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担任班长及学院学生第三党支部组织委员
成绩优异,实力过硬,硕果不断
平均学分绩点3.89,专业第二,推免综合排名专业第一
荣获2023年国家奖学金,多次荣获校级一等、二等奖学金
“优秀学生标兵”及“优秀学生干部标兵”
2022年“抗疫先进个人”称号等荣誉称号
主持一项国家级大创,以第一作者发表两篇论文,参与学科竞赛十余项
现已推免至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凭努力让大家记住她的名字:
2020级翻译专业201班学生吴雨西
理想浸润童年,一步一脚印
孩童五彩斑斓的梦总是伴着对山与海的幻想,盼着远走高飞,儿时的吴雨西渴望着环游世界。因此学习外语就像是为一场精心策划的旅行做准备,久而久之,英语成为她学习生涯中无法舍弃的一环。
后来,吴雨西在影视剧中了解到译员这个职业,并为每一位口译人沉着冷静、大气干练的姿态所折服。因此,年少时对这一职业的憧憬为她日后选择翻译专业埋下了伏笔。
大学四年,除了认真对待每一堂课,她时常还要一边为重要的考试挑灯夜读,一边又为学生工作而忙碌,更别说手头还有科研项目和竞赛需要完成。一片兵荒马乱之下,她培养出判断事物轻重缓急的能力、自我评估的能力、合理规划时间的能力以及迅速的执行力。任务划分出条理后,吴雨西通常先着手专攻前20%,完成后再安排上后续的任务。她认为:“这样每完成一件事,都会有一种成就感,这个甜头能激励我更高效地完成其他任务。”
勤勉锤炼专业,一天一进步
翻译界里有一句广为流传的名言:“一天不练自己知道,两天不练同事知道,三天不练全世界都知道。”这句话强调的是每日坚持练习的重要性,但吴雨西认为这句话也能代入到英语学习中。
例如,每天的单词打卡,两天一篇阅读打卡,定期的听力、口语训练。“利用好现有的学习资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点点学习热情=掌握一门外语。在我看来,语言学习没有捷径,重复就是最好的办法。”吴雨西介绍说。
翻译讲究“信、达、雅”,因此其中一大难点是使英译极具中国特色的表达,例如诗词歌赋、神话典故等。为了摸清某一诗句的英译方法,她会搜集前人译过的众多版本进行比较,再综合诗歌的写作背景、前人译法的巧妙程度以及诗句所处语境的合适情况,从而确定最佳的译法。后来接触到了大创,她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发现这类主题也是目前的研究热点,前人基于此发表了许多期刊予以参考借鉴,于是解决方法又增加了一个,就是借用学术经验。
行动沉淀经验,一岁一领悟
回想起整个保研过程,她很感谢班主任王伟老师和辅导员刘奇峰老师,在这场巨大的心理战中,在无尽的内耗和压力下,老师们在她迷茫无助、不知所措之时给予莫大的关怀和鼓励,时常将她从寝食难安、惴惴不安的至暗时刻拉回温暖的阳光之下。
大学四年里她游历山川,旅行中的人文、美景、美食能够抚平浮躁的心情,治愈学习工作产生的紧张焦虑。同时,旅行过程中能够得到很多锻炼,例如规划行程、与人交际、随机应变等,这些能力都能够转化为学习生活中的利器。
“作为即将毕业的英专生,我切实地感受到目前英专就业市场的饱和及狭窄。不得不承认随着社会竞争力的加剧,掌握单一的语言技能似乎已经不大吃香了。”面对目前的就业形势,吴雨西这样讲道。挑战与机遇共存,因为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发展削弱了传统译员的竞争力,所以越来越多人选择转换赛道,换条路跑。她认为,既然时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不丢老本的前提下,可以培养其他特长,例如结合新传、法律、国际贸易等方向规划未来,全方位培养个人能力,技多不压身。
少年的梦想,是远方的灯塔
理想与知识是点亮现实的灵光
努力与学习是照进灵魂的火束
在那属于自己的一方
精心浇灌,耐心等候
收获丰硕的果实
来源: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文案:李雅淇
图片:受访者本人提供
封面:受访者本人提供
编辑:罗思雅
审核:夏文辉 罗思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