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是语文的半壁江山,因此有人说得作文者得语文。那么如何为作文赢得高分呢?
千古文章意为高。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可见立意的高下,决定着文章品位的高低。直白地说,立意决定着考试作文的得分高低。
所谓立意,就是确定文章的中心、主题或主旨,也就是根据题目的要求,确定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或者说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写这篇文章要表达怎样的主题。
立意要在仔细审题的前提下,根据题目的要求认真分析筛选,从而确定中心 。
如何更好地确立文章的中心呢?
01.切合题意,健康积极,并且中心突出。
通常将“切合题意”作为中考作文的重要评判标准,“切合题意”指的是作文在整体上围绕主题,行文十分符合题意。写作文在立意上首先要非常切合题目的要求。不能偏离了题目的要求。
语文课程致力于全体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其独特的育人功能和奠基作用。
作文的目的也恰恰体现这一立德树人的目标。写作文要紧紧跟随时代的步伐,弘扬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赞美生活中美好的人与事,赞美可贵的精神,同时激励人们不断向上。歌颂真善美,抨击假恶丑,传递健康积极的主题。带给人以积极的启发与思考。
主题在切合题意的基础上,还应该突出中心。让文章表达的中心思想或者是中心论点集中鲜明。写作过程中一定要紧紧围绕着主题。
中心突出往往是中考作文能评高分的另一个重要标准。所以考试作文更应该做到紧紧围绕主题,做到中心突出。
02立意深刻,引人思考
同样的题材,如果文章的立意不同,则可能有不同的效果。如同样是写母亲的文章,朱德同志的《回忆我的母亲》一文为什么会引发那么多读者的喜爱呢?这和他深刻的立意密不可分。
文章饱含深情地回忆了母亲的往事,热情赞颂母亲的优秀品质,结尾时作者把对母亲怀念的深厚情感,推广到对天下劳动人民的热爱,这是何等宽广的胸襟,而且表达了坚定的决心,尽忠于革命事业的决心,升华了主题,使文章立意更深刻。
写作文的过程中,想要表达的中心更深刻,需要多加考虑,多比较比较,在别人都想到的基础上,再往前多看一步,深挖材料背后的深层含义。使立意更深刻。
如2020年河北中考作文,同学们都抓住“习”字做文章,如果在叙事的基础上归纳习能生巧,或习能生慧等道理,文章自然立意就深刻了。
有的同学写到了陌生人对自己的一份关爱,很是感动,如果文章仅仅停留在感动上,主题也就很普通,但如果把他从陌生人这儿得到的爱再立志回报给更多的人,这样的主题就更为深刻了。
03.立意高远,新颖独到
鲁迅先生曾告诫文学青年选材要严,开掘要深。从小处切入,表达对事物的独到的见解。
可以选取比较小的角度去描述小的事情,描写小的场景,但一滴水足以见太阳的光辉,有时小处往往表达的是深刻的思想意义。所以用以小见大的写法来反映丰富的社会内容,揭示深刻高远的主题。
还可以展开联想,由实到虚来写。从眼前实实在在的自然的事物展开联想,联想其优良品质,比如荷花,会联想到它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品质,
比如说竹子,会通过它的外在,从而联想到它谦虚正直的品质,从而赋予物更深刻的内涵。
曾看过这样的同题作文《难忘的第一次》写的都是暑假外出打工,叙述的同样曲折生动。
一篇文章是这样结尾的,当我手里手里攥着刚领到的几张百元大钞时,心头一阵狂喜,我还没拿过这么多钱,这下可够我花一阵子的了。这个结尾就没有深刻揭示材料本身所蕴含的积极意义。
另一篇是这样结尾的:我手里攥着刚领到的工钱,尽管只有几张,可我却感到沉甸甸的,这是我一个假期的血汗换来的,现在我才深深体会到了爸爸妈妈挣钱供我读书是多不容易啊!
我为自己昔日大手大脚地花钱而感到深深的惭愧,但同时我的心里也涌出了一份自豪与欣喜,艰苦的劳动锻炼了我的体魄和意志,我长大了。
这样的结尾可以说画龙点睛,体验很深刻,情趣特健康,升华了主题,也激活了全篇。
文章的立意并不是单纯的写作技巧,它往往是一个人的思想见识,阅历,情趣等方面的体现。
要写出立意高远,文质兼美的好文章,需要仔细思考社会和人生,并且广泛地阅读积累,培养健康高尚的思想情趣,不断地提升自己的素养,如此,何愁写不出立意高远,情趣高雅的好文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