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27日,开学季。
上午,不少记者守在清华大学的报名处,他们的目标是一个叫吴善柳的考生,这位考生会不会出现在清华大学的报到现场,是那几天最受关注的话题之一。
从上午等到下午,就在不少记者准备放弃时,吴善柳出现了——他和他的父亲一前一后,各背着一个双肩包,手里拿着一个简单的旅行袋,一副风尘仆仆的样子。
办理入学手续时,接待新生的学生和老师一听到“吴善柳”这个名字时,都忍不住轻呼:
“原来就是他啊。”
吴善柳有着什么样的特殊经历?他的名字为何能引起这么多记者和师生的关注?
吴善柳和父亲
原来,这是一位曾经拒绝了北大,连续复读了十次才考上理想学府的学霸,他为了上清华放弃的大学,包括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同济大学等知名学府。
有人称他为“当代范进”、“考霸”,也有人说他是“高考疯子”;有人赞同他为梦想而执著,也有人质疑他一次又一次的考试是为了拿奖金。
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以32岁的“高龄”圆梦清华,吴善柳为什么对清华情有独钟?不断复读之前,他经历了些什么?四年后,当36岁的吴善柳从清华毕业时,他又是否会为自己年轻时的偏执感到后悔呢?
欢迎继续阅读,敬请关注了解更多!
01
吴善柳之所以能成为学霸,和他出生的环境不无关系。
1982年,吴善柳出生在广西浦北县北通镇。他的父亲是镇上中学的语文教师,后来当上了副校长,母亲在学校食堂工作。长大后,他的姐姐也成了一名教师。
更有意思的是,吴善柳家里世世代代生活的村子叫大书房村,连村名都透露着一股若有若无的文化气息。
吴善柳的童年和其他孩子是不一样的。
80年代,一个双职工的教室家庭虽然不算特别富裕,但也要强于大多数的农村家庭。
不算差的经济条件加上十分浓厚的知识氛围,让吴善柳获得了一个极好的学习环境。
不仅如此,他还有着高于同龄人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在小伙伴儿们还在玩过家家捉迷藏的时候,吴善柳已经开始背诵古诗了。上学后,吴善柳在办理的成绩也一直名列前茅,属于“尖子生”。
吴善柳的家
中考结束后,吴善柳不出意外地考入了县里最好的高中——浦北一中,一所聚集了全县的尖子生和优质师资力量的高中。
吴善柳虽然成绩优异,但在一堆好苗子中保持拔尖却远不如初中那么轻松。他开始了更枯燥、更刻苦地学习,除了学习之外,几乎没有什么娱乐项目。
家里有亲戚说吴善柳太内向,但他不在意:
“人际关系很复杂,我更愿意学习。”
父亲看到儿子这么争气,自然也加足马力培养儿子,希望家里能走出一位靠读书改变命运的人。
经过三年的寒窗苦读,吴善柳于2000年参加了第一次高考。
不过,从这次高考中,十八岁的吴善柳第一次尝到了失败的滋味——他考砸了。
常年奋斗在教育第一线的父亲见过太多考试失利的例子,面对失望的儿子,他没有责怪,而是给他打气道:
“一次失败,算不上什么,考大学对你来说不算什么难事儿。”
在父母的鼓励下,吴善柳还没来得及沮丧就重新上路了——收拾心情后,他回到浦北一中走进了复读班。
2001年,吴善柳顺利考上北京交通大学,被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录取,虽然他对这个结果不是很满意,但依然背起行囊踏上了自己的求学之路。
每一个求学的学子,心里几乎都藏着一个清华北大的梦,吴善柳同样如此。因为清华大学离北京交通大学很近,吴善柳在报到后的第二天便去游览了清华大学。
参观清华大学的所见所闻,给吴善柳带来了极大的震撼,也彻底将他的人生轨迹来了个180度的大转折。
02
如果按照正常情况,吴善柳应该早就成为一名电气工程师,过着正常人的生活了。
可见识过清华大学里浓厚的学习氛围后,他的思想发生了些微妙的变化——他被这种氛围吸引了。
吴善柳认为,清华大学才是学习的好地方。
可眼下自己已经入学,想进入清华只能退学重新复读,这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一个疯狂的、成本极高的想法。
吴善柳选择将那种躁动埋在心底,继续在交通大学读书。
可电气工程专业的课程太枯燥了,吴善柳对这个专业一点兴趣也没有。
在退学重考和对专业的厌烦的双重矛盾之下,吴善柳像是变了个人,他不再充满斗志,不再甘于枯燥,意志一天天地消沉了下去,在浑浑噩噩中度过了大学生活。
踏入社会后,曾经的学霸吴善柳颇有些方仲永那种“泯然众人矣”的感觉。因为在大学没有好好学习专业知识,吴善柳只能做一些电子厂这种没有技术含量,但也没什么发展前景的工作。
电子厂/图文无关
每天要超过十二个小时的工作让吴善柳感到身心俱疲,流水线上专人监督、产品计件的生产方式更让他感到绝望——这样的日子,有什么奔头呢?
