到这本书,我也可能对理科产生兴趣。再不济,也不会数理化课堂上睡着,数学达到及格分,当年我也能考上一本啊。

2、读之难忘

说说这本书给我的印象:

1、字少,画多,看得快。

之前也看过不少名为半小时读懂什么、半小时漫画什么的书,书是好书,认真看完实际花费往往不止半小时。当然,也有可能是我读书速度慢的原因。但这本《薛定谔的猫》一打开,不由自主地就一直往前看,不知不觉就看完了,真正的只需要半小时。当然,若是熟知书中提到的数理化概念的,也许都不要半小时之久。

正因为文字少,每一页都是漫画占了主要篇幅,文字作适当解释,看起来轻松又长知识,所以解压。适合旅行翻阅,同时,也是很好的亲子读物。

2、描述浅显易懂,生动有趣。

有趣的不仅仅是可爱又形象的漫画。书中的文字描述简短,虽说那些科普概念都是几十上百年前诞生的,提到的科学家以及对应的动物形象,也都有一定的历史。但是书中的文字形容、漫画配字,都用上了当今的时代语言,读起来很是接地气,通俗易懂。

严肃枯燥的数理概念,变身为唠嗑讲故事,讲概念的由来,讲科学家们的想象、实验和思想的碰撞,扩展了我有限的想象力和匮乏的理解力。我这榆木疙瘩脑袋,也能轻松看懂全无印象的科普概念,得好好感谢科学家们,以及这本书的作者——汕头大学校长、博士生导师郝志峰教授,他是数理哲领域科普作者,长期关注数理哲领域发展新动态,他善用深入浅出、生动活泼的文字与前沿方法进行科普创作。

3、内容丰富,科普了10种常见的理科概念。

不怕笑话,看了这本书,我才知道薛定谔是外国人,黑天鹅的概念已经存在近400年,蝴蝶效应最初讲的只是天气。

至于凯库勒衔尾蛇、巴普洛夫的狗、斐波那契的兔子,之前隐隐约约看到过相关描述,但对应的概念提出者,却全然陌生,都是在这本书中第一次读到它们的来历。

芝诺的乌龟、拉普拉斯兽、麦克斯韦妖、博雷尔的猴子,都是首次读到,真真是涨了知识,读完颇有些扫盲的感觉。

10种科学家们的萌宠,代表着10个不同领域的知识。薄薄一本小书,短短几段文字,就能把一个概念的由来、道理和用途描述得清清楚楚。

对于懂得的人来说,可以当有趣的漫画看;对于我这样的理科学渣来说,一次嚼不烂,值得一读再读;对于中学生来说,更是激发数理学科兴趣的好读本,他们会发现,原来数理化也能如此有趣;对于小朋友来说,懵懵懂懂之中,由家长带着一起读,既完成亲子阅读的陪伴好时光,又能在孩子脑中留下好玩有趣的启蒙印象。

这样的科普读物,遇上了就是幸运。

毕竟是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中科院院士张景中作序并推荐的好书,绝对靠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