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兵”的 人

2022年07月01日03:00:24 教育 1171

——记铁道兵哥们儿——杨家山

作者:黄康全 整理:卢 凯

带“兵”的 人 - 天天要闻

1971年的春节刚过,咸阳市第五中学,寒假后开学第一天,上午我才办完从北京来到咸阳的转学手续,对这所学校还很陌生,下午,就跟着新认识的同学,来到教学楼后面的小广场。只见砖砌的主席台上方,一条横幅上写着:“参加三线建设动员大会”,当我们按班级顺序坐定后,学校的领导陪着俩名军人走上了主席台,经过校教务主任简短的介绍,动员大会正式开始了。

两位军人是代表铁道兵部队到咸阳市招收应届毕业生和适龄青年,配合部队参加襄渝铁路建设的。只见一位干练的军人,走到台前,他有1.73米左右的个子,一张白净的面容,微胖的圆脸,眉清目秀,一身合体的四兜军装,棕色人造革皮带系在腰间,说明他是军队干部,在军装的衬托下,显得十分英俊帅气。一点也看不出他是个整天泡在泥里水里,冒着生命危险开山筑路的铁道兵战士,倒像是坐办公室的参谋干事。

带“兵”的 人 - 天天要闻

▲杨家山当年照片

他向同学们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后,开始了他的动员讲话。从背诵毛主席语录开始,用他浓重的扬州口音普通话(不过大家都可以听得懂),详细介绍了襄渝铁路是毛主席,周总理亲自规划的一条战备路,而且是一条0级铁路(从湖北到重庆铁路始终在一个水平面上的一条直线铁路,不避山高沟深,逢山开路,遇水架桥。

在陕西段的二百多公里的铁路线上,隧道和桥梁占这段铁路4/5,整个陕西段只有30来公里平地,绝大多数路段都是隧道与隧道之间是一座桥梁,有很多车站也是一半在桥上一半在隧道中。

他绘声绘色地讲述铁道兵在群山峻岭中开山筑路的情景,一切艰难困苦在他的口里描绘的是那么的壮观,在以吃苦为乐,以吃苦为荣的年代,听着他不用讲稿,侃侃而谈襄渝铁路建设的重要性,使我们这些16-7岁的中学生立即有了一种要投身轰轰烈烈的建设洪流的冲动。

带“兵”的 人 - 天天要闻

整整两个小时,他如数家珍般地介绍着大山深处发生的一切,当他再次举手行标准的军礼时,坐在下面的我们一片掌声,每个人都心潮澎湃热血沸腾。

这个精彩演讲的部队干部,就是铁道兵5852部队18连的二排长,一个让我们几十年都改不了口,现在仍习惯称呼"杨排长"的铁道兵哥们儿——杨家山。

散会后,同学们都在第一时间按要求跑到班主任那里去报名,生怕去晚了报不上名,赶不上趟。还没有正式通知的那些日子里,杨排长和他的搭档石小平(部队18连的1班长),每天都那么忙碌着。他们跑遍了咸阳的每个中学、工厂、街道办,举办了多场动员会,一时间在咸阳掀起了踊跃报名,参加襄渝铁路建设(也称作三线建设)的热潮。

有的女学生为了上三线,写了血书表示决心。在他们的动员下,铁道兵在咸阳市招收了876名学兵,组成 四个连队(5852部队学兵 16连,17,18连,女子21连)。1971年3月22 日 三个男学兵连 先行出发,女子于3月23日出发奔赴了三线战场 。

带“兵”的 人 - 天天要闻

▲1971年临走时同军代表、连长和副连长及连队的几个同学合影。

前排:石小平班长(左)曹旭义连长(中)王成顺副连长(右)

后排:周强(左1)、军代表(左2)、腾平亮(左3)、杨家山排长(左4)、卢凯(左5)

到了连队住地,杨排长、石班长和我们同住连部的帐篷,按照部队的习惯,排长睡单铺,班长睡边铺,杨排长和连长、指导员分别睡在帐篷内的三张木棍床上,石班长和我们连部五大员挤在一个木棍搭建的通辅上,这是连队最好的卧具了。其他人的全都是地辅。

带“兵”的 人 - 天天要闻

▲石小平班长当年照片

两周后我去卫生队集中学习了,回来时杨排长石班长都回到了部队连队。因为我们学兵18连就是配属部队18连进行岚河隧道施工的,所以和杨排长虽不能朝夕相处,可也是经常见面。

1972年的夏天,全国的高校在伟大领袖毛主席:“大学还是要办的,我这里说的是理工科大学还是要办,但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统治学校的现象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的最高指示精神指引下,恢复了高校招生,杨排长被部队选送北京钢铁学院(现在的北京科技大学)学习,成为第一届工农兵大学生。

当他背着背包,手提一只旅行袋经过工地时,正好我和卢凯都在工地上,我们互相告别。那一年杨排长23岁,望着他远去的背影,我们好羡慕他呀。既羡慕又留恋,我们最熟悉的铁道兵哥哥去北京了,以后不知能否再见面了。

