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教授预测,未来10年内,3类职业或将“消失”,会计被点名

选择专业就是在选择职业,除非是考公务员或者继承家族产业,大部分学生在报志愿的时候都是希望所选的专业和学校能为就业增加优势,但计划赶不上变化,三五年之后专业的就业情况如何谁也说不准。

人们习惯按照就业率和发展前景将专业区分成冷门和热门,分数高的学生专业可选性更大,往往会首选那些热门专业,比如计算机类专业就是香饽饽,但是选了热门专业就一定稳妥吗?



行业的发展更新迭代,近年来一个行业从兴盛到陨落的周期更短了,北京大学姚洋教授预测,未来3类职业将被替代,想选择相关专业的学生要谨慎了。

未来十年3类职业或将“消失”,会计在其中,北大教授道出原因

高考生在报志愿的时候会结合专业所对口的工作发展情况来选择,而北京大学的姚洋教授也给出建议,在他看来,未来10年内,3类职业很可能会“消失”,学生可作为参考。



首先是外卖员,现在的外卖员可以说是卧虎藏龙,不是低学历年轻人的专属了。

外卖员工作相对自由、多劳多得、工作压力小,只要肯努力收入比很多白领都高,因此而吸引了不少刚毕业的大学生,甚至有很多重点大学毕业生加入其中。

但是姚洋教授并不看好外卖员,他认为外卖员只适合短期选择,10年内这类职业或将消失,不建议毕业生把送外卖当做长期工作。



紧接着会计也被点名,这令学会计专业的学生慌张,会计人员消失了,专业岂不是白学了?

曾经会计专业很热门,在家长眼中学会计好找工作,还相对稳定,但是几年来会计专业的人才供过于求,就业情况大不如前。

姚洋教授认为会计在10年内可能消失,现在的人工智能很先进,也能做到精准计算,效率比人工更高,未来基础的会计工作可能会被机器替代,成为不了高级会计人才或将面临失业。



最后是翻译人员,姚洋教授直言学生纯粹学过语言很危险,现在有很多翻译软件,准确率很高,可以解决基本的翻译需求,未来可能不再需要那么多专业翻译了。

但是如果能成为高级翻译人才还是很吃香的,只有拥有了不可被取代的能力才是真的端上了“铁饭碗”,能被机器取代的工作一般都是相对简单化的。



没有专业能一直“热门”,选专业要做长远打算

被北大教授点名职业人员和对应专业的毕业生或许会有危机感,虽然只是预测,却也存在一些道理,有很多工作人才需求量都在减少,从人工换成了机器,学生在做每一个选择的时候都要更加谨慎。

所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选择专业的时候将眼光放得长远一些,没有什么专业能一直热门。



现在最热门的是计算机类专业,可现实却是互联网大厂也在裁员,如果跟前几年比,计算机类专业的发展也在往下走,只是幅度比较小不至于影响到学生的选择,收入又比较高,即使还有10年的好时候学生也觉得值得。

而最冷门的当属生化环材这样的“天坑”专业了,但是这些专业曾经也被学生看做是“香饽饽”,生化环材的今天或许就是很多专业的明天,专业的好与坏是对比出来的,冷热门都不是永久的。



在报志愿选专业的时候不能只看眼前,要根据职业发展方向做长远打算,热门专业也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假设想考公务员,就没必要去学计算机类专业,不同职业对专业以及学历层次的要求也不一样。

笔者观点

大学中的部分专业被学生打上“没前途”的标签,劝退得比比皆是,可是每个专业都是为了培养人才,好与坏都会社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总要有人去学,都扎堆往一个地方去只会让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



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多数学生只看到行业不行,却不反思为什么有的人就能成为业界大佬,其实最稳妥的不是选择一个多好的专业,而是让自己具备不可被替代的能力。

杨姚教授所预测的这3类可能会消失的职业可以作为学生的参考,但学生自己也应该有衡量标准,不能被外界的声音控制。

今日话题:你对北大教授的预测有何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