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届网友真是太难“伺候”了。
前几天,一名衡水中学学霸为了给同学们加油打气,做了一场激情澎湃的演讲。
不料,却被骂上了热搜。
有人单单拎出其中的一句话来说事:
“我就是一只来自乡下的土猪,也要立志去拱了大城市里的白菜!”
某些人怒了,说他什么仇什么怨,用得着咬牙切齿吗?
评论里,满是告诫味。
“年纪轻轻,怎么这么极端?”
“这已经很变态了,看好自己家白菜,谨防野猪。”
“什么时候录制的不打紧,问题在于这位学生所表达出的理念令人不寒而栗。”
我很疑惑,这些网友哪来的“正义感”?
硬生生把一位高三学子的奋斗宣言,搞成了城乡对立。
扣上“极端”、“变态”、“恶臭”的帽子。
如果张锡峰的演讲词,全是“土猪”、“白菜”,他被骂还情有可原。
但很多人都有意无意忽略了这个比喻的前提:
“我和他们开玩笑说......”
既然是开玩笑,比喻接地气了点不是很正常吗?
再说了,大城市里的“白菜”指的是什么,难道不是因人而异?
借用杨笠的一个梗,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事情。
回到事情本身,这是一种断章取义的行文。
截断别人的原话,放大其中的矛盾,然后再群起而攻击。
看似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其实是心胸狭隘的表现。
只看到自己想看到的,只说自己想理解的,其余的通通不理会。
如果看过完整视频,你会发现这只是一个“普通人”不甘平凡,绝地反击的故事。
在张锡峰的演讲中,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顿悟”时刻。
某一天,他正在写作业,忽然听到客厅里传来一句问话:
“你曾见过什么样的中国?”
他瞬间愣住了,笔掉了下来。
记忆中,他只见过照片上的中国。
他放下专业,走到客厅,被接下来看到的一幕幕震撼到了:
北中国的雪。
南中国的风。
姑苏城外的寒山寺。
月满神州的廿四桥。
他手舞足蹈地说:
“一段段解说词,应着婉转的陶笛声,让我热泪盈眶。”
见过“世面”的人,对祖国山河司空见惯的人,是不可能如此激动的。
唯有第一次见的人,才会如此“失态”。
受限于环境,张锡峰曾经的教育资源不容乐观。
英文老师是语文老师“客串”而来,对英文发音只懂皮毛。
甚至,还需要向学生请教。
骂张锡峰偏执的人,陷入了另一种偏执。
他们忽视了一件事。
那些每天凌晨在操场上一边奔跑一边呼喊的人,只是“穷人家的孩子,想要成为父母的骄傲”。
张锡峰激动地解释,“他们有什么错,他们......就是你啊。”
太多人忘记了自己也曾是张锡峰。
平凡,却又不甘平庸。
于是看起来有些偏执,走路时自带火焰。
恰恰是这些看起来“令人害怕”的人,改变了自身的命运。
还记得11年前,那个高呼“多拿一分,干掉千人”的衡水中学班长吗?
从他的言论中,也可以看到“偏执”的影子。
但11年后,他褪去了青涩,渐渐变得稳重,并有了一个崭新的身份:外交官。
履历羡煞无数人。
试问,如果他当时没有狂热般地学习,会有今天的成绩吗?
所以,当你看到那些高喊口号,挑灯夜战的学子,不要嘲笑,更不要轻视。
他们只是看到了人与人的差距,正在努力弥补。
如储殷所说:
“不要去苛求那些处于困境当中拼命向上人们的执拗、偏激,甚至是狭隘。
因为他们没有条件,没有资源去文明和优雅。”
狭隘只是一时,优雅的时刻总会到来。
2
穷苦的大山孩子,生来就面临着极为艰难的一生。
唯有少数勇者,逆天改命。
还记得刘秀祥吗?
他用十几年,历经磨砺与血泪,改变自己的命运。
从初中开始,刘秀祥就开始带着妈妈求学的艰难之路。
住过茅房、租过猪圈,四面漏风时,就用编织袋围起空洞的窗口。
他没有钱交学费,就疯狂地打工赚钱。
在一家水电站,他每天基本不睡觉,连续十几个小时上班,就为了凑学费。
因为太累,直接从百米高空坠落,幸好有安全措施才保住一命。
高三那年,学业最重,也最难。
下了晚自习,他就去捡废品,天微微亮才回,继续回去上课。
生活对于一个贫苦的孩子,露出最严苛的一面。
第一年高考,因为长期的营养不良,加上生病,刘秀祥落榜了。
直到后来,他跪求一位校长,才重新拥有了读书的机会,才有了后来他考上大学,造福家乡的故事。
有人生来就是地狱模式。
有人说,他该感谢苦难塑造了他。
都是屁话!
他该感谢的,是从未放弃过的自己。
在过去十几年中,有任何一刻,他如果犹豫一点,退缩一点,一切都会不一样。
命运的泥沼张开巨大的口,等着丧失斗志的人沉没,只有最勇敢的人,才能爬出来。
他唯一该感谢的,是从未放弃过的自己,是即使双脚鲜血淋漓,也没有停下脚步的自己。
一个穷人的孩子想要改命,到底有多难?
看看刘秀祥他们就知道。
家庭无法成为他们坚实的后盾,甚至还会成为他们的拖累。
他们在很小的时候,就要被迫着过一种极为贫苦的生活。
大多数孩子没能坚持读书,因为,在贫苦的家庭,活下去,是比学习更为紧迫的事。
只有少数坚持下来,用苦读、用比别人多百倍千倍的努力,才站上了普通孩子的起点。
张桂梅创立的华坪女高,那里的学生都是来自山区的孩子。
每天5点,张桂梅准时叫醒孩子们,那时,整座大山都还在沉睡。
每晚12点,晚自习下课,还有孩子请教老师问题。
就是这样的苦读,让华坪女高成为一个传奇。
多年后,那些曾经差一点辍学,被迫接受嫁人生子命运的孩子,有的进了厦大,有的考了武大。
至此,命运才收起它的凶恶,向他们展开温柔的一面。
我记得林万东,2019年,他以713分考取清华大学。
父亲丧失劳动能力,姐姐上大学,弟弟念高一,沉重的负担全在瘦小的妈妈身上。
林万东极为节俭。
舍不得在学校买饭吃,他就带着白米饭,就着咸菜解决一顿。
没有钱补习,就只有打题海战。可他连买试卷,都只能向收废品的大爷买二手的。
他度过了怎样艰苦又孤独的三年,旁人难以想象。
只是,在清华大学录取通知书到来时,他还在工地搬砖凑学费。
正如林万东说的:唯有自强不息,我们的未来才有无限可能。
像他们这样的贫寒的学子,还有很多。
对穷苦的孩子来说,想要改变命运,想摆脱贫困向上走,唯一能靠的,真的只有自己。
有句话说得对:路要自己一步一步走,苦要自己一口一口吃,抽筋扒皮才能脱胎换骨,除此之外没有捷径。
3
作家陈岚说:对寒门学子来说,我们必须做得更好,才能实现阶层的流动。
高考结束后,很多孩子的命运走向,已经清晰。
在收卷铃声响起那一刻,我祝福你们:
愿你们合上笔盖那一刻,有武士将刀收回剑鞘般的骄傲。
从此天高地阔,任君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