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向“限制”?针对蒙古的3100万吨稀土,社科院正式发声了

反向“限制”?针对蒙古的3100万吨稀土社科院正式发声了!

在现今的科研技术范畴,中国和美国相比依旧存在差距,但美西方国家想要轻松拿捏我们,现今可没有那么的容易了,华为麒麟9000S的回归,相当于给拜登团队的芯片规则划上了“失败”的句号。

华为Mate 60Pro的未发先售,直接引起了全球科技圈的震荡,多个国家对其进行了全面的拆解,最终得出的结论都是“没有任何含美零部件”,但日本、美国依旧不服气,在公开场合发表过激的言论。

拜登团队经过一个多月时间的探寻,找遍了全球光刻机的联网数据,也没能发现任何关于麒麟9000S芯片的蛛丝马迹,但他们依然嘴硬声明:“没有使用到含美的技术,华为不可能实现高端芯片的生产制造!”

而日本的态度也是如出一辙,虽然承认了Mate 60没有任何含美部件,但对于回归的高端芯片,他们却有着不一样的看法,其诬陷麒麟9000S并非是7nm工艺,而是华为融合了特殊技术的14nm工艺,但即便如此又怎么样呢,能够满足性能需求才是实在的。

高端芯片的回归获得了广泛关注,但实际上中国手上最大的王牌还是“稀土”,作为多领域的重要稀有原材料,中国不仅掌握了大部分的资源,还拥有着顶尖的提炼工艺,可以说达到了近乎“垄断”的地位。

然而蒙古非要用3100万吨稀土做文章,美国的反向“限制”能否成功?

社科院正式发声

中国在半导体技术方面起步较晚,外加上过度信任全球化产业合作,导致大量的芯片需求依赖进口,强如华为此前也只从事芯片的研发设计,即便全球第一颗5nm芯片来自海思麒麟,但美国的芯片规则启动之后,一切的幻想都化为了泡影。

在中断了含美技术体系供货后,台积电被迫断供了华为,芯片的供应不足导致手机出货量急剧下滑,凭借库存芯片维持各项业务的开展,华为也陷入了有史以来最大的困境,好在任正非的高瞻远瞩帮助华为渡过了难关。

坚持每年不低于总营收20%的研发经费投入,没有放弃失去营收能力的海思半导体,终究帮助华为收获了美好,麒麟9000S芯片的回归、鸿蒙4.0版本的发布、5G网络速率的回归等等,给一切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但对于中国半导体产业而言这还只是预热。

美国之所以不敢全面放弃和中企的合作,是在担忧中国中断对于稀土的供应,特别是在中国启动镓锗的管制措施后,拜登团队也着急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可替代的厂商,在全球绕了一整圈没有人能啃下这个“硬骨头”,澳大利亚的PRE稀土直接回怼:“不和中企合作就等着无所事事!”

已经有了如此明确的答案,蒙古依然选择了触一触这个霉头,对美国喊话拥有5处稀土矿床、稀土矿点71处、260稀土矿化区,从储量达到了3100万吨,一度想要将资源出售给美国,试图从中获得巨额利润,蒙古显然高估了美国,拜登团队根本不敢接下这一茬。

理由也非常的简单,蒙古地处中俄中间,可以说要把稀土运出去,海陆空都需要获得周边两个国家的授权,这样的合作根本就不可能实现,还有一个原因,美国根本就不具备大面积提炼稀土的能力,至少需要耗费几百亿美元去搭建产能,就目前的状态而言是得不偿失的。

对此中国的社科研究所正式表态:“美国依赖中国稀土已久,从来没有中断过寻找可替代的资源,一听到中国对稀土管制、亦或是镓锗管制的消息,就会旧事重提探寻可替代的渠道!”

中国无惧挑战

社科院的表态意思也很明确,一直都在寻求突破、却一直都没有什么结果,原因在于不仅依赖中国的稀土储量,同样也离不开高端的提炼技术与设备,基于这个层面我们可以说是遥遥领先。

就算美国能够找到合适的资源,也无法在短期之内突破对应的提炼技术,而美国作为全球芯片出售大国,对于稀土的需求是庞大的,在时间上他们根本就等不起,因此“寻找可替代资源”不过是他们声东击西的手段。

美国的芯片规则收缩的越紧,就意味着中国的技术突破的越快,麒麟9000S芯片已经被证实完全源自国产,不管是7nm还是14nm,都意味着中国已经有高端芯片自主化量产的能力。

接下去就是我们不担心美国芯片断供,而美企会担忧原材料无法充足供应,如今拜登团队更多的是在渲染一种气氛,试图通过这种方式形成一定的威慑力,但显然已经没什么作用了,对此你们是怎么看的呢?#秋日生活打卡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