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段时间很多媒体都在呼吁把课间还给孩子,因为,有很多家长反映这样一个问题:
小学课文里描述的校园生活正离孩子们越来越远,很多学校要求学生课间不要下楼,不能高声说话、跑跳,被抓到还会扣分......
为何本该热热闹闹的课间时分钟,却变得静悄悄?
我想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站在家长角度谈谈这个问题,虽然,学校和老师这种管理方式我也不认同,这其实就是懒惰的管理方法,但是,现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更值得探讨,为什么学校和老师明知不可为,却还要这么做呢?其实,这背后跟家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开始今天的文章之前,我想先分享一个近期发生在孩子班里的一件事。
孩子所在的学校,并没有限制他们课间十分钟的自由,相反还经常举办一些有意思的体育活动,昨天刚结束一场别开生面的运动会,孩子们很开心,这一点我还是比较欣慰的。
孩子班里有一个调皮捣蛋的男生,连老师都拿他没办法,上课捣乱课堂纪律都是小事,最让老师担心的就是他课下总喜欢做一些危险动作,要么伤到别的孩子被家长投诉,要么伤到自己,伤到自己后,他的父母就会来学校兴师问罪,把老师大骂一顿。
如果这个调皮的孩子,他的父母对他严加管教或许还不至于那么让老师头疼,但是,他的父母刚好每次都是反着来,不仅不会教训自己的孩子,还一味偏袒,每一次我家孩子回来给我讲述这些小插曲的时候,我就挺心疼他们老师的。
就在上周,这个孩子又在课间调皮了,这次没有伤到别人,伤到了自己,起因是他故意破坏学校的教育设施,同时伤到了自己,孩子在学校受伤了,老师肯定要给家长联系,家长来到学校后,当着全班同学的面,不由分说把班主任骂了一顿,说话也很粗鲁难听,班主任委屈地哭了,还自掏腰包带孩子去医院做了检查。
孩子给我讲述这件事的时候,我感觉到她有点心疼老师,还说同学们都觉得老师受了委屈,但他们又无可奈何。
可能有人会说,这种学生只是少数,其实不然,几乎每个班里都有那么几个难以管教的学生,如果家长明事理还好,如果家长不讲道理,那真的是老师们和全班同学的灾难。
为何把课间十分钟还给孩子那么难?我们客观公正地说,老师和学校肯定是有责任的,他们是实施者,但是,追根究底,相信家长们也知道怎么回事,毫不夸张地说,有的孩子,哪怕是在学校被蚊子咬一个包,家长都要追问老师到底怎么回事,更不要说磕磕碰碰的问题。
家里有两个娃,我太有发言权了。
儿子刚从老家转学的时候是三年级,有一次在课间,老师要求每个学生都要拿水杯喝水,前面一个孩子蹲下系鞋带,站起来时头碰触到了儿子的水杯,当时也没什么事。
但是,这个孩子晚上回去时对家长说,我儿子拿水杯砸了他的头,很快,他的爸爸加我微信,上来就骂我儿子没教养,我当时忍住怒火,心平气和询问了事情经过。
儿子说,他自己碰上到了水杯,有同学作证,但是,那个家长说,他儿子回去说头疼,要我必须带他去医院做CT检查,毕竟确实是我们的杯子碰到了人家,老师也建议我带孩子看看,看到孩子后,我询问他哪里疼时,孩子自己都忘记了,一直说没关系,不用去,一点都不疼,只是碰了一下,但是,家长要求去,最终我花了钱给他做了CT。
我管不了别人,只能告诉自己的孩子,在学校,保护好自己的同时,也不要伤到其他同学,我明确对孩子说,下课期间尽量不要去楼梯那打打闹闹,因为很多家长和孩子我们惹不起。
还有一次,他跟一个女生做同桌,钢笔头朝上,不小心划到了女同桌的手,划了一道印子,女孩儿不乐意了,回去告诉了妈妈,她妈妈给老师打电话,老师不得不又联系我,让我给女孩儿妈妈打个电话,我真的一度怀疑我家孩子怎么这么倒霉,他确实很冤,为了不给老师留坏印象,只能去道歉。
让我最无语的是,那一次儿子的圆珠笔放在桌子上,没有盖笔盖,前面一个女生穿着白色外套,自己往后靠的时候靠上去了,白色衣服划了一道笔印,那个妈妈也给老师打电话......
我以为是自家孩子倒霉,总遇到这些糟心事,后来,跟其他家长交流的过程中,发现很多人都遇到了这样的苦恼,只不过这种事情都是私下处理,大家不知道而已,讲真,有些家长和学生真的很玻璃心,芝麻大的小事都要找老师。
“一切从孩子出发”本来是学校和家长的共同目标,但现在,却都在背道而驰,为什么会这样?
除了老师和学校的关系外,跟家长也有着分不开的关系。
家长们既想让自己的孩子在课间自由活动,释放天性,又不愿意接受孩子在学校遇到的任何意外,我所说的这个意外,指的是完全可以接受的小磕碰,比如,摔一跤,衣服被划上笔印这样的小事,很多家长应该都深有体会,以前的老师是真的敢管孩子,现在是老师是真的不敢管孩子。
孩子在学校摔骨折或者出现大的意外事故的原因也有,这些家长肯定难以接受,学校也不想发生这样的事情,因此采取了明知不可取,但也又不得不实施的措施,孩子的天性不是课间十分钟就可以禁锢的,个人认为,这件事要辩证着看,不能一味指责学校和老师,当然,也不能一味把责任推到家长身上,如果能采取一种折中的办法,那最好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