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大家一提到四川,不仅会想到四川的火锅美食,还会想到四川是一个高考大省,省内参加高考人数位居全国前列。
很多人认为四川有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四川农业大学等多所双一流高校,所以认为四川学子考入到重点大学应该更简单。
但实际上四川学子非常苦,四川学子考入到重点大学的难度比大部分省份都要高,很多四川学子都要参加复读才会有书读。
按照此情况来看,重点大学在四川招生应该更抢手才对。但在实际高考招生中,却罕见有大批985、211大学在四川招生中遇冷,引发了大家的关注。
据四川教育考试院发布消息可知,在四川省一本批次投档后,有部分高校没有完成招生计划,所以需要进行征集志愿,征集志愿名单中,不仅有普通高校,也有重点大学。
文科
吉林大学缺额1名学生,补录专业为农林经济管理。
海南大学缺额4名学生,补录专业为戏剧影视文学、酒店管理(中外合作办学)。
成都理工大学缺额38名学生,补录专业为市场营销、广播电视编导。
理科
大连理工大学(盘锦校区)缺额1名学生,补录专业为经济学类。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缺额22名学生,补录专业为安全科学与工程类、环境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土木工程、建筑学等。
厦门大学的定向西藏就业招生计划缺额4名学生,补录专业为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缺额1名学生,补录专业为英语。
湖南大学缺额1名学生,补录专业为城乡规划。
西南交通大学缺额9名学生,补录专业为工商管理类。
中南大学缺额1名学生,补录专业为土木工程(中外合作办学)。
河北工业大学缺额1名学生,补录专业为建筑学。
看到这大家也会非常好奇,为何上面这些重点大学在四川招生中会遇冷?其实这些高校在四川招生遇冷的原因很现实,主要有三点原因。
第一,征集的大部分都是冷门专业。
比如征集专业有:土木类、工商管理类、市场营销、旅游管理类、生化环材等。
这些专业目前没有什么就业前景,学生学习四年时间毕业后,可能会面临着毕业即失业的窘况。如果在毕业后找不到工作,这意味着大学四年白白浪费了。由于这些是冷门专业,所以没有什么学生想报考。
第二,征集的部分是中外合作办学的专业
大家只要看到中外合作办学的专业,就说明此专业的学费标准比较高。大部分普通专业的学费每年为几千块钱,而中外合作办学的专业每年学费高达几万块钱。
而且中外合作办学的专业后面还要去到国外留学,不管是国内的花费还是国外的花费都是普通家庭无法负担起的。
第三,有的名校征集的专业是定向就业
厦门大学定向西藏就业招生专业有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热门专业,但由于学生在毕业后需要先在西藏工作几年时间,所以就有很多学生不愿意报考,毕竟西藏海拔高,很多学生都不适应高海拔的生活环境,所以这些专业也没有1什么学生报考。
你怎么看待这些高校遇冷的原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