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过去很自负,看不起一般人(当然,一般人也看不起我)。现在嘛,不要说自负,就是自信都没有了。我对现在的自己方方面面都很不满意,唯一欣慰的是:脑子还没有坏,近来几年可能不会老年痴呆。不仅如此,我的大脑,有时候反应还比较快。
口说无凭,亮出证据来。
刚刚有学生在我的文章后面评论道:“余老秀才,写得太精妙了,受益匪浅。”这位留言评论的人,是我的学生,问她叫什么名字,她不说,只道她是我过去的一个学生。学生嘛,她是念过去的师生情,我写得再不好,她也不忍心说不好,怕伤我心。其实,我不是玻璃心的。当然,还有一种学生,他们不会说老师差,因为说老师差就等于说他们自己差,名师才能出高徒嘛。
扯远了,这个学生留言夸我后,一个“国学大师”紧随其后告诉她:“秀才两字极妙,余老师的性格,确实有点像秀才。”
这个给学生留言的网友是浙江人,对我也算非常友好。她是一个作家,人长得漂亮,有才,又善良,还乐于助人。我对她的印象不错。但是,我这次看了她的留言后,大脑一下子跳出许多优美的句子,来调侃解读她说的“秀才”两个字。
学生说的“秀才”是一个名词,是和“举人”“进士”一样的学历称谓。而“国学大师”的“秀才”是一个词组,动宾关系,即:秀文才,炫耀文才。我故意这样理解,就有点幽默的味道了。
我接着说:“她的潜台词是,余老师爱‘秀’才,无才也爱‘秀’,再‘秀’也无才。”
(其实,那个美女作家不会这样损我)
今天,最后,我想就动宾词组“秀才”再发挥两句——
我们玩头条的“条友”们,大家来头条就是为了来“秀才”的。你有多少才就秀多少才,不要吝啬,不要保守。我呢,打算把全部的文才在头条上“秀”出,奉献给关爱我的“条友”。我虽然不是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但是两三斗“才”,一两车“学”,应该还是有的。
“条友”们,我们来头条就是为了“秀才”,必须“秀才”,必须认真“秀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