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转公真的有那么可怕吗?

这两天随着深圳学校的陆续开学,家长们不必每天陪着孩子上网课,时时配合学校监督孩子,许多之前想找大白咨询国际学校的家长,纷纷上门来面谈。

在大白见过的几组家长中,都对国际学校政策非常感兴趣,他们希望孩子未来的教育环境能保持稳定的状态,拥有纯正的国际化教学。

今天,大白就从家长问到较多的民转公政策聊起,看看政策之下,怎样选择适合孩子的国际学校。

到底什么是民转公

1、为什么要民转公

简单来说,是为了促进教育公平。因为我国的教育是为了满足大部分人的需求的,以深圳为例,公办学校的数量和比例不能满足孩子的上学需求,那么就要将不符合民办条件的学校转为公立。据统计,深圳至少有300所幼儿园在政策下转公。

2、具体政策怎么说

在教育部2021年发布的《关于规范公办学校举办或者参与举办民办义务教育学校的通知》中,这几个类型的学校会被民转公:

一,公办学校单独举办或者公办学校与其他公有主体合作举办的“公参民”学校,应转为公办学校。

二,公办学校与其他社会组织、个人合作举办的“公参民”学校,经协商一致且条件成熟的,可以转为公办学校。

三,既有居住社区配套建设的“公参民”学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转为公办学校,也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提供学位、继续办学。

四,公办学校与其他社会组织、个人合作举办的“公参民”学校,不符合“六独立”要求且难以整改到位的,可视情况转为公办学校或终止办学。

概念补充

六独立:教师独立、财务独立、招生独立、办学独立、教学独立以和行政独立。

公参民:公办学校举办或者参与举办民办义务教育学校。

国有民办:由政府投资建设、民营资本运营的办学体制的民办学校。

3、划重点

符合“六独立”的学校不用转公,比如福贝、维多利亚、荟同和爱文。如果不符合,在规定期限整改完成,也不必转公。

公参民、国有民办学校可能转公,比如深圳外国语小学。

不会马上转公,是一个过程,在2025年前完成。

民转公的影响有哪些

1、对于选择公办学校的家庭

原本民办学校学费较高,转公后会降到公办水平,学费更低。

往往民办学校硬件设施更好,转公后可以享受到不错的学习环境。

不过虽然选择多了,但是好学校仍然是那几所,好的师资也集中在好学校中,对于追求教育质量的家庭来说,并不一定能满足。

2、对于选择民办学校的家庭

影响最大的是这类家庭,如果孩子在读学校经历民转公,有家长反馈,老师没有编制,薪资待遇也不如从前,很多老师会跳槽到其他学校;所学课程也会改变,增加了国家标准课程,少了兴趣和个性课程。对于一些想要个性化教育的家庭来说并不适用。

对于正在择校的家庭来说,符合政策要求和办学质量好的学校非常少,可以预见,未来这些学校会越来越火,孩子入学申请的竞争压力也会越来越大。

3、对于选择纯外籍学校的家庭

民转公政策不涉及纯外籍学校,这类家长可以放心选择。

另外,因为民办学校的动荡,原本追求个性教育和国际化教育的家庭,会转而选择纯外籍学校。

总体来说,纯外籍学校受到政策的影响非常小,课程不受限,内容相对自由。

最近家长们咨询纯外籍学校越来越多,当然与前两种学校不同,入读学校需要具备外籍身份。

这两年国际学校的家长太难了,民转公、双减等政策不断,疫情、网课也来添乱。

在这样的背景下,大白建议家长们千万不要盲目选择,一定要提前规划:

1、想读公立,要看自己是否符合学校的积分要求,有时可能学校就在楼下,但因为积分不够,反而要舍近求远去其他学校就读。

2、想读民办,要提前了解学校背景和资质,这方面可以咨询大白。在民转公的情况下,优质民办学校会非常稀缺,家长要尽早备考或规划。

3、想读国际,更适合未来想要出国留学的家庭,一些追求国际化程度高的家长会优先选择纯外籍国际学校,在学校的身份条件问题上,也可以找我了解。

除了民转公,还有不少政策影响着家长们的择校。那么哪些是安全且值得选的学校?哪些是在危险边缘游走的学校?未来如何规划才不会后悔?9月17日上午10点,我们从政策角度出发,并对广东教育厅政策文件进行独家解读,帮助大家长远规划,理性选择!

私信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