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年以来,在剑桥大学学生中一直私下流传着这样一本禁书:
书的扉页写着这样一句话:
“if u slip, u will still have 3 seconds to live”
(若不小心,仅剩3秒)
一百多年来,英国剑桥大学一直存在一个神秘的学生社团:其成员从不在白天活动,外界也不知道他们的真实身份。然而,每当夜幕降临,人们就会在一些建筑的外墙和屋顶上发现他们灵巧的身影。
这些人身手敏捷,不借助任何专业工具就能爬上某座学院的尖顶。对他们来说,在夜间攀爬学校建筑简直就是天大的乐趣。这就是剑桥大学著名的“夜爬”俱乐部。
对于“夜爬者”来说,攀爬一些学院的建筑外墙只比用梯子难那么一点点。初学者把这些建筑作为练习场所,然后才挑战一些难度更大的学院。这有点像先在苏格兰高地上练习,然后向阿尔卑斯山进发。“夜爬者”在爬墙时从不用绳子或者任何辅助装备,因此多少年来总有一些人受伤——有些人更多的是运气不好,而非技术欠佳。所幸从未有人因此丧生。
夜爬者来自“夜爬”俱乐部——一个在剑桥大学正式注册、同其他学生社团一样历史悠久的团体。称其为俱乐部,也许有些夸张,但他们一届一届地传承下来,其组织性并不逊于剑桥其他任何一个社团。由于仅在黑夜活动,其成员对外常以假名自称,外界不知道他们的真实身份,因此这一社团颇具神秘色彩。“夜爬者”也绝非那些酒吧关门后无事可做、消磨时光的学生。
这本夜爬者之书鲜少出现在主流平台,剑桥校方更对此讳莫如深。这本书没有作者,因为每个参与的人都是作者。这是属于学生们的秘密和冒险,如书里所说,“铁打的学校流水的学生”,今天的推文所摘选段落,来着时隔80年终于面世的中文版最后一章,如同一封写给青春的告别信。人无再少年,但每个人都有少年的记忆。
该说再见了
现在剩下的事情,就是说再见了。要让我们的身影,尽可能优雅地消失在深爱的夜幕之中了。崇高与滑稽,在时空中往往只有一线之隔,如今我们已站在那根线上。我们再也不用攀爬排水管与外墙凹槽了。还没成年的青春岁月,正如记忆中的幼儿园时期一样,也会在我们的记忆中逐渐淡去,我们该说再见了。
法国人有一句话:初恋才是唯一的真爱。这句话说的是初恋的人,但它也许更适用于初恋的某个地方吧。我们每个人心中都留恋着一个地方,爱它胜过别处。这个地方也许是他的母校,也许是他的出生之地,也许是他现在的家,也许是他花了一个假期和某人待过的地方。他也许给不出偏爱这个地方的理由,但是它就在那里,时间冲淡了其他回忆,可它依然如新。
穿越那波涛汹涌的时代浪潮,某些特定的回忆总也冲刷不掉,潮来潮去,它依然停留在原地。有一些事情我们可以诉之于人,有一些事情我们将它深藏心底,但无论如何,这些事情我们始终都会记得。它们是我们生命之旅中看不见的里程碑。它们总是隐藏着,连我们自己都不曾注意,直到某个时刻,一道光照亮了它们,仿佛阳光照在了海岛上,让我们瞧见了,感觉既遥远又清晰。又或许,我们心里藏着一个只有我们自己知道而不为他人所知的角落。
不管它是什么,我们每个人心里都有值得回忆的东西。想想看,我们会意识到爱是有感染力的,爱可以自发地传播。我们可能因为爱过一个人而爱上一座城市,或者因为同在所爱的城市而爱上一个人。简单的事情可能会引发不可预知的结果,事情和结果之间往往会有一种奇怪的联系。简简单单的爱,如果足够炽热,也可能会模糊爱的焦点,而这份爱会持续下去,直到我们热烈地爱上周围的一切。
剑桥这个地方,就是我们心中的挚爱。成千上万的年轻学子都处在多愁善感的年纪,每一年里,他们都要经历那些相同的人生体验。但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性格,会有自己接受这些事情的方式。他们对剑桥的回忆,可能是三五老友相聚,可能是周周月月的苦读而换来的漂亮成绩单,可能是足球场上的狂欢,可能是咖啡馆里的清晨咖啡,可能是狂饮啤酒的夜间聚会,还可能是欢闹的二十一岁生日派对。不过,我们对剑桥的回忆不是这样的。在我们的记忆中,剑桥有无数根排水管,还有很多的外墙凹槽和塔尖,那是一个让我们冒险的地方。我们会想起那些和朋友共同度过的夜晚,在那些夜里,我们共同融入夜色之中,用双眼去观察这个不属于我们的世界。
图/攀爬者正从老鹰门外墙凹槽爬至新庭院回廊顶
现在,这一切都过去了。当夜色降临,我们会坐到壁炉旁的扶椅上,穿着舒适的拖鞋,手中捧着一本书。等到需要出门的时候,我们会穿上马球衫,穿上黑色运动鞋,一边打着哈欠,一边想着回去继续睡觉。在夜里读书的时候,我们再也不想多熬一个小时把下一个章节读完。其实,这个世界有很多新东西等待我们去征服,我们必须时刻准备着。
未来在向我们微笑,在向我们发出邀请,它在等待着我们,我们应该去赢得它的关爱。未来不会容忍不热心生活的人,它要求我们投入全部的身心,因此,我们对过去的回忆也就越来越少了。我们几乎已经不会再回头去经历过去的事情了。既然已经到了告别的时刻,从昨天迈步走入明天,我们将放下这本书,来回答以前从未问过自己的几个问题。
首先,我们为何开始夜间攀爬?是不可抑制的冒险本能,我们把自己的生命当作骰子,来获得与命运赌博的乐趣吗?是为了效法比我们厉害的人,他们做什么我们就跟着做什么,从而以为自己就赶上他们了吗?是因为那种刺激的恐惧感吸引了我们?还是纯粹因为身上的动物本能在寻找释放的出口?