“整个人连轴转根本停不下来。如果你这样打过工,就不会再谈理想,不会再有那种浪漫的想法。”
他开始怀念读书的日子,对他来说,最考验人的、最辛苦的还是打工的生活,高考的辛苦远远无法与之相比。
吴善柳所谓的“浪漫的想法”,就是指埋在心底多年的清华梦。
吴善柳的清华梦这些年并没有消失,而是像一颗若有若无的火星一般深深埋藏在心底,每逢工作遇到挫折时,火星便明亮些;回头想到现实时,火星又暗淡了些。
在电子厂反复纠结了两三年之后,吴善柳心中的理想压倒了现实。
他下定决心改变当下的处境,一定要考上清华,实现心中那份简单的浪漫。
03
做出这个决定时,吴善柳压根没想到自己的重考之路会如此漫长。
2007年,吴善柳在家人的支持下重新过上了寒窗苦读的生活。
吴善柳的学习天赋极高,在丢下高三课本六年之久,备考的时间也只有三个多月的情况下,他考入了北京师范大学,比六年前那次的成绩还亮眼。
然而北京师范大学虽然不错,却远未达到吴善柳的理想。
目标明确之后,吴善柳没有了纠结的感觉,一次失败直接重来,他重新回到电子厂,为自己挣下一年复读的学费去了。
当打工不再只是满足养家糊口的需要,而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吴善柳打工的心境都不一样了。
2008年,备战了一年的吴善柳迎来第四次高考,可造化弄人。
他再次考上了北京师范大学。
再来!
2009年,从浦北中学换到钦州一中继续深造,这一年,他考上了中山大学。
再来!
2010年,北京林业大学。
再来!
2011年,他又回到浦北中学复读,这次的结果格外喜人,他以650多分的成绩首次进入广西前100名。
此时的吴善柳已不再年轻,最初的理想也逐渐改变,用他自己的话说叫“七分理想,三分现实”。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等学校的招生部向他抛来橄榄枝时,他表示,如果这些学校的经济、金融类专业能录取上,他也愿意去就读。
金融类专业就业后的高收入,就是吴善柳的“三分现实”,除此之外,不作他想。
不过,老师和家人更倾向于让他报考北京大学,最终,他拒绝了其他名校的招生部,选择冲击北大。
吴善柳被北京大学录取了。
但不幸的是,当年北大本部的提档线还是高了几分,录取他的,是北京大学的医学部。
不管怎么说,吴善柳毕竟是考进了北大,浦北中学在校门口贴出喜报,吴善柳的镇上、村里都放起了鞭炮。
可这个结果让所有人都满意,只有吴善柳不太满意。
吴善柳听说北大医学部的学生只在本校学习一年,认为后续的学习缺乏北大的氛围。其次,他害怕见血,害怕那些人体组织,医生不是他想做的职业。
但那毕竟是北京大学,吴善柳感觉到了撕心裂肺的痛,他说:
“也不是非清北不上。除了医学,北大的任何一个专业包括历史、哲学等,都可以。”
现实毕竟只占三分,理想会为金融、历史、哲学等专业让步,但不会为医学专业让步。
他放弃了北大,选择继续复读。
2012年,南京大学,吴善柳到了而立之年。
2013年,同济大学。
有梦想谁都了不起。2014年,32岁的吴善柳参加了人生的第十次高考,以680分的成绩夺得钦州市理科状元,终于被清华大学录取,心里埋藏了十几年的火星终于烧成了熊熊烈火。
可命运好像和吴善柳开了个玩笑——清华大学的梦想终于实现了,但录取他的专业,叫电气工程与自动化。
当年让他在北京交通大学浑浑噩噩度过了四年的专业,如今在清华大学又和他见面了。
十几年的复读,吴善柳的人生好像在原地打了个转,又好像没有。
04
知道了吴善柳十次高考的故事,也就知道了开学那天,记者从上午等到下午只为见吴善柳一面的原因。
记者一拥而上。
经过十几年的磨练,吴善柳成熟、理性了不少。被问及未来的规划时,吴善柳不卑不亢,坦言道:
