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参加高考,最终考上二本,父母心灰意冷

01.

有一种父母,是无论孩子怎么努力,他们都永远得不到满足,永远都看不到,你们信吗?

我们亲戚家有个孩子,第一年参加高考时,因分数不够选择补习;当第二年再次考试时,分数虽然过二本线,但未被录取。

今年是这个孩子第三次参加考试,终于如愿以偿稳上二本,圆了大学梦。可这样的结果,孩子的父母并不满意,整天唉声叹气,数落孩子不好好努力,让补习的时光白白流逝,并没有取得太大进步,还要求孩子继续复读。

孩子被逼无奈,只能低头不语,像个木偶一样默默接受父母的指责与安排。亲戚们都劝说道:“这已经很不错了,至少孩子每年的分数都在提高,能读就让孩子去读了,一直补下去,孩子心理压力也大。”

可他们却说:既然这两年多少都有点提高,那就再补一年,至少能上一本。

02.

看着孩子那可怜的样子,我没能忍住冲动的毛病问道:“如果再补一年,就一定能考上一本吗?要是还是二本或者连二本都考不上呢?这其中有太多不确定因素,谁能保证。作为家长,你们有考虑过孩子的感受吗?有问过他的意见吗?”

一年又一年的补考,这需要多大的勇气,你们是否清楚?孩子现在已经被逼得连话都不敢说了,这对他的成长十分不利。

他的努力、他的进步,每年都很明显,这是一个很好的结果;但作为父母,在你们的眼中却只有无尽的欲望和得不到的满足。

另外,假如再补一年,真的考上了一本,难道孩子今后的人生就万事大吉了吗?与孩子的身心健康相比,与孩子能否积极面对困难、能否勇于生活、能否勇敢做自己相比,学校和成绩就真的那么重要吗?

如果孩子自愿选择再补,那就另当别论,而不是一味按照父母的要求行事。

03.

我不知道他们是否听进去了,也不想管他们是否生气,但至少说出这些话是问心无愧的。

无论最终他们是选择让孩子继续复读还是去上二本,又或者是否愿意放下面子去听取孩子的意见,那都是他们的选择,并且最终也要承担相应的结果。

@甜甜妈妈说育儿​孩子不是考试的机器,如果一路攀登只是单纯的为了去实现考上某个学校,那么当他们有一天实现了这个目标,接下来他们的前方也会出现一团迷雾。

因为再往前走,他们就不知道自己该干嘛了。

学习应该是孩子自己的事,如果学习是为了父母,为了分数而学,那么孩子的内心就会很痛苦,动力也会不复存在。

一个孩子的原动力,自驱力往往源于自我。

如果一个孩子没有目标,没有方向,什么都要听父母的,那么他们就会在原地打转,甚至向后退。

孩子不会为了他人的目标而竭尽全力,除非这个目标是他自己定的,否则父母过度承担、过度包揽,只会剥夺孩子体验自主、体验自我的力量和机会。

在生活中,教会孩子学习很重要,但同时,教会孩子面对未来生活的勇气也同样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