带“兵”的 人 - 天天要闻

▲杨排长上大学后的照片

那时的通讯条件也差,渐渐地我们失去了联系,不过我们并没有忘记杨排长,以后的很多年,每当我们战友聚在一起时,襄渝铁路建设(即三线建设)永远是我们谈论的主题,每次也都会想起杨排长和当年部队18连的战友们,津津有味地说着当年的趣闻趣事,特别是杨排长的那句:“进洞施工大饼油条随便吃”的乐观主义的谎言,被咸阳学兵们牢牢的记住了几十年。

学兵连撤场后,我们也一直想联系上杨排长,当年出差扬州也有在茫茫人海中偶遇的期望,但始终未能如愿。

后来得知1976年8月杨排长从北京钢铁学院毕业后,分配到邯郸铁道兵钢厂,1982年转业回到了扬州,在扬州司法局任处长工作直至退休。

带“兵”的 人 - 天天要闻

▲杨排长上大学后的照片

2008年我接到卢凯电话,他激动地告诉我,杨排长找到了,是通过原5852部队团宣传队扬州籍战友找到的。

两年多的同甘共苦,学兵与铁道兵们一道并肩作战,流血牺牲,在一个隧道里出生入死,亲如兄弟。所以铁道兵,学兵顺理成章地成为了战友,哥们儿,尽管学兵不是真正的"兵"。

在那个艰苦的岁月里,同生死共命运,血染的情谊,使铁兵和学兵结下了不解之缘。后来几十年虽然天各一方,但彼此难以忘怀,相互的思念,没有因为时间的推移而磨灭,反而更加浓烈。

同在团文艺宣传队的学兵和铁兵也是历经周折,终于取得了联系,在她们几十年后的第一次南京聚会,就帮我们找到了思念多年的杨排长。

带“兵”的 人 - 天天要闻

▲我们陪杨家山排长在陕西法门寺游览。从左至右,卢凯、马连营、杨家山排长和黄康全。

卢凯把这个消息第一时间通知了我们几个关系最铁的战友,并告知了杨排长的电话。我立即拨了过去,因为占线怎么也打不通,重复数遍反复拨打,直到晚上10点多钟总算打通了。原来几个性急的哥们,拿到电话号码后纷纷给杨排长打去了电话。

两周后我们一行四人飞赴南京,(当时扬州机场还在建设中)由于飞机晚点,我们到达南京时,机场已经没有前往扬州的空客大巴了。我们没有丝毫的犹豫,打的前往扬州,到达扬州已经深更半夜了。杨排长站在约定地点,翘首以待的等了四个多小时。

杨排长是1968年3月21日应征入伍,带我们这些学生去三线也是1971年3月22日几乎是同月同日。我们在他的带领下,历经了人生的磨炼。

带“兵”的 人 - 天天要闻

▲我们跟杨家山排长联系上以后,部队52团的扬州战友们,重返当年52团驻地。

千里相思战友情,扬州西安再续缘,几十年过去了,我们又相聚在一起。如今,我们都已步入老年,时刻都在相互挂念着,挂念我们的"杨排长"杨家山,挂念我们扬州的战友朋友们,这些年我们像走亲戚一样的往来,延续了我们半个世纪的深情厚谊。

祝愿我们的情谊,天荒地老,地久天长!

编辑:严京平《白浪情》

教育分类资讯推荐

5月10日要闻速览 - 天天要闻

5月10日要闻速览

要闻速递拟录取!重庆23名学生保送清华北大近日,重庆市教育考试院官网有消息显示,根据2024年重庆市普通高等学校保送生拟录取名单公示,全市共23人获得清华北大保送资格。在拟保送清华北大的23人中,巴蜀中学有9人、重庆一中7人、重庆一外4人、
2023年高校综合评价分数线及各省综合评价招生院校名单! - 天天要闻

2023年高校综合评价分数线及各省综合评价招生院校名单!

今天为大家汇总了2023年全国多所高校综合评价分数线及各省综合评价招生院校名单,小伙伴们快来了解一下吧~2023年高校综合评价分数线如下- 面向全国多省市招生的院校 -- 面向北京招生的院校 -- 面向上海招生的院校 -- 面向广东招生的院
打造人民的终身美育学校——三亚市群艺馆2024年文化馆服务宣传周系列活动正式启动 - 天天要闻

打造人民的终身美育学校——三亚市群艺馆2024年文化馆服务宣传周系列活动正式启动

5月20日至26日是全国文化馆服务宣传周,为提升行业影响力,让更多市民群众走进文化馆享受公共文化服务资源,19日上午,由三亚市旅文局指导、三亚市群艺馆主办的2024年文化馆服务宣传周暨三亚市群众艺术馆文化艺术人才专家库授牌仪式,在三亚市群艺馆一楼演艺厅举行。当日上午,主办方首先为出席授牌仪式的68名专家学者颁发...
澳大利亚留学保录取丨你不可不知的优势密码!你心动了吗? - 天天要闻

澳大利亚留学保录取丨你不可不知的优势密码!你心动了吗?

当谈及海外留学,你是否也对那片遥远的南半球土地心生向往?澳大利亚,这片充满阳光与活力的国度,早已成为无数学子追梦的圣地。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澳洲留学,探寻其独特的魅力所在!01、顶尖的教育质量,孕育杰出人才澳洲的教育质量在全球享有盛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