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通讯员 傅晓炜 姚敏明

了解有着近1200年历史的引水灌溉工程,借助多媒体手段近距离感受生物多样性……日前,省交通集团所属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组织18名留学生来到宁波市海曙区的鄞江镇它山堰、龙观乡生物多样性友好体验馆等地,开启了一次校外实践教学之旅,亲身体验感知当地的人文自然景观和乡村新貌。
在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山堰,当了解到这一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单的水利工程是中国历史上首次出现的块石砌筑的重力型拦河滚水坝,具有阻咸蓄淡,引灌泄洪等功能,留学生们不禁为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决心和智慧而赞叹不已。

“这种昆虫在龙观哪里能看到?”“哪个季节去这里看鸟最好?”……在本次活动的第二站——龙观乡生物多样性友好体验馆。
留学生们饶有兴趣地通过AR影像、电子拼图游戏、互动体验大屏等多媒体手段,近距离学习和亲身感受生物多样性,也了解到保护生物多样性工作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如果说它山堰让大家感受到中国古代人民改造自然的决心,那么龙观乡的生物多样性友好体验馆则体现了今时今日,我们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的重新审视。”带队老师的话引发了留学生们的思考。

“环境保护真的能和乡村经济发展齐头并进吗?”带着老师提出的这个问题,大家来到了本次活动最后一站——有着“中国光伏第一村”之称的李岙村。
一下车,大家就被眼前的景色所吸引: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一排排整齐精致的联排别墅,而最特别的就是每家每户房顶上的光伏板了。
据介绍,正因为家家户户都安装了光伏板,全村村民每月都能享受用电补贴,村集体经济收入也成倍增长,更重要的是每年能节省许多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碳粉尘等排放,最大程度保护了地方环境。
李岙村优美的环境让来自加纳的乔治流连忘返,表示自己很想“在这个村里租一套房子长住”。留学生们还在村文化礼堂前体验了光伏自动太阳伞,光伏手机无线充电凳等高科技产品,大家不禁感叹“中国光伏第一村”果然名不虚传。

一同带队的留学生辅导员金唯介绍,本次实践活动以“感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体验乡村振兴共富成果”为主题,让国际学生了解我国从古代的改造自然到如今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转变,实地体验宁波的改革发展历程以及乡村振兴成果。“下一步,我们还将继续开展更多的实践体验活动,帮助国际学生更好地感知中国、了解中国。”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