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与中国传媒大学共建就业育人基地

2022年05月31日22:14:19 教育 1227

为进一步加强学习与社会的联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毕业生就业创业能力,为国家输送更多有用人才,5月26日,新京报社与中国传媒大学正式签署《中国传媒大学“就业育人基地”合作意向书》(以下简称《意向书》)。

今后,两家单位将本着资源共享、相互协作、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在人才培养、就业指导、人才输送等各方面展开深度合作。

新京报与中国传媒大学共建就业育人基地 - 天天要闻

今后,新京报将成为中国传媒大学的就业育人基地。 图/修岩 拍摄

新京报携手中传进行“订单式”人才培养

根据双方签署的《意向书》,双方的合作内容共有五个部分。首先,双方将开展供需对接合作。进一步畅通供需渠道,新京报将与中国传媒大学充分沟通岗位需求、业务需求及人才需求,制定招聘计划;中国传媒大学将匹配新京报的需求,优先精准推荐人才,并做好后续供需跟踪调研。

其次,双方将开展校外就业导师聘用等就业指导合作。中国传媒大学将邀请新京报人员担任“中国传媒大学校外就业导师”,参与该校组织的就业指导活动。

第三,双方将共同探索“量身定制”的联合培养、定向输送育人新模式,共商人才培养方案。其中,新京报根据发展战略提出中长期人才需求,携手中国传媒大学共同进行“订单式”人才培养。

第四,双方将加强协同育人交流。中国传媒大学将聘请新京报成果丰硕、行业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担任“研究生导师”,聚合人才优势,开展协同育人, 助益学校提升育人质量,助益新京报提前锁定人才。

今后,双方将探索共建日常互访交流等长效合作机制,致力于在人才培养与输送、成果转化、科学研究人员交流等方面达成长期友好合作关系。

新京报发起“职引未来”行动 为就业扫清障碍

双方此次的合作是新京报发起的“职引未来——我帮毕业生找工作”特别行动中的重要一环。5月31日,在北京市教委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共青团北京市委等单位多方指导下,新京报发起这一特别行动,以期有效地利用媒体资源,在企业、高校及社会资源之间搭建就业服务平台,尽最大努力为毕业生“职引未来”。

在此次行动中,新京报将提供就业信息、推介毕业生、建立企业和高校的纽带,为就业助力;新京报将举办线上线下各种就业活动,为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答疑解惑;还将建立沟通渠道,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扫出就业困难和障碍。

据介绍,“就业育人”项目是教育部为落实“稳就业”“保就业”而组织开展的项目,旨在深化产教融合和校社合作,推动人才培养与就业有机联动,为人才供需提供有效对接。

新京报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报社正处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关键阶段,在此次行动中,中国传媒大学积极参与、拓展毕业生就业渠道。报社欢迎广大中传学子到新京报施展才华,将与传媒大学加强协同育人合作,畅通供需渠道、加强岗位需求、业务需求及人才需求沟通,并开展校外就业导师聘用等就业指导合作,探索“量身定制”的联合培养、定向输送育人新模式,共同进行“订单式”人才培养。并不断共同探索校社联合新模式,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和报社高质量发展,成为双方合作共赢的典范。

校企合作、生涯规划 中传多举措拓展就业

今年疫情以来,中国传媒大学也多方拓展就业举措。在校领导开展访企拓岗的同时,打造“访企拓岗-校企合作-企业导师-校友助力-选拔输送”的人才培养“外循环”,与用人单位加强就业育人合作,推动人才供需对接,建立长期的合作机制。此外,该校还推进实施“就业助推工程”,将学生细分为三大类11小类求职类型和帮扶需求,校院两级共同开展分群体就业指导,将毕业生实习就业与思想政治教育、就业观教育相结合,帮助毕业生找准定位。

中国传媒大学学工部就业科栾天天告诉新京报记者,学校“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参与,开展了大量就业观前置的活动,“就业是一个过程化的管理,它不是最终的结果。”比如举办职业生涯嘉年华,在学生入学不知如何规划职业生涯时,通过就业观前置,撒下思考的种子。

此外,中国传媒大学还开发了一套就业系统,可对学生求职意向、求职行为和最终的求职结果进行追踪,学校会对进展迟缓的就业困难群体给予帮助。在学生提交就业意向后,系统会对岗位进行精准化筛选,打包学生感兴趣的岗位信息并推送到手机。经过审核,企业也可在这套系统中发布招聘信息,预约线上宣讲会和招聘会。

5月5日,中国传媒大学学工部微信公众号刊发了《中国传媒大学致用人单位的一封信》。信中写道:“恳请各位伙伴多多理解和支持我们的学生,通过线上方式,给学生们提供实习岗位或面试机会,相信中传学子会给大家带来更多的惊喜”“我们还有大量的学生因疫情暂留京外,他们响应号召、居家学习,默默为抗击疫情奉献着自己的力量,也欢迎京内外的伙伴们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给他们,中传学子们都是好样的!”

