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积电太狠了!不给中芯留“活路”?

“本文原创,禁止抄袭,违者必究”

如今全球迎来芯片紧缺的紧张局面,由于电子产业的高速增长,带来对芯片需求猛烈增加的连锁反应,在全球芯片市场供不应求的情况下,台积电、三星中芯国际SMIC)等国际大厂便聚焦了业内外人士的目光。

目前这些国际晶圆大厂实力如何

要说这些芯片代工大厂哪家强,台积电可以说是当之无愧了,如今台积电的工艺已经能实现3nm制程的批量生产了,目前正在向2nm制程的量产进发,而三星还在为4nm制程的良品率问题焦头烂额。

由于受到老美的“芯片规则”限制,我国的半导体产业在相当一段时间内进入了停滞期。中芯国际的工艺进程当然不可避免的也受到了影响。中芯国际利用自研的 FinFET N+1、 FinFET N+2工艺已经能生产出7nm芯片,目前已经进入了风险试产。

在成熟制程方面,中芯国际已经实现了14nm、28nm制程的批量生产,良品率可与国际一流水平媲美。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目前国际上最先进水平都已经达到3nm了,有些地方都已经开始研发新一代的2nm制程了,这样一对比,中芯国际的7nm还无法进入量产,是不是显得有些“落后”?

但是要知道,在半导体领域本来我国就起步较晚,落后于国际一流水平是正常的。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也说过,芯片产业的发展是要靠长时间的积累,绝不是投钱就能行的。看看作为科技巨头的老美,如今为了振兴当地的半导体产业也在到处吸引海外芯片厂商进入当地建造晶圆厂就足以证明。

更何况,老美对于我国半导体产业的打压大家是有目共睹的,禁止“瓦森纳协议”成员国向我国提供任何先进工艺或产品,在这样的困难下,中国国际却能在3年时间内完成从28nm制程到7nm制程的突破,从这一点上就足以证明中芯国际的实力不俗。

然而,大家知道,要实现7nm制程的量产,没有EUV光刻机基本上是不可能是现在,但我们的EUV光刻机又被卡了脖子,中芯国际别无选择,只能坚持稳定的策略,先发展成熟工艺。

这也是当下最符合市场现状的最佳选择了,如今正是28nm最紧缺的时候,中芯国际先后三次宣布扩产28nm生产线,预计投入金额达到1000亿元。根据Trend Force 集邦咨询公布的全球晶圆代工厂Q1 营收排行,中芯国际营收排名进入前五。

2022 Q1季度,中芯国际的营收额达到18.42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为123.46亿元),环比增长 16.6%。可以说,在全球芯片匮乏之际中芯国际开创了解禁的良好局面。

台积电传出新消息,不给中芯国际留活路?

但最近台积电传出新消息,表示不再扩40nm及以上工艺的的产能,这部分工艺产能将慢慢调到28nm工艺上,28nm的产能将再提升50%。此外,台积电还呼吁客户将其部分的成熟设计迁移到28nm的工艺节点上。

对此就有人猜测,台积电这是不给中芯国际留活路了?毕竟对于台积电来说,28nm是其pre-FinFET制造工艺的最后一代,生产轻松简单,而且良品率也是一等一的有保证,台积电此举是在加大晶圆代工厂之间的竞争。

此外,以台积电的技术优势和声望,中芯国际等晶圆厂的市场份额很可能被台积电进一步蚕食,本来在高端制程说就打不过了,这回连中低端市场都要被吞并。这对于中芯国际等厂商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打击。

在40nm以上制程方面,台积电的营收占比为25%左右,而中芯国际在40nm以上成熟制程的营收占比高达81.4%,一旦客户转移订单,中芯国际将失去很大一部分营收,而更先进的7nm制程还未能实现量产,对于中芯国际来说,前景可以说不算好。

而对于台积电来说,无论客户将订单向哪个制程转移,台积电都能满足,留给其他厂商的份额就不多了。

台积电为何呼吁转移产程

事实上,台积电此举并非在针对中芯国际。40nm以上制程工艺已经非常成熟,良品率高,对于PMIC电源管理单元、IoT物联网芯片来说性能也足够,这也是为何它在市场上仍然能占有很大一部分份额的原因。

但如今旧节点的产能已经迎来瓶颈,利润也不高,代工厂也不愿意停留在这些陈旧工艺上,虽然28nm成本要更高一点,但是同样的晶圆可以制造更多的芯片,摊薄成本,算下来其实并不会比40nm的成本高。

台积电业务发展高级副总裁 Kevin Zhang 表示:真的需要考虑的是未来产品的发展方向,而不是今天的产品。对于客户来说,进入下一个节点,可以获得更好的性能和更好的功率,总体上是能获得系统级的收益的。

对于台积电呼吁转移节点,大家有何想法,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观点。