正确答案显然不是最后一个。前面的答案可能都有可取之处,因为人类的动机比最奇怪的化合物还要复杂。开始夜间攀爬的最主要原因,可能是想要提高自己的自律能力,但很快就变成很享受这种刺激了。机遇也是一方面原因。
多年前的一个秋天,我们在剑桥校园里缓步而行,因碌碌无为而感到绝望。那时候,我们对任何事情都不感兴趣。即使是简单的事情,我们都感觉很困难,即使是最为简单的任务,我们都难以完成。那时候,我们刚刚逃了导师的课,因为觉得穿过整个校园去上课实在是太麻烦了。我们的生活已经到了混吃等死的地步。我们对生活已经完全失去了兴趣,迫切需要一个巨大的改变。
我们鼓起最后一丝心灵的能量,发誓要完成我们所能想到的最困难的事情。我们再也不想对一大堆无聊的生活琐事垂头丧气了,我们想要重新投入生活,但不是以灰溜溜悄无声息的方式,而是想通过做成一件大事,作为重新生活的开场白。这个想法,已是我们心里唯一的希望。心里时常想着这件事,就感觉生活会更容易一些。锻炼出自律的性格,做事情也更容易成功。但是,我们该做点什么才能达到这个目的呢?那是我们人生中最为灰暗的一段时期。
图/你是好人还是坏人?或者换个说法 :“下来,不然我就揍扁你,下来!“
而就在那一刻,我们抬起头,看见国王学院礼拜堂的塔尖。这不正是我们想要的答案吗?虽然那时候我们知道攀爬礼拜堂很有意思,但我们一直都很恐高。无论在心理还是生理上,都没有达到攀爬的水平,有的只是一个强烈的愿望,那就是再也不想无所事事混日子了。如果我们能做到这一点,应该就能克服恐高。就这样,我们开始了夜攀生涯。
许多攀爬者可能都是出于同样的原因开始攀爬的吧。想要战胜自己的性格缺陷,这是一个最简单的方法。没有开始攀爬的时候,心中可能会充满恐惧;但真正开始攀爬,就会看到自己在慢慢克服恐惧。爬到一定高度,视野也会随之扩大,能看到周围的世界,更看清了自己。想象力也得到了发挥。攀爬者会发现,自己成了整个攀爬团队中不可或缺的一员。对于热爱这项运动的人来说,这种刺激只会对他有好处,没什么坏处。
问题是,假如我们在攀爬时经常会感到恐惧,为什么还是喜欢它呢?这个问题真的难以回答。部分原因是出于成就感,部分原因是出于冒巨大风险的刺激感,虽然我们潜意识里也知道危险非常小。攀爬者会在心里一直跟自己说:“如果发生这样或那样的事情,我就会滚下去。”然而,他知道这种情况其实不会发生的。扶手可能偶尔会折断,但攀爬时主要的支撑物绝不会断。心中臆想的危险,往往比实际的危险大得多。
在攀爬中感受到的刺激快感,很可能就是源于这种危机感。比较原始的恐惧感,就是对自己的一种保护。有危险迫近的时候,心智就会变得敏锐起来。人类祖先日常生活积累并传承下来的这种本能,又在攀爬者身上被激活了。当我们似乎要失去某样东西的时候,才会感觉它如此珍贵。
对攀爬者而言,自己就好像站在深渊的边缘。失足跌落或落脚处碎裂坍塌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攀爬在建筑物的边缘,又不得不令他产生这样的想法。他不禁想到,如果他走上前去会发生什么。等他意识到发生这件事的可能性多幺小时,他又被震惊了。太阳仍会照耀大地,瀑布仍会轰鸣咆哮。攀爬者会突然意识到,也许是他人生中第一次有这样的感觉:阳光是多么友好,绿树青草是多么鲜活。
有一种恐惧,近乎变成了爱,那就是攀爬者所享有的恐惧。用一个自相矛盾的名词来说,这就是一种勇敢的恐惧——它大声宣告了自身的存在,但对于想要克服恐惧的攀爬者来说,它又不是令其无法逾越的障碍。攀爬者享受这种恐惧,因为他知道自己可以克服它。
最后,我们可能会问自己,攀爬为攀爬者带来的积极影响能长久保持吗?从我们早熟的性格来看,我们认为这种影响是持久的。
