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中考作文真题范写Ⅰ河南卷1《留在心底的声音》审题导写

【中考原题】

2022河南中考作文题

更多高考中考小升初作文展评详见《何老师教中高考作文》主页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作文。(50分)

(1)生活中,声音无处不在。它可以是我们听到的万物之声,也可以是我们听到或看到的各种信息。这些声音中,最令你难忘的声音是什么?请以“留在心底的声音”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要求: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②600字左右。③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2)信息时代,人人都可以是“发声器”,我们该如何发出自己的声音,该如何对待各种不同的发声?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简单的议论文,表达你的思考。要求:①观点明确,有理有据。②600字左右。③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审题立意】

2022年河南中考作文是记叙文和议论文二选一,今天解析记叙文命题。

这是一道给材料的命题作文,审题和立意难度不大。以“留在心底的声音”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声音“是中心词,材料中说“它可以是我们听到的万物之声,也可以是我们听到或看到的各种信息。”即可以是“有声之音”,也可以是“无声之音”。具体来讲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留在心底” 很关键,说明这种声音对作者的触动很大,让作者记忆犹新。它指向过去,而非正在进行, 更不是未来之想象,这是作文的“时态”要求,要重点过去,写回忆。

②文章可以实写,写有声之音。比如可写由听到书声、风雨声、教诲声、音乐声等,带来的心灵冲击和审美感受;也可以虚写,写无声之音。比如将艺术作品(一幅画、一首诗等)中的某些图景幻化为听觉感受,从而进入审美境界。

③所写声音应有感染力的,震撼力的;表现的“声音”不应该是低俗的,不健康的,对声音的感受应该是深刻的。

④因为命题对“声音”没有数量限制,可以是一个,可以是一种,也可以是相关联的多个或多种。当然作为六七百字的记叙文,若写成“多个”和“多种”,文章取材就会失于宽泛,从而影响文章的深度和主旨的明确表达。

⑤从主题表现上:可以表现真情挚爱,比如父母的叮嘱,朋友的鼓励;可以表现家国情怀,如,建国70周年大阅兵中那句广为流传的“这盛世如你所愿”;可以表现责任担当,如疫情中的“幸而有你,山河无恙”,洪灾中隧道下,侯师傅催促司机“快下车”;还可以是审美体验,冬天的雪落声、夏天的下雨声、秋天风吹叶落声、歌曲《孤勇者》带给的震撼,电影《金刚川》带来的感动……只要能抓住声音,写出真切的感受,动能撩拨起阅卷老师敏感的心弦,奏出留存在心底的声音。就是一篇优秀的考场作文。

【优秀作文】

留在心底的声音

(学生作文,老师修改)

人生旅途,坎坎坷坷,一路走来,总有一首歌会一直流淌在心底,那是用生命演绎的心灵旋律。“去吗?去啊!以最卑微的梦。战吗?战啊!以最孤高的梦……”每当《孤勇者》在耳边响起,我总热血沸腾,以至于热泪盈眶。

少年爱梦,昨是今非

作为一个“全面发展、语文特长”初中生,初一整学年,我依然琴棋书画不丢,舞蹈唱歌照旧,翻起心爱的《红楼梦》,一看就是半宿,班级“青春风采”辩论赛,我大杀四方,赢得了满堂喝彩,年级“音你而起”歌手大赛,我越唱越勇,跻身三甲,学校共有五个社团,活跃着我朝气蓬勃的身影……一年来,我的学业成绩一降再降,直至数学、英语跌落至泥潭,物理、化学卑微到尘埃。曾是身披甲胄、舞台中央的英雄,如今只能在黑夜中呜咽与彷徨。

岁月不败,我战益坚

初二是新的开始。“爱你孤身走暗巷,爱你不跪的模样,爱你对峙过绝望,不肯哭一场……去吗?配吗?这褴褛的披风战吗?战啊!以最卑微的梦”,此时,《孤勇者》第一次在耳边响起,我知道,这正是我的战歌,将留存我的心底。从此,吃成了我青春的勋章。多少夜以继日,多少暑来寒往,每次挥汗如雨,每次暗夜彷徨,以寂寞为伍,以孤独为伴,书剑天涯路,决战青峰巅,心有鸿鹄志,自在过万山。每次考试,当我走进考场,将笔墨上膛,以考卷为疆,策马奔腾,神采飞扬,我将梦想凝聚在笔尖,用成绩来争取属于自己的荣光。第一学期,逐渐跻身中等,第二学期期中,班级前十。

时光凝聚,年华成诗

盛夏已满,繁叶成诗,六月如火,奋斗不息。如今我端坐在考场,雄心万丈,振翮高举,畅游八荒。窗外,是湛湛蓝天,温暖骄阳。“去吗?……战啊!……”一首《孤勇者》,是留存我心底的声音!(68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