对于此次与中国传媒大学的合作,新京报亦充满期待,这也是报社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体现。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关系民生福祉、经济发展和国家未来。这场就业大考,不仅是对大学生们的考验,也是高校、企业及社会面临的一道必答题。新京报发起的“职引未来”行动,对接中国传媒大学人才培养“外循环”和“就业助推工程”,也将为广大青年创造更多施展才华的机会和舞台。

新一轮疫情之下,北京高校要求严格师生员工进出管理,校内住宿师生员工原则上不再出校。“这种情况下,我们觉得应该主动和用人单位沟通协调,帮助学生们去表达他们的合理诉求,获得单位的理解和支持”,中国传媒大学学工部部长郭婧娜说道。而这,也是当下新京报所致力于推进的事业。

新京报记者 刘洋 杜寒三

编辑 缪晨霞 校对 柳宝庆

教育分类资讯推荐

上海现有超12.3万名注册护士,本科及以上学历占一半 - 天天要闻

上海现有超12.3万名注册护士,本科及以上学历占一半

2025年,对于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门急诊片区科护士长姜金霞来说,已经是她从事护理工作的第21个年头了,拥有博士学位的她同时还是同济大学护理专业研究生导师。她精通各项急救技能,为抢救濒危患者,曾多次在急救床上连续守护数十小时,常常被同事们称为“女汉子”。2025年5月12日是第114个国际护士节,姜金霞荣获2025年“上...
AI+课堂,开启个性化教育新征程~ - 天天要闻

AI+课堂,开启个性化教育新征程~

5月9日,哈密市第四中学举行第四届正雅教研节暨伊州区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教学改革示范区建设工作推进会,聚焦“AI赋能教学”。与会老师们在四中校园内观看展示的学校教学改革成果墙报。融媒体中心记者 郑滕兴摄此次推进会由哈密市教育局、伊州区教育局主办,哈密市第四中学承办。活动分为哈密市第四中学课堂教学改革成果展示...
重庆青年职院举办专题学术讲座 探索人才培养新路径 - 天天要闻

重庆青年职院举办专题学术讲座 探索人才培养新路径

近日,为深入推进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工作,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特邀重庆邮电大学自动化学院博士生导师、重庆市电气学科学术带头人程安宇来校,作题为《智能网联汽车电子电器架构及设计》的专题学术讲座。活动现场(学校供图)据介绍,程安宇现任汽车智能网联技术重庆市高校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长期从事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研...
自贡开放大学到达州开放大学考察交流 - 天天要闻

自贡开放大学到达州开放大学考察交流

5月8日,自贡开放大学党委书记、校长吕俐带领分管领导、中层干部一行到达州开放大学考察交流。达州开放大学党委书记蔡飞舟,党委副书记、校长蔡晓勇等陪同参观校园环境、办学设施及办学成果展。
头雁教师计划:能否成为县域高中教育破局的“关键先生”? - 天天要闻

头雁教师计划:能否成为县域高中教育破局的“关键先生”?

一、为什么要在县域普通高中实施“头雁教师岗位计划”? 县域普通高中(简称“县中”)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支柱,承担着约60%高中生的培养任务。但近年来,县中面临严峻挑战:优质教师向城市流动、教育理念相对滞后、数字化教学能力薄弱,部分地区甚至出
榆林实验小学2025年春季综合实践活动圆满落幕 - 天天要闻

榆林实验小学2025年春季综合实践活动圆满落幕

2025年4月21日至25日,榆林实验小学五年级全体师生在榆林市教育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开展了为期五天的综合实践活动。此次活动以"实践育人,全面发展"为主题,通过丰富多彩的课程设置,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收获成长。
329重庆联考面试新趋势:统一命题?难度上升? - 天天要闻

329重庆联考面试新趋势:统一命题?难度上升?

329重庆事业单位复审名单陆续公布中各单位、各地区在笔试环节统一命题那面试也会这样联考吗?答案是:会!参与地区和单位越来越多!所以今天这篇文章就和大家一起聊聊重庆事业单位联考的备考方向。
荆楚大地的智慧高教答卷 - 天天要闻

荆楚大地的智慧高教答卷

来源:中国网 “这个化石标本源于哪个地质年代?”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课堂上,学生拍下古生物化石图片,轻触屏幕并输入问题,元古大模型即刻给出专业解答,并推荐了相关的文献资料。这样的场景,正成为湖北高校智慧教学的日常。当AI来到荆楚大地,一
2025年荆州市高层次人才引进推介会在长安大学举行 - 天天要闻

2025年荆州市高层次人才引进推介会在长安大学举行

来源:中国网 为助力荆州引进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加快推动“人才强市”建设战略,5月9日,“才聚荆楚·凤鸣荆州”——2025 年湖北省荆州市赴西安重点高校高层次人才引进推介活动在长安大学举行。活动由中共荆州市委组织部指导,市人社局主办,市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