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上,孩子们表演着阳春白雪的古琴,悠扬动听的葫芦丝,活泼俏皮的木偶戏;
台下,孩子们体验着编竹篮、刻版画、塑陶器、做核雕、绘石头画……
昨天(7日)是“双减”落地后的国庆小长假最后一天,上海大学附属宝山外国语学校却分外热闹。
这是“行知韵”宝山区纪念陶行知先生诞辰130周年系列活动的美育专场。宝山区近40所学校的老师、家长和孩子们正在兴致勃勃地参加各种互动展示和实景体验。

活动一开始,是广育小学的孩子们带来的中国鼓表演《龙腾虎跃》。在内场表演中,各个学校的孩子们带来了精彩纷呈的舞蹈、民乐、木偶戏、京剧、沪剧、合唱等各种表演,展示了各自学校的艺术特色。








与此同时,在互动展示实景区则在展示篆刻、木偶、剪纸、扇艺、版画、陶艺、核雕、新彩泥、中国结艺、棕编等多种艺术特色成果。有非遗技术的传承,也有融创地新艺术形式,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



孩子不仅玩得“美”,而且玩得很有收获。
罗升最早是以煮盐卖盐起家的,以科学的角度围绕盐的来源、种类、古代制盐方法等方面,完成一篇科学小论文。
你知道什么是农村供销社吗?城镇发展的意义是什么呢?探寻在城镇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拥有怎样的理念才是适合的?
丰德桥由众多里人捐资修建,那么古代公益性设施的筹建方式是什么形式的?请同学们查阅资料探讨一下。
请选择一座桥,为它作一篇传记或者画像吧。
……
这是陈伯吹中学在组织孩子们进行罗店镇古镇研学活动中设计的一些研究课题。
陈伯吹中学的陈洁老师介绍说,围绕着罗店古镇的各相关主题,学校设计了多个任务,综合了美术、历史、语文、政治、地理、信息科技等多个学科,实现了跨学科的研究。
对孩子们来说,这样的学习过程有体验、有收获、有反思、有成长,使学校教育和自然、社会紧密相连,是真正的生活教育。
锦秋学校的冯昕老师则带领孩子们为罗店鱼圆进行店铺设计,将美育与真实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结合在一起。
罗店鱼圆非遗传承人周师傅没有店面,罗店镇相关负责人计划在镇域范围内提供一个商铺给周师傅,目前还在选址中。面对这个真实问题,孩子们带着思考进行了实际走访调研。
在调研过程中,老师引导孩子们充分重视使用者和消费者的意见,小组分工合作,分别采访消费者和使用者(周师傅本人)。然后,孩子们从功能规划、风格选择、色彩选择方面来设计构思,进行鱼圆店铺的立面图绘制和立体模型制作。
这个任务中融入了劳动技术、自然科学、人文艺术、道德教育等,体现了跨学科的综合性。而且,孩子们在主题情境中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实现深度学习,体现了研学课程的育人担当。
这样将美育进行跨学科融合创新的案例还有很多。据介绍,宝山是陶行知先生的第二故乡,宝山的美育也将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念融入其中,并且正在全力推进“五育融合”与数字化赋能新时代美育新发展。
本次活动由宝山区教育工作党委,宝山区教育局主办,宝山区教育学院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