经过一次艰难的攀爬,攀爬者脸上的兴奋之色往往只能持续两三天,但等这种兴奋逐渐消失以后,心里还是会有余味的。因为在攀爬中要大量并经常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其想象力也得到了恒久的锻炼。性格也不再像以往那么随意,而是变得有计划性。不再老想着自己会去做什么,而是更多地思考能不能做,可不可以做好。每完成一个目标,就会使下一个目标更容易实现。
现在,我们坐在壁炉旁的扶椅里,一边微笑,一边回想着我们在剑桥的往事。真的很开心。在过去的几个星期里,我们感觉和大学时光一样美好,走出家门的感觉如此简单,而在此前,我们出门的次数实在太少了。我们一起拍照,一起攀爬,一起兴奋欢呼,一起在夜晚驱车50多英里来到剑桥,夜复一夜。黎明前我们驱车返回,树篱从我们眼前掠过,车轮滚过每一个街角,一切尽在掌握之中。月光如水,这个世界在夜色中沉睡。我们回忆攀爬技术不好的同伴,在容易爬的地方努力向上爬;我们回忆攀爬技术好的同伴,在难爬的地方赢得我们的敬佩。我们这些在那些年一同战斗过的战友,相互知之甚深。是的,真的很开心。
偶尔,我们暂时放下书本,往壁炉里添把柴火,心里却有一种隐约的不安。现在的日子似乎太舒服了。户外夜色如漆,它似乎在不可思议地让我们行动起来。天上月亮也笑了,仿佛想要告诉我们,她看到的世界其实很大。我们坐在椅子上,只是挪了挪身子。对于它们的呼唤,是想要行动的力量,还是不想行动的无力呢?剑桥就在那里,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剑桥的屋顶正在呼唤着我们。
我们不想行动时,风更加卖力地吹动窗户,仿佛在嘲笑我们的犹豫:“你们这些懒人,生命在于行动,整天坐在炉边,就是停止生命。把你以前常穿的马球衫拿出来再穿上出门吧。黑夜和风一直是你的朋友,不要把我们抛弃。让我们带你去看一些秘密,就像曾经那样,我们再来一场聚会吧。”大风继续摇晃着窗户,引诱我们出去。当我们不想出去时,它又改变了语调,指责我们怯懦,指责我们缺乏生活的激情。它的指责让我们想起了从前自己那种不安的灵魂,它的指责就像是要让我们获得更好的自我。
它用尽了各种方法,终于发挥出效果了。我们开始怀疑自己,产生了种种巨大的恐惧,但又不知道具体是什么。我们看着汽车挡泥板,眼睛睁得又大又圆。这时,老友来到了房间里,我们又像往常一样,相视大笑。其他人无法得知我们内心深处到底在想些什么。
我们走出一个时代,又进入下一个时代。当我们合上此书,合上的是三十年的光阴,岁月一直流逝,直到过去的事情变得比将来还要久远。然而,攀爬事业仍有其他的后继者。就在此刻,也许就有十几名攀爬者在攀爬剑桥的建筑。他们互不相识,也不大可能碰到。他们三三两两,在那里冒险探索,同时也在寻找自我。不经意间,他们也会找到我们曾经找到的东西,那就是对剑桥建筑和攀爬的热爱,以及对夜色和黑暗所带来的刺激感的热爱。
到那时,当大风卷起街上的一张纸片,将其吹往屋顶的时候,他们也会由衷地热爱。在那张纸片上,也许还承载了加拿大伐木场里伐木工人的故事,还有阳光和河流的故事。这种爱会变得包容一切,甚至连言语都不足以表达,连理性都不足以理解。
相关图书
《剑桥夜攀者》
惠普尔斯奈思 著
夏杨 译
各个学院的大门晚上十点钟就会关闭,将简朴清静的学院生活与外面的世界隔绝开来。有一群人却开始行动了……
这是关于如何攀爬剑桥大学校内建筑的一本趣味指南。作者是是亲历攀爬事件的诺埃尔·H.赛明顿和他的朋友们。本书由篇幅短小的十五个章节构成,选取了剑桥大学最具代表性的几处攀爬地点,以第一人称的叙事口吻,辅以前辈的攀爬日志、摄影师的影像资料,记录了20世纪初期 一群攀爬者的故事。他们因爱好相聚,冒着失去学位、自由和生命的危险,打破学术圣地的严肃法则,去攀爬剑桥校内极具挑战性的各类建筑。青春与极限运动碰撞出的不是失控,而是征服恐惧的快乐,历经磨炼的性格,相互信任的友谊,以及度过迷茫岁月而收获的心灵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