“说实话,我连明天要干什么都不知道,怎么能把蓝图画到四年或者十年之后呢?还是边走边看吧。”
吴善柳告诉大家,这些年他每考一次,现实和理性就会多占一份,理想和浪漫就会减少一分。除了金融、哲学等专业外,他还想过做一个老师,有些后悔当初没有在北京师范大学好好读书。
如今理想虽然达到了,但专业却和他开了个天大的玩笑,这让吴善柳自己都唏嘘不已。
吴善柳面对记者,侃侃而谈
时过境迁,理想实现的那种悸动也减弱了许多,吴善柳并没有自己想象中的那么激动:
“来清华是迫不得已而为之,我一生最惭愧的就是这件事……清华的荣誉感有一点点,但可以忽略不计。”
“谈理想的年代已经过去了,要承认现实。”
从这些话里不难看出,吴善柳对自己这些年的偏执行为,是有过后悔之意的。
但同样的,这段特殊的经历也给他带来了不小的收获——理性。这从记者对他的提问中就能看出:
记者:“你的同学都是90后(吴是82年的),打算如何融入大家?”
吴善柳:“自然而然就好,不必把自己特殊化或扩大化。”
吴善柳被人称为“高考疯子”,很多人推崇他为学霸,但他却认为自己的故事“并不是很光辉”,他说,每个人的经历都是不可复制的。
面临更多媒体、电视栏目的访谈邀请,吴善柳也一一拒绝了,他告诉媒体:
“ 自己就像一辆已经长期偏离轨道的列车……这只是一种个人选择,不符合主流价值观,最好不宣传、不评论、不报道。”
不宣传、不评论、不报道的背后,是时间和经历带给一个人的成长。
05
2018年,吴善柳第二次大学毕业了,这一年他36岁。
由于和同龄人相比缺少了十几年的工作经验,他没有去应聘那些以前向往的高薪职业,而是决定在河南郑州的一所私立高中做起父亲的老本行。
有人笑称,做教师对他来说是最好的归宿,毕竟带着十次高考的经验执教高三学生,可以算是“物尽其用”。
吴善柳今年四十岁,正式进入了不惑之年,也是他当老师的第四年。
他带过的学生透露,吴老师上课风格幽默,得到了全班同学的喜欢。另外,有这样一位带着传奇经历的老师,同学们都对他十分佩服,也为自己是传奇老师的学生感到骄傲。
十次高考、拒绝北大这样的传奇经历,让那些关注吴善柳的人替他意难平。有人说,“高考疯子”最后沦落到教书,好似一个修炼半生的武林高手刚崭露头角就隐居山林了,未免有些“高开低走”的感觉。
也有偏激的观点认为,吴善柳自私自利的行为不仅占用家庭资源、占用社会资源,还有通过考试赚取奖金的嫌疑,是个通过考试为自己牟利的“投机者”。
其实不然。
吴善柳留给大家的思考,远不止他的行为是对是错这么简单。
“活着不一定要鲜艳,但一定要有自己的颜色。”
人生本身就是无数道选择题,每天都有不同的路等你来选择。任何时候,你所选的,一定是基于你当时的认知、眼界,也许在事后看来它是错的,可在当时它无疑对的。
对错哪有绝对?世界也不是非黑即白,我们不可能每次都选对,但每次正确和错误,都应该为我们带来成长。
吴善柳成熟后的坦然和理性,就是在一次次的选择中积累出来的。
笔者相信,当初直接就读师范大学后做教师的吴善柳,和从清华大学毕业后去做教室的吴善柳,那种脚踏实地的心境一定是不一样的。
笔者更加相信,不管吴善柳当初选择了继续在电子厂打工还是在任意一次高考后收手,他的人生,一定都会有不同的颜色。
吴善柳是你,是我,是生活中的大多数,大家在不同的赛道上不停选择,有坚持,有放弃,是选择造就了形形色色的人,再由形形色色的人和事组成绚丽多彩的世界。
你我的人生,同样有不一样的颜色。
【全文完】
文/今晚读书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说明外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烦请私信作者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